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说: 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多看几遍。 《共产党宣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绕不开的经典名作,读懂《共产党宣言》,才能悟透马克思主义!本书由著名马克思主义专家、清华大学马院院长艾四林领衔导读,通过溯源《宣言》诞生的历史背景、写作过程,剖析逻辑结构、核心观点,阐述其指导意义、永恒魅力,以宏大的史观和立足当下的意识,书写《宣言》的伟大价值,充分体现《宣言》的强大感召力和实践指导意义。全书用深入浅出、简洁平实的语言把马克思主义讲明白,讲清楚!为广大读者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让读者更能体会到《共产党宣言》的恒久魅力与时代价值!
本书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如何解释欧洲近代初期数十万“女巫”被处死?为什么资本主义的兴起与针对妇女的战争同时发生?全书分为五个部分:15世纪前农民和工人的日常斗争;土地私有化和扩张的人口政策带来的影响;机械身体观的兴起;欧洲大陆的大规模猎巫;猎巫策略在美洲的重演与当地妇女的反击。通过回顾这段300年的历史,费代里奇表明:猎巫运动是资本主义对于社会再生产合理化的过程体现,它为现代社会组织的两个核心原则即劳动能力和自我所有权提供了必要支撑。换言之,对女性生育和身体的控制(以攻击女巫为代表)是资本主义实现原始积累的关键步骤。费代里奇以女性视角对话马克思的原始积累学说和福柯的身体理论,对于传统历史叙事和理论范式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欲望与革命》( Marxism and Ethics:Freedom, Desire and Revolution)是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 激进社会政治理论丛书 中的一册。这是一本综合性的、可读性很强的入门书,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说在过去一个半世纪里丰富而复杂的发展史。作者保罗 布莱克里奇认为,马克思的自由的伦理学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革命性批判的基础。在他看来,最好是透过黑格尔对康德式的与亚里士多德式的伦理观的综合,来理解马克思的能动性观念。马克思对道德论的拒斥并不像粗陋的唯物主义解读所表明的那样,否认行动包含自由的、有目的的、主观的维度。对于马克思而言,自由既是反对异化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质,也是它的目标所在,反对资本主义的经济与政治分离并争取真正的民主的运动,构成了现代自由的具体形式。同时,本书也为当代政治哲学作出独
《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增订本)依据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内涵划分为科学世界观、科学历史观、科学现状观和科学未来观这样四个板块,共分为七章:章辑录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人类和社会这三类客观事物及其内在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点,这可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第二、三、四章辑录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结构、社会变革、社会形态及其内在和外在关系和发展变化的系统看法,这三章的历史部分可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其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观察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历史观。这三章当中,有关论述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社会变革和社会形态部分,则是属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现状观。第五章社会问题和第六章重点地区和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关系,主要内容都是属于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世界观论析资本主义世界的科学现状观
本卷主要考察1875年到1895年间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此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的构想,揭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提出了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设想,以史学研究证实了社会形态理论,科学预测了资本主义垄断趋势,扩展了《资本论》视野,突出了唯物史观的辩证法向度。他们指导各国创立工人政党,反对机会主义,科学探索无产阶级斗争策略。这是马克思主义在论战和研究中日益深化的阶段。
本书章阐述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学术原则、理论假设、体系创新,探讨构建现代广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问题。第二章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根本立场、研究要义、重大原则,前瞻性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阶段。第三章阐述新的活劳动价值论、生产性管理活动性质,比较分析资本主义贫困成因的理论。第四章阐述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福利制度变动、监控技术权力,分析新帝国主义的特征和特性、美式民主损害世界经济和民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美国社会的不平等状况。第五章阐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资本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共享和平台经济治理,探讨新时代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第六章阐述市场与国家的双重调节论、按比例规律与市场调节规律和国家调节规律之间的关系、公平与效率交互同向
《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一百年丛书》全面系统地呈现党的理论武装一百年的光辉历程,总结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在规律和丰富经验,揭示党的理论武装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探究不同历史时期党加强理论武装的使命担当,为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开展理论武装工作历史和经验提供了一套简明、生动、系统的著作。 本书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因、主体和方法,全面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变迁,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到新时代的新机遇新发展,进而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使命。全书有助于深化学界和社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了解和认识,更好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书深入剖析《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中关于中国问题的文章和书信,以小品文的写作风格、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呈现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观、对中国的总体看法与未来希冀,全书融思想性、理论性、可读性于一体,为深化马克思主义经典研究提供学术借鉴,同时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思想借鉴与现实指引,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回望70多年前, 人民万岁 振聋发聩,响彻大江南北;今天, 人民至上 激荡时空,已成为伟大政党奋勇向前的永恒坐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以饱含真情、铿锵有力的话语强调的,我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本书全面地阐述了 人民至上 的内涵与发展脉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内涵。全书分为七个章节,以《共产党宣言》《为人民服务》两篇红色经典为基础,用丰富的案例、通俗的语言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从《共产党宣言》到《为人民服务》到 人民至上 思想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向读者阐释中国共产党 人民至上 的本质及崇高理想;阐释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担当时代使命过程中,如何实践和不断丰富发展 人民至上 的思想内涵,推动马克思主义人民
本书从考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出发,全面系统地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对应性联系,并建构起一个相应的理论系统,研究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问题。它从一个侧面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关于这种关系,可以简要地表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
本书是阿尔都塞写于1976年的重要哲学遗稿,可以看作是《论再生产》的哲学续篇。在这部遗稿中,阿尔都塞以得到他本人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为基础,批判性总结了此前关于哲学的思考,全面完整地阐释了自己的哲学观,阐明了哲学的性质和功能,并系统说明了为什么马克思在哲学中带来的革命,不在于创立一种新哲学,而在于开启一种新的哲学实践。阿尔都塞在书中还尤其根据自己的哲学观,对哲学的体系性及作为西方传统哲学核心问题的认识论和存在论作出历史性考察,并借助伊壁鸠鲁、斯宾诺莎等伟大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思考和“没有主体的过程”这个唯物主义范畴,解构了人们围绕认识论和存在论提出来的一系列假问题,把它们揭露为一场彻头彻尾的理论欺骗。本书及其姊妹篇《写给非哲学家的哲学入门》代表阿尔都塞对自己哲学观的最后总结,它们
