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下,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不断丰富、持续发展,指引对台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了适应广大干部群众在新形势下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学习理解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热心参与两岸交流合作的需要,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组织编写了本书,增加了十八大以来的重要涉台内容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台重要讲话精神。主要内容包括台湾基本情况、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对台工作与涉台事务、两岸协商与谈判、国际事务中的涉台问题等,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系统、深入地了解台湾问题的历史经纬、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和当前台湾局势、两岸关系形势等相关情况,全面、准确理解和执行中央对台方针政策。
《印度对华战争》全方位回顾了中印边界争端的历史演变过程,对战争前因后果进行细致剖析。书中着重描述了印度如何一步步走向与中国的冲突,最终触发边境战争,以及印军失败的全过程和停火后印度局势的变化。 书中 “北京的观点” 这一章节尤为独特,作者试图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待这场战争,这在当时从印度视角主导观察争端的大环境下,显得弥足珍贵。 书中对 具体战役场景 也有生动描述,像对 克节朗战役 ,不仅提及印军静态防御、战线松散的弱点,还阐述了我军凭借集中优势兵力、发扬大胆穿插传统作风,24小时内击溃印军第7步兵旅的过程,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战争的激烈与复杂。 说起本书在中国的出版,还有一段历史趣事: 1970年年底,毛主席从《 参考资料 》上看到《印度斯坦时报》刊登的《印度对华战争》一
为了适应广大干部群众在新形势下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学习理解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热心参与两岸交流合作的需要,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组织编写了《中国台湾问题:干部读本》(2024年版),同时选编了这本配套资料。 这套资料分四个部分,原则上以时间为序,分别选编"对台工作重要法律文献""对台工作方针政策重要文献""两岸协议及共识""涉台重要国际文献"。希望通过这些基本文献,辅助读者在阅读《中国台湾问题:干部读本》(2024年版)时,进一步了解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进一步理解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进一步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努力。
在对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下,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不断丰富、持续发展,指引对台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了适应广大干部群众在新形势下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学习理解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热心参与两岸交流合作的需要,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组织编写了本书,增加了十八大以来的重要涉台内容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台重要讲话精神。主要内容包括台湾基本情况、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对台工作与涉台事务、两岸协商与谈判、国际事务中的涉台问题等,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系统、深入地了解台湾问题的历史经纬、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和当前台湾局势、两岸关系形势等相关情况,全面、准确理解和执行中央对台方针政策。
本书尝试从历史角度,对于 2016 2020 年这四年两岸关系发展的演变进行分析。本书认为,2016 年 5月20日蔡英文上台与民进党再度 执政 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巨大的冲击与波折,进入 曲折发展 阶段。 本书探讨重点:一是台湾岛内政治环境与政治局势的新变化。二是蔡英文当局两岸政策的新变化。三是两岸关系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四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外在环境,大陆对台政策的战略定力和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上 举旗定向 把舵定航 守正创新 的积极作用。
暂无内容简介。。。。。。
1935年初冬,、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因为不能在苏区内打破敌人重兵“围剿”,也战略转移长征。是时,党中央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主力已到了陕北,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此后,党中央与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红一方面军通过东征、西征发展巩固了西北大本营。1936年盛夏,红二、红六军团到达甘孜,与南下的红四方面军会师,所部为主组成红二方面军。此后,红二、红四方面军一起北上,于10月在甘肃河东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会师。接着三军协同在山城堡打败国民党军追击,宣告红军胜利地走完了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
本书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制度化协商作为研究背景,以一个中国框架作为研究前提,以两岸海洋事务合作及其法律机制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总结两岸海洋事务合作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相关两岸海洋立法和两岸协议,并探讨两岸海洋事务合作的实践轨迹,引入其他社会科学的理论资源对两岸海洋事务合作的治理转向、法理基础和法制建构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建构起两岸海洋事务合作法律机制研究的基本框架。
