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政治从何而来? 人类政治在哪里? 人类政治向何处去? 对于政治领域的关键三问,本书从演化论视角给出了回应。聚焦人类政治演化的基本脉络,本书将不同政体与政治模式视为一个个 政治物种 ,分析早期国家诞生的社会条件,从国家分化与演化的维度阐述城邦国家、一般国家、帝国的兴起与衰落,从政体分化与演化的维度讨论君主政体、封建政体、立宪政体、民主政体的差异与转换,以及人类不同群体在塑造有效国家与有效约束国家上的一系列差异如何形塑了不同时空的政治模式。 如果将人类政治演化比喻为一条大河,那么理解这条大河过去的基本流向后,或许就会更加明了今天我们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要抵达的方向。
由《毛泽东军事文集》编写组主编的《毛泽东军事文集(共6册)(精)》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合作编辑并于1993年版。文集编入毛泽东1927年8月至1972年12月关于军事方面的文章、电报、命令、批示信函、报告、谈话1600余文篇,部分是次公开发表。此书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组织再版。
本书是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小瓦尔迪默 奥兰多 基研究美国政治、政党、选举和投票行为的经典之作。全书从四个方面对美国政党的类型和性质、政治规则的本质、压力集团构成及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与形式展开了详细论述:部分主要分析强势压力集团的类型与特征,逐章解析了美国政治生活中重要的利益关系或利益集团;第二、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与政党和选举相关的内容,如政党的功能、小政党、政党组织、提名、选举行为、选举权以及竞选方式等传统问题。第四部分讨论了对于政党来说可能属于次要,但是对政治秩序而言却具有重要地位的议题,包括暴力、贿赂和教育等。全书始终围绕权力与权力关系,以及政治权力的获取和维持等,给出了独到的研究观点和路径。 该书主要反映了20世纪中叶美国政治生活的现实,但其体现的基本原理却对21世纪美国的政治
《中国政治思想史》按政治思想的历史背景,概括为封建天下之政治思想、专制天下之政治思想与近代国家之政治思想三大部分;按政治思想的演变趋势,又分析为创造、因袭、转变及成熟四个时期,共五编二十五章,上起先秦,下至辛亥。全文所论及古今学者六十余人,文献资料相当丰富。作者采政治学之观点,用历史学的方法,略叙晚周以来两千五百年年间政治思想之大概;体例以时代为经,以思想派别为纬,取材以前人著作之*有理论价值者为主;叙述各家思想,力求客观之态度,偶有评论,也是意在辨明其历史上的地位,而不是任意抑扬,臆断得失。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 的终成果。本书以《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互释 为出发点,以阐释《资本论》的哲学思想和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要目的,全书的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一是 导论 ,系统地阐述了本课题组对《资本论》哲学思想的总体性理解;二是 上篇 ,集中地研究了关于《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各种解读模式;三是 中篇 ,具体地、深入地探讨了《资本论》的理论性质、理论思维及其所揭示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阐述了《资本论》的历史的内涵逻辑;四是 下篇 ,从人类文明形态变革的高度深切地阐述了《资本论》的当代意义。
《否定的辩证法》是阿多诺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是把握阿多诺其他著作的关键。本书对原著进行了逐句、逐段的解释,尤其是对于一些难懂的地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正如阿多诺把艺术作品比作单子一样,书中的各个不同段落都是阿多诺思想中的一个单子。这些单子的核心都是一样的,让读者获得一种形而上学经验,从而领会非同一的东西。因此,这本书试图通过解释阿多诺所说出的东西,引导读者去领会无法被说出的东西。阅读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不仅仅是要把握阿多诺的基本思想,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会哲学思考。只有学会了这种哲学思考, 哲学 才是动词,才是 爱 智慧。这是本书所致力于达到的核心目标。
本书作者是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和著名作家。本书是公认的作者的一部光辉、精辟的政论。他不仅对当时的英国激进思想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且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总的说来,葛德文的思想代表了从启蒙思想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过渡阶段。他的思想对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英国激进思想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空想社会主义这罗伯特 欧文的思想的形成,产生过不容置疑的影响。 本书立论的理论根据是唯物主义,认为理性应当主宰一切。作者以唯物主义理论为前提,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提出只有承认人类生而平等,才能实现政治正义。
《晋书》的叙事从司马懿开始,到刘裕以宋代晋为止,记载了西晋和东晋封建王朝的兴亡史,兼叙了割据政权(五胡十六国)的历史。本书以作者对政治学及战略学深厚的研究功底为基础,结合对《晋书》的深刻理解,对两晋的治乱兴衰进行政治战略解读,评述战争、点评政策、观察各色政治人物,以此探寻中国大战略的历史脉络,以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典籍中汲取政治战略研究经验,以飨读者。
现实主义与道德水火不容吗?凡是能促进国家利益的行为都是合乎情理的吗?本书从古希腊悲剧的视角,重新诠释了国际关系古典现实主义的三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的流变。这些古典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以及当代古典现实主义大师汉斯 摩根索。本书认为,三位思想家所处的时代都在经历重大的转型,他们都从古希腊的悲剧中汲取了灵感,探讨国家间的道德、利益和秩序问题。本书认为,现实主义与道德能够相容,国家利益只有符合正义才能得以维护。反观美国,不顾道德与正义的单边行动,会给美国自身利益与世界秩序都造成损害。
