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浙江宣传”系列图书的第六部,原汁原味收录了2023年10月至12月“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发布的185篇原创文章,既有理论解读、热点解析,又有人文历史、档案解密,还有行业观察等,凸显了“浙江宣传”直面热点、解剖难点、亮出观点的办号态度,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时事、了解当下的浙江与中国。
借助于斯大林与罗斯福、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往来书信,《克里姆林宫的信件》打开了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一窥三位领导人的思想和个性。他们在二战期间只见过两次,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书信建立的,他们的通信构成了二战战略格局的重要部分。 《克里姆林宫的信件》提供了二战史研究的新视角,并为后人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关系提供了高层和原始的素材,使得若干重要历史事件从中可以找到答案或线索: ◎ 斯大林为何不相信德国会进攻苏联? ◎ 是谁开创了三国领导人之间书信往来的外交模式? ◎ 英美原定于1942年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为何延迟至1944年? ◎ 为什么当时在卡廷事件上美英对苏联采取了模糊的态度? ◎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为何要下榻苏联驻
本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进行分析,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新中国的民族发展道路出发,进一步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的当代价值。本书立足于中华民族面对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我们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认同、精神认同是民族认同最深层次的认同,入心入脑,触及灵魂。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认同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根基、认同源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需要各族人民共同参与,国家视角需要结合本土知识,使之有形、有感、有效;大民族和小民族要互相认同,共同认同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形成千灯互照、光光交彻、多元一
本书是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中共党史研究科学化中的概念史问题研究 的最终成果。强调中共概念史与中共实践史的辩证关系,重点研究中共政治核心概念的解释与运用在党史研究过程中的科学作用。全书分为五章,主要梳理 科学化 与 概念史 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状况;讨论党史研究科学化蕴含的学科本质与研究技艺,概念史与实践史的内在关系,概念史研究中的语境问题、再概念化问题,概念解释和使用中的争议性问题等。本书理论性较强,具有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对广大读者学习中共党史具有指导意义。
本书是一部精彩、温暖的通俗理论读物,以宏大的视野,身临其境的描绘,叙述社会主义思潮传入中国,以星星之火在中国发展、壮大的演进历史。将社会主义思想的演进放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大背景中,讲述其中的历史和人物故事,囊括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对社会主义思潮的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在抗日战争中与战后的发展与胜利,等等。探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发展的基本特征、社会效果和历史定位等问题,深入揭示其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环境、具体情境、深层原因和基本规律。本书结构均衡、情理交融,以流畅的文字和生动翔实的叙述,还原了一代代思想家努力求索的历史场景,展现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不同流派的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是一部高质量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的普及读物。清朝末年的封闭与动荡自救式的改革,无法推动清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选编了“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自2022年5月30日上线以来至9月6日成立百日期间推出的202篇原创文章,内容原汁原味,涵盖理论洞见、传统文化、媒体锐评等多个领域,全面生动呈现了“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风格。此外,同步推出音频书和电子书,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
本书对 1866 年普奥战争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囊括了迄今为止英文出版物中对柯尼希格雷茨战役*面而详细的报道,同时将毛奇在普奥战争中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刻画得淋*尽致。书中以19世纪中期普鲁士的政治局势为背景,追溯了毛奇晋升到总参谋长的历程,以及他是如何逐步完善总参谋部的各项职能的。在1866年爆发的普奥战争中,毛奇极尽所能为普军制定了精细的计划,他大胆采取攻势行动,克服了巨大的劣势,以一支小规模的普军部队战胜了兵力远*自己的对手。普奥战争持续了7周,到战争结束时,毛奇已令普军成为全欧洲无可匹敌的军事力量,而普鲁士也由此成为德意志的 领路人 。
本书作者从制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的角度回答了上述问题:中世纪酝酿的知识进步滥觞于文艺复兴,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领域发生了一场革命,它是理性和科学革命,也是自由个人的重新发现,知识领域的进步在政治社会领域表现为所谓“启蒙运动”。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双重作用在技术进步、财富生产以及国民收入构成上使法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结构性调整,又表现为社会中财产权分布的结构性调整,这几种因素的联合作用,以及美国革命的成功引起的激励和仿效作用,导致法国发生了政治权力革命、社会关系革命和政治文化革命,即法国大革命。大革命结束不是故事的结束,作为大革命的结果,是法国作为现代国家的最终建立。
真实记录了抗战期间具有影响的25个大战役:平津作战、冀察作战、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中条山会战、湘赣鄂作战、豫湘桂鄂大作战、远征凯歌。以战役为背景,突出介绍指挥将领的特点,作战的细节。同时也有蒋介石抗战思想演变、 国民党的备战举措和国民党的军事预案。
本书按照《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六大组成部分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方面的论断,分为九大专题。每一专题通过选读毛泽东相关代表性文章,对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以及其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伟大实践所产生的全局性、战略性指导作用和深远影响进行阐述,再现风云激荡的历史,展现伟人的雄才伟略、丰功伟绩,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消减理论阅读的枯燥感,方便读者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深邃广博,该书以文本带历史、以故事明道理,深入到毛泽东著作的幽微之处,以严谨体例、丰富例证、翔实史料展开叙事和点评,兼具理论性和可读性,是一部适合广大党员群众学习了解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读本。
......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百年时序演进和社会变迁为主轴,追溯中国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于斗争中诞生、于危机中转型、于困境中奋起、于变革中创新的不平凡历程。作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大历史观,注重利用原始档案文献,挖掘丰富历史细节,生动记述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团史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重要工作,全景展示波澜壮阔的共青团奋斗历史,深刻揭示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跟党走的本然初心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的使命担当。本书是广大团干部、团员青年学习中国共青团历史的重点读物,也是各级团组织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