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之集大成者,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他结束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旧时代,继承和发展了西方哲学史的全部成果,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其体系之庞大,著述之丰富,思想内容之广博和深邃,在中西哲学史上都是罕见的。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 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二十世纪西方众多哲学流派的思想来源。诚如美国哲学家怀特所言: 不谈他的哲学,我们就无从讨论二十世纪的哲学。 可以说,黑格尔哲学是通达西方哲学以至整个西方文化的必经之路。 《精神现象学》出版于1807年,是黑格尔阐述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部纲领性巨著,他自称此书是其哲学体系的导言。其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的主观精神。 意
胜利共分8册,包括《突围1927 1934》《长征1934 1936》《抗击1937 1945》《鏖战1945 1948》《决战1948 1949》《横扫1949 1955》《出剑1950 1951》《断刃1951 1953》,从中国人民军队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经历的战役中,挑选了64场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战役,例如,八一南昌起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上甘岭战役等,从独特的战术视角,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对其背景、发展和结局进行了复盘讲解,全景式地呈现了决策和作战的真实进程,展现了中国人民军队建立、成长和壮大的波澜壮阔的画卷。
本书是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小瓦尔迪默 奥兰多 基研究美国政治、政党、选举和投票行为的经典之作。全书从四个方面对美国政党的类型和性质、政治规则的本质、压力集团构成及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与形式展开了详细论述:部分主要分析强势压力集团的类型与特征,逐章解析了美国政治生活中重要的利益关系或利益集团;第二、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与政党和选举相关的内容,如政党的功能、小政党、政党组织、提名、选举行为、选举权以及竞选方式等传统问题。第四部分讨论了对于政党来说可能属于次要,但是对政治秩序而言却具有重要地位的议题,包括暴力、贿赂和教育等。全书始终围绕权力与权力关系,以及政治权力的获取和维持等,给出了独到的研究观点和路径。 该书主要反映了20世纪中叶美国政治生活的现实,但其体现的基本原理却对21世纪美国的政治
汉斯 凯尔森(1881 1973),美籍奥地利法学家、纯粹法学派(也称规范法学派)创始人。本书初版于1945年,是凯尔森的重要著作之一。凯尔森在继承和发展奥斯丁分析法学的基础上,以新康德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全面地阐述了纯粹法学关于法律和国家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本书的主体部分由法律论和国家论两编组成,附录则包含作者从哲学和心理学角度对西方法学两大对立学派(自然法学派与实在法学派)的分析阐述,是其时凯尔森法理学最系统与全面的阐述。
2017年2月11日,商务印书馆迎来120岁的生日。120年前,商务印书馆前贤怀揣文化救国的理想,抱持 昌明教育,开启民智 的使命,立足本土,放眼寰宇,以出版为津梁,沟通中西,为中国、为世界提供最富智慧的思想文化成果。无论世事白云苍狗,潮流左右激荡,甚至战火硝烟弥漫,始终践行学术报国之志,无改初心。
本书全面论述了从先秦至民国时期的反贪斗争史。
《独秀文存》分为论文、随感录,通信三卷。其中,论文部分所收文章主要发表在《新青年》上,如《敬告青年》、《法兰西与近世文明》等,文风汪洋恣肆,论理鞭辟入里。《随感录》为针对性很强的杂感,短小精悍,多则百余字,少则数十字。这些 寸铁 (即子弹,钱玄同语)般尖锐有力的杂感直指当时的现实问题,射向军阀、政客、官僚、遗老遗少等。通信是书中*重要,*能反映陈独秀思想的部分,主要是主创《新青年》时期读者的来信,陈独秀对这些来信一一公开作答。来信者有教授、学者、文化保守主义者、青年学生、《新青年》同仁,探讨的内容主要涉及文化与思想革新。针对来信的内容,陈独秀或赞同,或驳斥,或辨析,不少回信文字不多,虽寥寥数百字,却有泰山压顶的风雷之势,迅疾就将对手 打翻在地 。诚如蔡元培先生在1933年该书第九版所做
本书由上海市档案馆编,徐未晚主编,以不同历史时期30位优秀共产党人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感人的家风故事为主线,分 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 革命先烈的家风 共和国优秀党员干部的家风 三个部分,通过家书、家训、图片等240余件珍贵的档案资料,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优良家风立体而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既真实反映共产党人的家风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突出体现共产党人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先进性,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与道德风貌。