全面把握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原理,是全面理解19世纪40年代及之后的40年间马克思实现的经济学科学革命意义的基点,是认识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现的科学精神的基础,也是现时代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者,马克思经济思想或称作马克思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渊源。这里提出 马克思经济学 的概念,是为了区别于后来建立在马克思经济思想基础上的、由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本书通过对马克思著作中有关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全面梳理,完整、准确地阐述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手稿(主要是《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研究,体现这一学术和学理旨向。 本书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有关马克思及马克
本书论述了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过程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经过对经济社会的深入研究,恩格斯写出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重要论著,对为资产阶级剥削制度服务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深刻批判,创新性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在编辑出版3卷本《资本论》中,恩格斯也付出了诸多心血,做了许多编校整理、完善补充等细致的工作,使《资本论》这部政治经济学巨著得以面世。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本书以《资本论》《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关于俄国问题的通信等文献为重点,将马克思晚年手稿的内容置于马克思 世界市场 和 世界历史 理论的整体背景中,认为马克思晚年手稿与《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群的工作是一致的。 如果说《资本论》及相关手稿依据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原则,从商品范畴向世界市场推演,隐含着一个西方资本主义主导、包括东方社会在内的宏大的世界体系图像,那么,马克思晚年手稿就是这个图像在东方维度的呈现。 马克思视农村公社为东方社会的基础,它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下解体和演变,最终以不同的方式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以农村公社为基础的东方社会被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整合的路径大概可分两类:俄国的 跨越 模式和其他东方社会的 解构 模式。只有把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的思想当作马
不管对马克思主义持何种态度,我们都没办法否定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一学说改变了世界的进程,尤其是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本书力求提供系统的有说服力的答案,序言直入正题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究竟行在哪里,然后分十章全方位展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理论特质,结语部分则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意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引领时代、改变世界,就在于它坚持改变世界的哲学观,提供唯物辩证的思维法则,贯穿立足实践的认识智慧;它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揭示人类社会的结构,洞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诊断现代社会的根本问题,预见未来社会的走向,指明通往理想的进路,塑造能动的主体力量。 本书坚持用学理回答问题,以理论结合现实,对相关的一些模糊观点进行回应,
该书包括以下几个个部分的内容。部分主要总结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第二部分回顾改革方法论的探索、创立、丰富、发展的历史,第三部分全景揭示新时代改革方法论的丰富内容和体系结构,第四部分主要讲述新时代改革方法论的世界意义,指出中国提出了解决人类共同难题的中国方案,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作出了中国贡献。
《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一百年丛书》全面系统地呈现党的理论武装一百年的光辉历程,总结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在规律和丰富经验,揭示党的理论武装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探究不同历史时期党加强理论武装的使命担当,为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开展理论武装工作历史和经验提供了一套简明、生动、系统的著作。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深入阐明其内涵精髓、发展动因、理论创新与价值影响等,全面系统地呈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百年变迁,总结历史经验,探究更好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现实路径。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代实践密切结合的学术著作,全书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史料丰富翔实,论述准确严谨,有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为马克思主
内容简介: 本书稿收录了《广长舌》与《近世社会主义》第一编、第二编,每篇包括文献简介、简体录入文字和文献原文图片三部分。其中《广长舌》以上海商务印书馆1903年本为底本予以整理,《近世社会主义》第一编、第二编以上海广智书局1903年本为底本予以整理。《广长舌》是一部宣传社会主义的通俗读物,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的含义、目标、产生的根据、得以实现的必然性,该书日文原著名为《长广舌》,作者是日本著名社会主义者幸德秋水。《近世社会主义》第一编 第一期之社会主义 英、法二国之社会主义 、第二编 第二期之社会主义 德意志之社会主义 ,较系统地介绍了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和英国、法国、德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概况,作者是日本学者福井准造,译者为赵必振。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这是一个重大而又严肃的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将理论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用平实、流畅的文字集中回答了这一问题。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提高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坚定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适合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党政工作者,国际政治、国际共运、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专业研究者和学者,高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本书由王伟光编写。
本书按照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历史发展的自然脉络,对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技术工作这一方面的创新与探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 向科技进军 口号的提出,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的战略要求,结合当时的时代追求思想的演变与体系建构,展示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思想体系形成全过程,分析每个时期科学技术创新的现实意义。科技创新思想一脉相承,适应时代需要,引领时代发展,永为 生产力 。
《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一百年丛书》全面系统地呈现党的理论武装一百年的光辉历程,总结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在规律和丰富经验,揭示党的理论武装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探究不同历史时期党加强理论武装的使命担当,为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开展理论武装工作历史和经验提供了一套简明、生动、系统的著作。 该书稿回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百年来的发展历程,结合公开出版的历史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伟大成就的原因,强调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的宣传教育和实践运用,有助于读者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和规律,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