我国民航事业无论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机群更新、机场建设、航线市局、航行保障、飞行安全、人才培训等方面都持续快速发展,与此相适应,航空法律建设也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航空法学的教学与科研在高等院校日益受到法学专业以及有关专业的重视。本教程为了适应航空法教学的需要,力争使学生了解航空法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及现代航空法的发展状况,掌握空中航行、航空器、航空人员、机场、空中交通服务、航空运输通用航空等法律知识,了解航空器援救和调查、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公共航空运输、通用航空及民用航空安全等方面的法律内容。鉴于国际、国内的航空法律正处于巨大的变革期,对于法律的变化和走向还难以准确把握,因此只能根据现行的国际内规定来阐释教学观点。我们认为,航空法教学是传授相对定型的知识的,至于理论
本书共六章:章国际商事仲裁的理念,论述了国际商事仲裁的性质和价值取向;第二章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概述,论述了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的意义及其与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关系;第三章和第四章论述的都是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的基础;第五章国际商事仲裁程序中的管辖权问题,论述了对仲裁管辖权的抗辩和仲裁管辖权异议的初步裁定及其影响;第六章裁决作出后的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问题,论述了裁决作出后仲裁管辖权的司法审查以及执行与撤销裁决程序中的仲裁管辖权异议。 本书的专著对国际商事仲裁问题没有泛泛而论,而是就国际商事仲裁的具体专题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
《高等院校文科教材:国际民事程序与商事仲裁法》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的一本,该书对国际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民事诉讼地位、管辖权、诉讼中的证据、国际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国际商事仲裁、仲裁协议、商事仲裁的审理程序、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等内容进行了论述。
《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教材·国际法》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也是来自全国十所高校的国际法教授从事多年国际法教学和研究的学术积累和成果总结。《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教材·国际法》重点探讨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规则和制度以及国际法的新问题。《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教材·国际法》的主要特色是:在体系内容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力求论述简明;在重点论述国际法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制度的基础上研究国际法的新问题和新趋势;注重结合国际法律文件和典型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注重结合中国实际,将推动国际法治与中国法治的良性互动联系起来进行理性思考。为便于学生阅读及课下复习,《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教材·国际法》在每章前安排“导语”引导学生
《中国涉外商事审判研究(第2辑)》包括了涉外民商事关系法律适用、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制定与完善、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里程碑、涉外民事审判中的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及其直接适用的法、论最密切联系规则的原则化、解读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涉外民商事审判中适用国际条约的相关问题研究等。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时期。该时期,不仅出版了一批有份量的专著,如王世杰、钱端升著《比较宪法》、胡长清著《中国民法总论》、黄右昌著《罗马法与现代》、杨鸿烈著《中国法律发达史》、程树德著《九朝律考》、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等,也推出了约四百余种外国法学译著,如穗积陈重的《法律进化论》、孟罗?斯密的《欧陆法律发达史》等,它们是中.国近代法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出版年代久远,这批译著日渐散失,即使少量保存下来,也因当时印刷水平低下、纸张质量粗劣等原因,破烂枯脆,很难为人所查阅。同时,这些作品一般也都作为馆藏书,只保存于全国少数几个大的图书馆,一般读者查阅出借也很困难。 鉴于上述现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高瞻远瞩,关爱学术,策划并决定对民国时期(包
在近20年以来的人类发展历史上,金融衍生交易可能是争议的几件人类发明之一,赞赏者莫不视之为天使而推崇备至,鄙弃者却目为洪水猛兽避尤不及,从来就是聚讼纷纭,毁誉参半。但不论外界如何评说,金融衍生交易正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地增长与发展,改变着金融市场乃至我们的生活。如今,对金融衍生交易的研究已如火如茶地成为显学,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主要手段的金融工程学也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科学。相形之下,法学领域对此课题的研究程度与其重要性相比,极不成比例。笔者无意追赶时髦,但认为法律如果不对现实生活中最被关注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与解答,对于被研究对象与法律科学本身而言,都是有缺憾与不完整的。这成为本文写作的初衷。 金融衍生交易法制是一个大题目,涵盖的法律问题众多,本文选取了“国际互换与衍生工具交易协会”
