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政治从何而来? 人类政治在哪里? 人类政治向何处去? 对于政治领域的关键三问,本书从演化论视角给出了回应。聚焦人类政治演化的基本脉络,本书将不同政体与政治模式视为一个个 政治物种 ,分析早期国家诞生的社会条件,从国家分化与演化的维度阐述城邦国家、一般国家、帝国的兴起与衰落,从政体分化与演化的维度讨论君主政体、封建政体、立宪政体、民主政体的差异与转换,以及人类不同群体在塑造有效国家与有效约束国家上的一系列差异如何形塑了不同时空的政治模式。 如果将人类政治演化比喻为一条大河,那么理解这条大河过去的基本流向后,或许就会更加明了今天我们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要抵达的方向。
为进一步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中宣部组织编写了2023年通俗理论读物《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该书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联系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对17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回答,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实践指引、光明前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比照、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数据翔实,图文结合,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可作为干部群众、青年学生开展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辅助读物。
克鲁泡特金,俄国著名无政府主义活动家、理论家和杰出的地理学家。本书名是对克鲁泡特金的全部社会思想的概括。在书中作者表达了对于理想的自由社会的憧憬和对于当时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憎恶,并描绘出一幅自由社会的美好图画。他企图通过从实际生活中搜集来的大量事实向人们证明这种社会的实现是可能的。然而,作者的理想终究只是一种空想,他所设想的一套改革措施也只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产物,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
这部选集,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且按照著作年月次序而编辑的。尽可能地搜集了一些为各地方过去印行的集子还没有包括在内的重要著作。选集中作了一些注释。其中一部分是属于题解的,附在各篇第一页的下面;其他部分,有属于政治性质的,有属于技术性质的,都附在文章的末尾。 本卷包括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写的70篇著作。
由《毛泽东军事文集》编写组主编的《毛泽东军事文集(共6册)(精)》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合作编辑并于1993年版。文集编入毛泽东1927年8月至1972年12月关于军事方面的文章、电报、命令、批示信函、报告、谈话1600余文篇,部分是次公开发表。此书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组织再版。
采访实录《习近平在上海》,反映的主要是习近平同志2007年3月至10月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领导工作历程,是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经历系列采访实录的第八部,也是这个系列采访实录的收官之作。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国际性大都市、 我国的经济中心和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同志在特殊时期担任上海市委主要领导,搞调研、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谋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的工作举措,为上海发展明确目标、指引方向,迅速扭转了当时上海的被动局面,充分展示了高超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突出的政治驾驭能力。从陕北梁家河到河北正定,从福建到浙江,再到上海,习近平同志经历了地方不同层级重要领导岗位的历练,在上海完成了地方领导工作经验的积累。 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重点抓了
《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政体研究的专著,也是第一部对政治学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著作。通过对古希腊158个城邦的政治、法律、社会制度进行调查,亚里士多德分析了城邦形成的基础及理论,讨论了政体的分类及变革,并提出了关于理想城邦的构想。本书不仅对于了解当时古希腊的政治、法律、伦理、社会状况、教育思想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第一次将政治学从哲学、伦理学中分离出来,因此被誉为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