本书首先系统梳理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阶段对外开放发展的驱动力,我国各个阶段的对外开放政策与该阶段的对外开放驱动力基本一致。对外开放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广度开放阶段、深度开放阶段和全面开放阶段。基于此可以解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发展的奇迹及总结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逻辑和规律:有序而持续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其次,采用规范的学术研究方法,从理论、实证和政策层面系统研究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关重要举措对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影响机制和效应,基于此给出当前背景下构建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点战略和战术措施。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也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学习时报》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主办,“学习评论”作为《学习时报》头版的重要栏目,自创办以来,深切关注当代社会大变革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内国际时事、热点焦点问题等设置选题、阐发议论,紧跟理论创新步伐、视角宏大独特、论述深入透彻、文风清新朴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广泛好评。本丛书汇集了《学习时报》“学习评论”栏目刊发的具有思想性、理论性、前沿性和知识性的659篇评论文章,共分为五辑,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为主要对象,及时对社会时政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有深度的分析和评论,力求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读后受启发、有思考、可借鉴。
本书是美国政治思想家萨托利耗费十年心血撰写而成的经典之作,一经问世便得到了广泛赞誉。学术界盛赞萨托利在民主学说上“堪称我们时代最为强大的头脑”,“他的论证没有真正的对手”。该书至今仍是民主理论研究的著作。 萨托利希望以西方传统政治理论为基础,恢复其所谓的“主流民主学说”。书中对民主观念作了抽丝剥茧式的说明,不但阐明了西方古代民主同近现代民主的区别,而且论证了自由主义民主同非自由主义民主的重要区别。为此他不惜笔墨,对民主、自由、平等等术语及其相关联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概念分析和历史分析。他的结论是,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形态,其核心始终是政治权力问题;在复杂庞大的现代社会,以公民亲自参与政治决策为基础的直接民主只能导致效率低下、贬值的政治后果;现代民主只能是“被统治的民
《中国政治思想史》全书共分五编二十五章,七十余万字,所取政治文献的研究资料上自晚周,下迄辛亥革命,全文所论及古今学者六十余人,文献资料相当丰富。作者以政治学观点就所选资料分类征引,以夹叙夹议方式叙之,来龙去脉交代相当清楚,治学考证颇为严谨,对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作极有系统的叙述和分析。整体而言,该书基于历史演进框架的基础上,自创造而因袭,由因袭而转变,再由转变而成熟,即从各个时期去描述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其中新论频出,足见作者观察力之敏锐,思维之缜密,视野之宽阔,考证之严谨。
作为一本公共管理学研究论著,本书收录了作者的近150篇文稿,是其从事该领域研究与教学30年的成果汇编,折射出这期间中国与世界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变化,以及不同时期学科研究范式和主题内容的演进。全书设总论和分论两篇(共三卷)。 总论包含了公共管理的学科范式、知识分支、经典评介、学术动态和教学研究等内容;分论涉及公共管理的各个基本主题领域。本书展现了作者对公共管理学科的系统性、持续性、开拓性及创新性的深入思考,充分体现了作者“了解与诠释公共生活领域,影响和改变公共管理世界”的学术旨趣与现实关怀,对于读者了解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以及推进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的建构具有参考与启示价值。
注:书籍颜色、尺寸、重量以收到实物为准。(本店提供图片仅供参考)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至2021年12月,人民出版社一共出版了122种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单行本。这些重要讲话涵盖了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方便广大干部群众系统地学习使用单行本,我社特地为122种单行本印制了函套。
本书有四大特点:第一,针对世界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的新进程,开辟新的政治视野,集中讨论新的政治论题,引入新的政治概念;第二,以新的观点和研究成果,重新探讨政治哲学史,根据实际的全球政治的新动向,参照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的相关理论及其基本概念,简略地概述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当代所可能采取的多元化理论形态;第三,集中评述新的政治哲学争论状况及其理论焦点,探索未来新政治哲学的可能发展方向;第四,以多学科或跨学科的景观,开发和探索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及其论述体系,以便彻底超越传统论述的框架,尽可能清除各种早已过时的观念和方法,使21世纪的政治哲学能够在广阔和开放的理论层面上,实现全面的复兴和重建。为适应新时代政治哲学研究的实际状况及其需要,本修订版除了对原有论述做了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