这了给实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作更充实准备,我们和挪威奥斯陆大学人权研究所共同组织中国人权理论、民法和经济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及国际法的学者,与挪威奥斯陆大学的相关学者一起,就经社文权利国际公约的内容和实施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讨,在此基础上组织两国与会专家进一步对提交会议的文章加以修改,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专题论文。这些论文涉及工作权、社会保障权、适当生活水准权、妇女地位以及保留在批准经社文权利国际公约中的作用等。其中有两篇论文的作者虽然未参加会议,但由于他们对工作权与关于中国的社会保障素有研究,我们也请他们分别撰写了两个专题。本书所收入的专题论文既有关于公约内容的阐述,也结合中国和挪威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有关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读者可以通过比较加深对经社文权利保障的认
本书中笔者把“引渡”与“制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力图透过国际引渡合作的形式,探寻和分析有关规则的法理根据以及与各国基本法律制度的内在关系。书中贯穿的基本思路是:现代引渡规范的发展已经使引渡不再具有政治或者外交合作的特点,而使其获得国际司法合作的性质;引渡合作的主体是有关国家的司法机关和严格依法行使职责的国家行政主管机关;与引渡有关的审查、决策和联系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和规则;因此,引渡合作不仅接受专门的国际法规范的调整,而且必须依靠相应的法律制度,以使前一类规范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或者使其具体化。因此,引渡应当是一种法律制度,一种跨学科的,融国际法与法、实体法与程序法于一身的法律制度。
《国际私法程序中礼让的新作用》论述了美国的礼让原则等法律制度对国际私法程序的发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在导论之后,本书首先介绍了美国国际法尤其是国际私法程序中所适用的基本原则,接着从构成要件、与意思自治原则的关系、与国际仲裁的关系等角度介绍了礼让原则,接下来介绍了美国法的域外适用的概念、标准与构成要件以及与礼让原则的关系,然后介绍了外国主权豁免原则及其例外尤其是限制豁免原则的历史发展、具体内涵以及所带来的影响,最后以《美国法典》第28编782条为中心介绍了美国的国际司法协助原则及其在实践中的运作。
直面欲将毁灭整个人类的环境危机,我们有了深刻认识:与“和平、发展”一样,“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新主题。这一世界新主题要求我们必须采用新观念、新规则以规范人们的环境行为。“国际环境法”由此应运而生。作为新学科的国际环境法是关于国际环境问题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是主要调整国家在国际环境领域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规章制度,是国际法的新领域,而不是环境法的国际适用更不是环境法的一个部分。《国际环境法(修订版)》从探讨国际环境法的产生切人,就国际环境法的主体、渊源、基本原则等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结合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趋势就其具体领域如土地、大气、水资源、森林、海洋、公域环境以及环境与贸易、环境与军事等进行系统论证。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对前述国际环境法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
《国际法关键词》详细解释了国际法、国际法上的国家与个人、国家领土、国际人权法等范畴内的关键词语。
《国际商法(英文版)》以国际货物买卖为主线,选取与其相关的商事活动环节和领域,渐次展开对国际商事法律制度的研究和叙述,形成了国际商法的一个法律规范体系。《国际商法(英文版)》十分注重选用精准的法律英语语言,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对国际商法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既阐述了国际商法基本理论,又特别侧重实务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训练,在每个章节安排了案例分析。 《国际商法(英文版)》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法学类、财经类专业国际商法双语课程的教材,以及MBA或EMBA教学用书、各类国际商务与法律培训的理想读物,也可以作为对外经济与贸易专业实务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本书自1999年出版后,常年,深受高校师生厚爱,是讲授国际私法课程普遍采用的一本教材。第二版吸收了近年来国际私法在教学、理论研究与涉外审判和仲裁实务等方面成果,吐故纳新,使本书的学术价值得到进一步升华。书中,作者对国际冲突法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统一实体私法的主要法律制度以及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对国际私法的立法法典化趋势以及国际统一冲突法立法进展的讨论,是本书亮点。
本书针对国际收支申报中的常见问题汇总进行解答,具性、可靠性、真实性,是从事国际结算业务人员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