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进攻斯大林格勒,*初的目的是为了掩护德军侧翼,但面对斯大林 不许后退一步 的命令,这场进攻戏剧性地陷入停滞。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城内的顽强防御引发了一场巷战,德军对此毫无准备,结果丧失了他们特有的机动性、压倒性炮火和空中支援,并导致了*终的崩溃。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二部:决战》一书延续了戴维 格兰茨、乔纳森 豪斯对东线这场*代表性的战役和希特勒*次重大战略挫败的全新的出色描述。 斯大林格勒战役三部曲 的*部叙述的是德国军队进抵斯大林格勒城下,而本部的重点则是导致这座城市沦为废墟的激烈战斗。 过去对这场战役的叙述依靠的是苏联方面的军事回忆录,由于相关错误和保密原因,这些著作不甚准确。而格兰茨和豪斯研究了过去从未有人使用过的资料,包括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的档案和苏联第62集团军、德国第6集团军
俄共,作为苏共的后继者,是当前俄罗斯乃至整个前苏联东欧地区*的共产党。本书回顾了俄共在失去执政党地位后重建二十年来的坎坷历程,可谓前苏东地区共产党的一个缩影。该书以俄罗斯社会的变迁为背景,从理论探索、组织建设、议会内外的斗争等视角,全面展示了俄共探索俄罗斯重返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和途径,展现了俄共在困境中压不垮、打不散的顽强意志和求生存、求发展的斗争精神,客观分析了作为反对派党的俄共目前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及发展前景。
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将历史、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从大量具体而感性的资料中梳理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变革和探索的脉络,进而作出抽象的理论分析。本书的显著特点是将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变革和探索置于所在国家具体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状况中,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阐释,探寻其变革和探索的社会根源,揭示其变革和探索的成败得失及其发展趋势。
国民党改组和军官学校的创办,是孙中山在经受过多次挫折、失败之后,认真总结反思以往的经验教训,决心改弦易辙,重新摸索中国革命道路,并得到苏联政府的帮助而做出的重大决策。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24日,大会决定组织“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任蒋介石为委员长。28日,孙中山指定以黄埔岛为军校的校址。黄埔岛又名长洲岛,是珠江的江中之岛,约8平方公里,岛上林木葱龙,山峦起伏,被视为广州东南方之门户。此地四面环水,远离城市,地当冲要,既马军事重地,也便于兴学讲武。1924.年3月,军校开始招生,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命名为“陆军军官学校”。 孙中山任军校总理,廖仲恺任党代表,蒋介石任校长。校本部之下,设政治、教授、训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军校初创时,政治部先后以戴季陶、邵元冲
世界的历史,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战争史;而一部战争史,又是由一场场具体的战役组成的。本书撷取了人类战争史中的50个著名大战场,细节性地展现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世界战役史 从公元前15世纪始至20世纪50年代止,跨越了3500多年。它力图还原这些战役的本来面目,并分析其对当时的政治格局,甚至对人类命运产生的重大影响。我们从中不仅可以了解每场战役发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将领、战斗过程及其结果,还可以看到 ★武器装备的更新和沿革:如美吉多战役时使用的是石斧、棍棒,美国南北战争中出现了连发枪、手榴弹、*、装甲舰甚至潜艇等; ★排兵布阵的变化和发展:如喀罗尼亚战役中采用的是马其顿大方阵,纽波特战役中变化成规模较小、机动灵活的荷兰方阵等; ★战略战术的研究和创新:如坎尼战役中的 费边战术 ,洛伊滕战役中的 斜线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