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5日,是卡尔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革命导师,推动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其重要文献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央编译局和人民出版社共同推出《资本论》纪念版(三卷本),把马克思的这部不朽名著奉献给广大读者。今天,《资本论》依然是矗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以其恢弘的气势、缜密的逻辑、科学的论断,照耀着当前时代前进的道路。《资本论》中所展望的未来社会形态,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那种 空想 。它在科学分析矛盾的整体运动之基础上,提供了双重的图景:一种已然发展着的形态向还未充分发展着的形态所展示的可能性图景;一种已然发展着的形态自身所孕育的超越自身的可能性图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正好也在此两种图景之中运动:我们正在走着的道路,给
《读〈资本论〉》是阐释马克思思想认识论的客体和地位以及 主体 范畴批评引起的政治哲学和历史理论等问题讨论和研究的坐标和参照读本。这本书源于路易 阿尔都塞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964 1965 学年主持的研讨课,由阿尔都塞、埃蒂安 巴里巴尔、伊夫 杜鲁、雅克 朗西埃、皮埃尔 马舍莱、罗杰 埃斯塔布雷主讲,研讨课以集体的方式重新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阐述它的普遍哲学意义,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学理论。《读〈资本论〉》是一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解读,对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其在当代的意义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这部凝聚着马克思毕生心血的皇皇巨著,堪称融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于一炉的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是人类思想史上一座不朽的理论丰碑,被尊为工人阶级革命的 圣经 。它以深邃的洞察力剖析商品、货币、资本的内在联系,精准揭示现代社会经济运动规律,不仅为我们洞察资本主义经济本质提供了犀利的 手术刀 ,更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与发展夯实了理论根基,是跨越时代、历久弥新的智慧源泉,值得每一位关心经济走向与社会发展的读者深入研读。
2018年5月5日,是卡尔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革命导师,推动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其重要文献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央编译局和人民出版社共同推出《资本论》纪念版(普及版),把马克思的这部不朽名著奉献给广大读者。今天,《资本论》依然是矗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以其恢弘的气势、缜密的逻辑、科学的论断,照耀着当前时代前进的道路。 《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果的集大成,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根据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论证了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书对马列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出版进行了历史梳理和理论概括,勾勒出马列著作中译本的版本演化轨迹,旨在阐明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出版的历史过程与历史经验,并与中国社会历史进程及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相结合,马列著作在中国的出版历程,为我党的理论创新、国家的体制创新,起到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奠基作用。本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新视角,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读物。
本书以青年马克思的阅读文献为基础,采用思想形成的有机体分析方法,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了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在1835 1844年期间的错综复杂的起源,建立起青年马克思的阅读与思想起源之间逻辑关系,力图把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起源的研究建立在一个历史 批评、客观的基础之上。 本书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辩证法是综合性创造的产物。马克思的思想既不存在 认识论断裂 ,也不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简单推移的结果,更不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耦合。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历史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都来源于历史、政治哲学和法哲学综合而形成的思想,即社会是一个力量关系之间的斗争,力量的来源和规模决定了力量的分布形式,物质力量的生产和分布结构就决定了政治力量的结构及其语言表达形式,各种力量之间的再生产和
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百科全书 。书中以词条形式,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方面重要的理论思想、观点术语、人物活动、论著文件、媒体组织、历史事件。全书共计120余万字,配图约600幅,收录词条近500条,长词条每条文字约2000字,短词条三五百字,客观全面地阐述了从马恩列斯到毛邓等关于新闻的理论思想、观点术语,完整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 这些词目史论结合,有对新闻传播学界流通的术语观点来龙去脉的细致梳理,有对思想理论的细致分析,有对尘封史料的再度挖掘,全书连缀起来既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史,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导读,同时具备词目检索、快速查找的功能。
《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Historisch-kritisches W rterbuch des Marxismus)由德国柏林 批判理论研究所 组织编纂,600余位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专家参与。辞典收录了1500余条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意义重大的词目,涵盖马恩著作的核心概念。词条由学界专家执笔编撰,附有文献来源信息,供读者查阅。大辞典以它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实用性,为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个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平台。 《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第三卷收录了德文首字母以E开头的114条词目。每条词目另附有阿拉伯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译名,以及参考文献。