本书收录了曾培炎同志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委副主任、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电子部、机电部副部长等职务期间,有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重大问题的讲话、报告、文章、信件等文稿422篇,以及有关照片和批语、书信、文件等影印件151件。这些文稿按经济理论、战略规划、宏观调控、结构调整、改善民生、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产业发展、资源环境、重大项目等10个方面分类编辑。本书大部分文稿是次公开发表。 全书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发展到体制、从政策到项目、从国内到国外,展示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新世纪初中国发展改革的历程,真实记录了一些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提出到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的进程,具有独特的历史文献价值。全书凝
本书科学地提出和厘清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通史研究"的相关范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学科性质、逻辑分期.理论架构、思想轨迹、发展路径、显著特征及现实启示等相关问题,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为经,以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思潮的斗争为纬,构建了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通史的逻辑框架,从而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孕育、萌发、攀升、形成和不断丰富发展的逻辑进程及其各个阶段的显著特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人、传播及其中国化的现实可能性、历史必然性和内在逻辑性等核心问题,形成了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相对独立的研究范畴和领域,即关于“马克思主
本书以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生平为脉络,从“行”(实践)与“知”(理论)两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毛泽东为建立新中国而艰苦奋斗的经历。在“行”的方面,本书注重客观叙述毛泽东走出韶山,再到参加革命、走上领导岗位并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历程;在“知”的方面,本书注重描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过,尤其是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解决中国革命中一系列问题的过程。全书真实地再现了毛泽东知行合一的历史过程,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毛泽东思想,深化对百年大党历史的认识。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毛泽东口述史料的搜集、校勘、整理与研究”子项目,并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
本书为套盒,共六册。重温了冷战中的关系时局的六次危机事件,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和严谨规范的学术逻辑叙述了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从中窥见一段段跌宕起伏、波谲云诡的历史故事:既有政治家展现出来的大国智慧,又有普通人面对历史大势的隐忍无奈;既有国际秩序和国际格局对一国的刚性束缚,还有偶发因素影响下的历史“转弯”;既有冷战政治与人道主义之间形成的有限张力,更有各种复杂要素共同构成的无限合力。口袋是“小”的,历史是“大”的,希望这套口袋书能够给读者打开历史大视野,从中国放眼世界,在世界中认识中国。
项英作为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的发展壮大、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该书将项英生前的著述、书信、电文以及中央、军委发出与项英有关的电文,包括他的入党介绍人包惠僧和叶挺、陈毅等所撰写的回忆项英的文章,项苏云所写回忆父亲的文章,项英传略和生平大事年表等等,编撰出版,供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该书对于人们了解项英的光辉一生和研究项英会有很大的帮助,填补了国内对项英一些历史史实研究的空白。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分省命题逐渐增多,形式不断变出新,从而出现了若干种不同的命题样式,各种样式有各自的特点和难点,破解这些难点,也就是成了作文必须经过的步。 最亲密的同时代合作者恩格斯的思想区分开来。这样的区分并非是刻意地去制造什么对立说、差异说,而是出于对理论、对事物本身进行准确、深入研究的需要。当然这样的区分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历史有关;长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普遍真理的普及性宣传过程中,被人们所熟知的是那些高度抽象出来的所谓基本原理、规律,而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及思想的探索性、研究性过程被忽视。 第二,对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反思。无论人们如何理解20世纪大规模范围的社会主义实践,这一实践为人们反思和认识马克思思想、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的范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