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讲述国际商法需要研究的重要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本书共10章,内容包括国际商法导论、国际商事组织法、国际商事代理法、国际商事合同法、国际产品责任法、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法、国际技术贸易法、国际贸易支付法、国际商事仲裁法。每一章都以案例导入,引发学生对国际商法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在阐述国际商法理论的过程中,以大量典型案例说法,并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使国际商法的理论与实务有机结合,使读者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每一章的章后都列有丰富的思考题和练习题,使学生对本章的知识能够及时进行检验和进一步强化。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外贸、法律、金融、会计、管理、电子商务、外语、市场营销等专业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使用,还可作为经
本教材是专门针对二本和三本学生设计的。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特别是国际公约及国际商业惯例的内容。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会以理论分析案例和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使理论真正应用于实践,同时能使学生注意了解与国际经济法有关的内容、信息及国际经济法方面的*发展,使其成为一个适应对外经济交往需要,既懂国内法、又懂国际公约和国际商业惯例的涉外型专业法律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
本书为了配合自学的需要,在内容和结构安排上体现了以下特色: 1.全面性。本书特地精选了对国际关系以及对个人影响*的几个方面的国际法规则,基本上涵盖了主要的国际法内容。 2.实用性。本书可以作为介绍国际法基本知识的手册,从本书的内容安排到形式设计都体现了实用性这个要求。 3.新颖性。国际法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鉴于此,本书介绍了一些近才出现的国际法问题以及国际刑事法院的*动态等。 4.易读性。本书涉及的领域广泛,知识点庞杂,与国内其他同类教材不同,本书减少了不必要的分析性语言、结构性语言,取而代之的是精练的语言和大量生动的、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的文字。
国际贸易法是一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法律学科,是主要适用于不同国家的企业、组织或个人之间的贸易关系的法律规范。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这门法律学科的调整范围从单纯的货物贸易活动扩大到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活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其法律体系被人们认为是为丰富的管制国际贸易活动的规制,其原则和法律规范已得到国际间的普遍遵守。本书的作者都是从事国际贸易法教学的教师,他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国际贸易法的专题有深入研究。 本书主要是为我校本科生提供的教材,为了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叠,经我校国际经济法教研室老师商讨,除国际贸易法的理论和实体法外,简略合并了国际贸易管制制度的内容,全书以九章内容涵盖国际贸易法的教学,符合我校国际贸易法54个学时的教学安排。 本书的
“ 国际商法”是现代高校商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国际化背景下法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中,有关国际商事交易的国际与国内法律/法规、理论与实践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何使“国际商法”这门课程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是作者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本书出版后,《国际商事合同通则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等规则颁布实施,以及我国司法实践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特对本书做修订。本书2011年还获得“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二等奖”。
国际商法是调整国际商事组织在商事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世界各国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与经贸往来的基本准则。本书体系包括国际商法绪论和国际商事主体法、国际商事交易法、国际商事秩序法、国际商事争议解决四大编,形成了国际商事主体机制、国际商事行为机制、国际商事权利机制和国际商事责任机制的有机组合。全书在阐述国际商法概念、渊源、基本原则及产生与发展历史基础上,分别对合伙法、公司法、跨国公司法、合同法、代理法、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技术贸易法、票据法、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反倾销法、国际产品责任法、国际商事仲裁法和国际商事诉讼等作了具体论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国际商法知识体系。每章以引例提出问题,在阐述该问题过程中,注重运用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努力做到原理与案例、学理与法例、理论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发生了若干重大变化。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及全球化蔓延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关系更呈多样性和多变性。随国际关系而产生并发展的国际法也呈现出快速并多维的变化与发展。国际法的变化与发展体现在国际法的领域,即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之中。《变化中的国际法:热点与前沿》在“变化中的国际法”的标题之下,探寻了国际公法的变革与发展、国际私法领域传统理论和实践的突破,以及国际经济法面临的挑战与诸多理论的重塑。其中所论及的问题或是当今国际法领域颇为关注的热点或焦点问题,或是需要更深入地探析的前沿问题。这些问题均没有现成的答案。《变化中的国际法:热点与前沿》为国际法学界的探讨与争鸣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切入点。
这本《国际法(第2版)》由杨泽伟著,作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法学教科书·原理与研究系列”之一,主要特点有:一、在体例结构上,全书分总论和分论。前者包括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后者则涵盖国际法的具体制度和规则。第二,就内容而言,力求准确阐释国际法的概念和制度,突出重点;注意吸纳先进的研究成果,具有学术前沿性。第三,从撰写形式上看,每章以案例引入使之生动形象,并辅以插图便于理解。第四,在论述方法方面,深入浅出,简洁明了。每章都附有“思考与探索”以及“复习题”。“思考与探索”着重指出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激发读者的兴趣。《国际法(第2版)》可用于法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国际法教学,也可作为国际法研究的参考书,还可供从事国际法实践活动的人员学习和使用。
《世界贸易组织与区域贸易组织管辖权的冲突与协调》作者拟采用案例实证法为主、其他方法并用的综合研究的方法。鉴于世界贸易组织与区域贸易组织的管辖权冲突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具体案件中,对案件的实证分析对《世界贸易组织与区域贸易组织管辖权的冲突与协调》研究有着莫大意义。《世界贸易组织与区域贸易组织管辖权的冲突与协调》集中选取了世界贸易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中的典型案件,运用这些案件对世界贸易组织与区域贸易组织的管辖权冲突问题进行了全面剖析。另外,作者还在多处使用了比较研究法,包括区域贸易协定争端解决机制相关方面的相互比较、世界贸易组织与区域贸易组织相关方面的比较以及法与国际法中相似情形的比较。
本书是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语文浅显易懂,言简意赅。很多英文原版法律教材篇幅冗长、语文生涩,这也令不少读者感到头痛。如果这问题还可以通过查阅扁和法律工具书解决的话,一些源自拉丁语的国际法专业术语就使中国读者无所适从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书吸取了大量黄文原版国际法著述的精华,采用相对浅显易懂的语言将晦涩复杂的法律概念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出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作者在教学中还发现,学生对具体案例教学要比枯燥的原理讲授更有兴趣教学效果也更令人满意。有鉴于此,本书选择了大量国际法案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读者理解抽象国际法原理和原则。同时,本书力求避免国际法英文原版教材对英美政治、法律习惯的过分偏重,有针对性地选择与中国有关的案例和国际事件,使这本书更具有中国特色、更加贴近读
面对高等法学教育中的种种现象,我们感到困惑,也产生了很多的忧虑:十年前的时候,法学专业是所谓的“热门专业”之一,现在的热门专业排行榜早已不见了“法学”的踪影;法学本来是很“专业”的专业,但在日前法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求职的时候,很多用人单位感觉法学学生似乎没有专业;很多学生学了四年的法学专业,知道了很多法律上的专业名词,在被问到一个案子如何处理的时候,可以侃侃而谈、头头是道,满口专业词汇,甚至德国如何规定、美国有某个新鲜的理论,但是就是不知道中国怎么规定,这个发生在中国的案子究竟该如何解决;等等。这种现象似乎可以称为“专业教育的非专业化”。2005年贺卫方教授在网上宣布停止招收研究生,就是针对现在考研过于注重公共课程、不注重学生对于专业的喜好这种现象而进行的挑战。法学教育中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