本书是以色列著名社会学家艾森斯塔德的代表作,比较并分析了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几乎所有官僚帝国的政治体系,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华帝国、波斯帝国,以及绝对专制时代的欧洲国家等,是古典社会学时期以来第一部进行广泛比较的宏观社会学分析名著。 本书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并对其加以发展,《帝国的政治体系》所展示的分析在许多方法上超越了传统结构功能主义一直流行的趋势,成为了新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的经典作品,为读者呈现出蔚为大观的帝国政体的繁多样貌,也指出了各个体制中所蕴含的现代民主制度的萌芽。
休谟的政治论文首先收集在1741年和1742年分作两卷发表的《道德和政治论文集》中,当即引起人们的广泛赞赏。1752年发表《政治论》专集(实际上其中有许多重要的经济论文),使他不仅誉满英国,而且驰名全欧。本书所收文章均选自上述两书。 这些政论文,颇有特色,思想主张自成一家,博引史实,富于哲理,笔调模仿略早于他的英国散文家约瑟夫 艾迪生,既似论说又带有小品随笔的风味,写得亲切生动、启人思索。当时流传颇广,影响较大,据说对后来的法国革命领袖和美国开国元勋们均产生过一定影响。不过休谟的政治思想体系和政治主张,较为复杂含蓄,颇难简要概括。
为抓好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编写了本书。本书紧密结合当前我国民族工作实际,涵盖了民族工作领域各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作了全方位、系统化的阐释,为创新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自私、物欲横流的社会,怎么能说 贪婪已死 呢? 四十年前, 经济人 概念和个人主义在西方方兴未艾。人被视为天生的趋利动物,每个个体都会为自我实现而争取自身利益。同时人们相信, 经济人 能获得理解世界所需的一切知识;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国家就能达到善治,人民就能获得幸福。贪婪,各种形式的贪婪 对知识、财富、繁荣的贪婪,被认为是人类奋发向上的源动力。 数十年后,一场金融风暴和一场大流行彻底改变了一切。傲慢的 经济人 概念破产了:人类掌握的知识并不足以应对巨大的不确定性。随着不平等日益加深、个人主义走向,社会陷入了严重撕裂。由贪婪精神开辟的进取道路走入了死胡同。 在本书中,经济学家保罗 科利尔与约翰 凯从社群主义的角度,围绕不确定性和社会凝聚力这两个相互交织的主题,回顾了西方战后
《政治的常识》是英国著名政治学者安德鲁 海伍德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政治学领域里的一部成功之作,更是政治学专业人士的读物。作者在第四版中进行了全面修订和更新,紧密联系当代政治世界,考察了政治理论中最为核心的诸种思想传统。 本书每一章都讨论一组相互关联的概念,并揭示出这些概念是如何被不同的思想家和思想流派所使用的。通过检视从古到今一系列主要思想家的思想,本书系统地建构起了古典和当代政治理论的话语体系。新版还扩充了有关政治思想中全球化维度的内容,包括增加一章专门探讨安全与战争等国际议题,同时也把围绕政治讨论和辩论的非西方视角纳入其中。 本书系统介绍了政治学领域的主要概念和基本知识,尤其分析了盛行于现当代西方的各种政治理论,为读者提供了现代政治的入门指南。
制度概念与制度研究是社会科学各领域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的重要内容。政治学的制度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制度主义政治学逐渐成为当代政治制度研究的主导性分析范式与研究方法。本书考察政治制度的内涵、本质、特征及类型归纳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历史和范围,为阐明政治制度分析的一般原理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发展脉络作出铺垫。本书探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组织分析制度主义、建构制度主义的发生路径、内在逻辑并进行意义评析,呈现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多重焦点、层次分化与领域延展。在此基础上,本书以制度的生成、维系与变迁为线索,揭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对制度研究核心问题的基本观点,并结合社会科学的整体背景和各分支学科的板块运动,展望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未来前景。