在这本书中,作者对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就各种辩论(例如围绕 修正主义 的辩论以及革命工团主义的兴起)对蓬勃发展的意大利工人运动的影响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见解。具体而言,本书清晰地分析了从第一国际时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马克思的思想和作为教义 体系 的 马克思主义 在意大利被接受的不同层次。作者拒绝对马克思的文本和马克思主义作为新兴工人运动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任何线性理解,而是探索了巴黎公社时期不同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发展,十九世纪后期关于 修正主义 的辩论以及革命工团主义的兴起。在不同情况下, 马克思主义 或许被看作着一门科学、一种意识形态、一种政治方式、一个乌托邦、一个神话或是一种宗教,Paolo Favilli评估这些 马克思主义 中哪些与二十世纪末的 危机 一起消亡,哪些则幸存下
本书立意高远,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论证有力,是国内系统研究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理论作品。它以人物研究为突破口,选取了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十六个典型代表人物,对其学术思想特征作了深入挖掘和剖析,以期形成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主要从回归经典本源、创新思维范式、聚焦现代主义危机、倡导新文化生存方式、重塑理想世界等方面进行了独到阐释,为深入理解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奠定了基础,开辟了方向,也是学习研究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资料。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理论性和可读性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力求突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和地域化特色,同时彰显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欧陆马克思主义和苏联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多种内在关联。这对于拓展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丰富和发展我国马克
《马克思与信仰》: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非常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马克思与信仰》聚焦于马克思主义信仰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围绕 日常生活 文化自信 理论和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信仰 等主题展开论述,重在解决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马克思与信仰》重申并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自信、自强、自尊,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增强自尊的资本和自信的底气;同时要关注社会现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进程。
本书分哲学观与哲学观念变革、辩证法理论及其当代课题、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三个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严格筛选了国内数十位知名作者相关方面的代表性、独创性研究文章,是改革开放40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和代表之一。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把德语、俄语、英语、日语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翻译成汉语文本,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本书以《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为研究对象,考证《共产党宣言》译本的数量、版本、译本间的内在关联,以及译本价值等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分析阶级、革命、暴力、公理、消灭等马克思主义术语从西方语境进入中国语境其语义、指涉等发生的变迁及原因,勾勒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以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提供借鉴。
本卷主要阐述十月革命后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之间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发展,分析苏俄及苏联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推动理论不断发展的历程。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在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留下了教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卷、第二卷系统呈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注重以史带论、论从史出,努力做到史论结合、以论为基、以史为纲;注重思想和观点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发展性;注重对思想观点的总结和历史规律的揭示。同时,扼要概述了他们的战友为传播、捍卫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主要贡献。 第二卷主要涉及从1867年特别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得以形成和加强。第二卷重点呈现马克思主义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不断丰富、完善的历史过程,系统展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理论逻辑。
本书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时间顺序编排,分为三编:著作编、书信编、补卷编。从恩格斯1840年至1895年期间的著作、文章、草稿、未完成的手稿,起草的工人运动的文件、书信和笔记、摘要中选取主要思想论述编写而成,比较全面地摘录了恩格斯所有具有思想性、理论性的文献和书信,选取*能代表恩格斯思想观点的段落、话语,进行经典呈现。全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摘录,忠实摘取恩格斯的主要论述;二是评论,从出版情况、写作背景、主要观点、时代影响、思想价值、实践指导等多个角度对文献进行解读,为读者全面学习、科学理解恩格斯思想提供导引。
本项目旨在立足于21世纪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高度,对我国1949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重要著作的中文版本进行收集整理,并作适当的版本、文本考证研究,供广大读者特别是致力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的读者阅读使用。所收文献除原著外,还甄选不同版本的教材及报刊摘录等,对于苏联学者的一些相关著作也适当收录,以保证丛书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