马艳、李继红编*的《抗日大空战(1937中国空军抗战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地记述了8年抗战中年轻的中国空军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抗战的全过程。中国空军是中国军队中**一支没有战俘的部队。丰富的历史资料图片,让读者*加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本书兼具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书稿将 一国两制 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及历史经验研究 分解为 九七 、 九九 港澳回归以前 一国两制 科学构想指导下的香港回归史(1979年 1997年)、澳门回归史(1985年 1999年)以及 九七 、 九九 港澳回归以后新香港、新澳门的 一国两制 建设史两个主要方面。 书稿首**行了 史 的梳理和阐释,即按照 历史的逻辑 ,对港澳问题的性质和地位,新中国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港澳问题的战略思考和具体政策, 一国两制 科学构想的酝酿和成型、成熟的历史过程;进而展开了 论 的梳理和阐释,按照 理论的逻辑 ,对 一国两制 科学构想提出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以及文化、思想和理论渊源等进行了考察;书稿还将 一国两制 科学构想指导下的港澳回归史和新香港、新澳门的 一国两制 建设史这一 历史的长时段 中,构成 历史的合力 要素的典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作为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炮不利”与英军“炮利”的问题,属于中国乃至世界火器史和海防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本书是国内研究鸦片战争时期中英火炮技术和性能优劣的学术专著,对中英火炮材质的金相进行了微观的实验与实证研究,发现英军火炮分类统一、膛壁薄、重量轻、各部位比例与设计思想相符、材质良好、制造与加工技术高、弹药质量优、点火装置先进,从而使之射程远、射速快、射击精度高、杀伤力大;清军火炮则与之相反。可以认为·清军火炮的劣势和作战方式的陈旧,是其防守失败的原因,英军火炮的优势和新作战方式的采用,是其侵略得逞的关键。
2019年1月2日,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在能源资源互通方面,除福建实现向金门供水外,两岸在电、油、气等能源资源联通方面还十分薄弱。 本书基于当前形势分析两岸能源资源互通的重要意义,围绕台湾能源转型的三个主题(确保电力的充足供应、达成减碳承诺、维持合理的能源价格水平),深入分析台湾"2025年非核家园"政策主导的能源转型对台湾的影响,探讨台湾能源转型所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分析两岸能源资源互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意义,评估两岸在能源领域合作的机会与风险,并提出能源合作的具体内容、合作框架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战略构想。这一模式应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形成了有香港特色和澳门特色的模式。与港澳成功的先例相比,“一国两制”在台湾岛内遇到不小的阻力和挑战。因而我们必须看到解决台湾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努力构建有台湾特色的“一国两制”模式,即“一国两制”台湾模式。“一国两制”港澳模式,有着一整套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加以配套。而在台湾问题解决过程中,虽然大陆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对台政策,但仍缺乏完整的政策和法律体系的配套,也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支撑。本选题揭示台湾模式的内涵和特征。此外,台湾和海外华人学者就国家统一提出了一些“非一国两制”类型。如何扬弃它们,需要“一国两制”进一步扩大理论容量。选题提出了扩大理论容量的方向和要点。台
本书为《国殇》第二卷,讲述了中国抗战从战略防御阶段转向相持阶段的艰苦历程,重点记述从1938年10月到1943年国民党正面战场几次重大战役,详细地描述了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桂南会战、上高战役、浙赣会战等。歌颂了中国官兵顽强不屈、殊死血战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也从日军发起的一次次“围剿”战、“扫荡”战和细菌战中,揭露出侵略者的凶残和罪恶。
台湾地区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探索两制台湾方案,确保台湾的繁荣稳定,需要深刻认识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及其变迁背后的深层原因。目前两岸及国外的学者对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变迁转型的相关研究,成果已相当丰硕,但通过本文的梳理发现,现有解释并不充分,除了强调外力因素、政治因素外,基于社会视角的分析偏重于经济变量,对社会变量的研究不充分,对转型动力来源、维持机制的探讨不足。鉴此,本书在确立解释框架的基础上,阐释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变迁转型的社会条件,在托克维尔、涂尔干、诺斯、帕特南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解释框架,结合台湾地区实际阐释了宪制性规定变迁转型所需要的社会条件,即:首先是工业化、城市化基础之上的多元化开启转型,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基本信息 书 名 兵战事典2 中国中古篇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发行部 作 者 (日)来村多加史著 出版时间 20201101 I S B N 9787108068644 定价 78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 本书对四渡赤水战役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忠实再现了中央红军在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的危急时刻,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同时也补充了此次战役的一些细节描述。 本书还讲述并讴歌了四川泸州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在四渡赤水战役中做出的贡献。 本书以史为鉴,阐释了四渡赤水战役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现实启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 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 正版,请放心购买! 《六韬》分为六卷,各卷分别以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命名,即所谓“六韬”,各韬之下又分若干篇,凡58篇。此书相传为姜太公所作,后人对此多有质疑。主要内容为太公与文王、武王之间在军事方面的问答对话,反映了早期的战争观,包括战争谋略、作战类型、作战指导、战阵、战备和军事人才的培养等各个方面。宋神宗时期,该书与《孙子兵法》《李卫公问对》《司马法》《三略》《吴子》《尉缭子》六部兵书并列,结集为著名的《武经七书》。此次整理,以《续古逸丛书》所收宋本《武经七书》为底本,以日本文久三年刻施子美《施氏七书讲义》、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