《地方知识》是格尔茨代表作,于1983年面世,2000年再版。全书涉及从艺术、常识、卡里斯玛到自我人观的论题,曲折迂回,文采飞扬。其中,尤以作者在东南亚和北非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讨论了地方社群如何理解社会思想,本土人如何想象伦理道德,乃至法律背后的文化意蕴,并以地方知识的立场戳穿了现代英美法治的普遍性神话,启迪了中国上世纪末的 法治本土资源论 。这种地方知识的立场,亦足以与中国古人的 千灯互照,光光交彻 和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的包容理念及共生思想相呼应。本书可作为社会学、人类学、法学、哲学等学科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由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是党中央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党中央在统战工作方面的参谋和助手,中央统战部统一领导国家民委依法管理民族事务,全面促进民族事业发展等。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有关民族工作的政策建议等。
本书是西蒙的 阿奎那讲座 的一篇讲稿,是托马斯主义自然法传统讨论问题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在书中以一种极为清晰和精辟的方式探讨了问题。在他看来,问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自由问题是政治哲学思考的核心。在过去几百年的思想史中,尤其是在自由主义乃至法西斯主义等诸多现代学说中,是被极度忽视的。所有这些学说都共享这样一个基本假设:政治的存在是基于人的某种恶或是某种缺陷。在作者看来,所有这些学说立基于其上的这个前提性假设是错误的。换言之。政治是不会消亡的,因为它是基于人的自然。他从基本的哲学原则中引发出来的论述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极为有用也极为重要。
《保守主义》的作者为英国保守党政论家、著名保守主义思想家休 塞西尔(1864-1958)。本书写于1912年,是英国保守党的重要政治理论著作。作者在书中系统地描述了一般的守旧思想,以及英国保守主义的渊源和形成过程,并认为英国近代保守主义有三个主要来源,即人类天生的守旧倾向、王党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一定意义上说,本书也可以看作是一部保守主义的思想史,对世人了解和研究英国的保守主义思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论纪说法》是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案件审理室组织编写的连续出版物。本书坚持政治引领、紧贴工作实际、聚焦新难问题,精心选取全国各级纪检监察干部撰写的兼具新颖性、参考性的典型案例分析文章50余篇,内容涵盖违反政治纪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和职务违法、职务犯罪各个方面。每篇文章分为 内容提要 基本案情 分歧意见 意见分析 相关规定 5个部分,以案释纪、以案明法、以案论理,既有分析论证,又有提炼总结,为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解决执纪执法工作实践中的新型疑难复杂问题提供指导参考。
本卷为明时期的移民史,主要依据《明实录》及其他官修史书及族谱、地方志、地名志中的资料,对明代的移民运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其中包括对洪武大移民、永乐移民、明中期荆襄流民运动以及民族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移民的研究等。由于洪武大移民构成明代移民的主要事件,本卷着重讨论了这次大移民的过程、移民数量、移民分布和移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本卷在论述过程中主要采用计量历史学的分析方法,对明代移民史、人口史、经济史和社会史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列有统计表格123个、地图14幅。
《中国政治思想史》按政治思想的历史背景,概括为封建天下之政治思想、专制天下之政治思想与近代国家之政治思想三大部分;按政治思想的演变趋势,又分析为创造、因袭、转变及成熟四个时期,共五编二十五章,上起先秦,下至辛亥。全文所论及古今学者六十余人,文献资料相当丰富。作者采政治学之观点,用历史学的方法,略叙晚周以来两千五百年年间政治思想之大概;体例以时代为经,以思想派别为纬,取材以前人著作之*有理论价值者为主;叙述各家思想,力求客观之态度,偶有评论,也是意在辨明其历史上的地位,而不是任意抑扬,臆断得失。
《新政治科学》是沃格林政治哲学的纲领性文献。本书首先从方法论上区分社会自我理解的符号与政治科学的理论概念,主张新政治科学的研究旨趣在于通过对社会上先前存在的符号予以批判性的阐明,探索关于人性和秩序的知识。本书基于对西方代议制民主的批判,提出三个类型的代表,即初级型的代表、存在意义上的代表和超越意义上的代表;进而指出,就社会将自身理解为超越真理的代表而言,人类历史上有三种类型的真理符号化,即宇宙论真理、人类学真理和救赎论真理。现代各色意识形态是真理的败坏形式,即所谓的灵知主义。本书着重阐述了灵知主义的内涵、在前现代的根源,以及灵知主义支配下的现代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 《新政治科学》对西方政治观念的生成机制、传承历史及观念和现实的互动关系的探索,特别是对西方现代性的诠释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