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考察了传统中国的外交模式 朝贡体系 及其在广州的应用,接下来讨论了鸦片战争以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适用过程。1845年至1851年间,新的条约体系遭遇挫折,清朝方面竭力限制条约中承认的特权,而外国人也在尽力为他们获得额外的好处。1850年至1854年间,上海的状况极为混乱。随着外国海关税务司的最终确立,条约体系开始复苏。本书并未沿用当时流行的帝国主义观点,指出1842年至1860年间的新条约体系意味着清朝开始接受与外国人 共享治权 的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通商口岸和外国海关税务司成为中西 共治 的合作者。
2023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地缘冲突加速震荡,局部热点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持续深化。政治合作方面,中国与周边国家强化战略引领,开展多层次政治外交沟通,推进地区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经济合作方面,中国成为多数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并与多个周边国家签署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 合作文件,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安全合作方面,中国秉持共同安全理念,推动双边安全合作,积极妥善处理地区热点问题,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人文交流方面,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文化、科教和旅游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与周边国家共建命运共同体,携手打造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共生的亚洲家园。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论文集》包含19篇文章,由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首批特约专家为主的国内资深学者撰写,涉及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学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全球伙伴关系、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等方面,全书约42万字。
本书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南方力量崛起背景,通过追溯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形成的背景与历程,研究阐释 共识 的核心内涵,考察中国与非洲等全球南方力量对中非共建现代化的期待以及共识产生的国际影响,探索新形势下中非共建现代化、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通过追溯背景、阐释内涵、描绘全球南方国家对共建现代化进程的期待及其国际影响。
礼物自古以来就是国际关系的一部分,它们可以作为友谊、道歉或权威的象征。布鲁梅尔探索了历代赠送的50件外交礼物,解释了这种政治艺术的巨大复杂性 通过必须符合收礼者自身利益和性格的礼物,为送礼者打造品牌。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使用塞弗尔瓷器,而奥斯曼苏丹则喜欢荣誉长袍。在某些情况下,收礼人毫不掩饰他们想要的礼物。约公元前1350年的《阿玛尔纳书信》记录了赫泰王子齐塔与埃及法老的通信,他想送给法老16个人,并强烈暗示法老想要一些黄金作为回报。从特洛伊木马到埃及的方尖碑,再到自由女神像,这本丰富的全球史为全球政治的奇特细节和壮观场面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3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地缘冲突加速震荡,局部热点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持续深化。政治合作方面,中国与周边国家强化战略引领,开展多层次政治外交沟通,推进地区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经济合作方面,中国成为多数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并与多个周边国家签署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 合作文件,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安全合作方面,中国秉持共同安全理念,推动双边安全合作,积极妥善处理地区热点问题,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人文交流方面,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文化、科教和旅游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与周边国家共建命运共同体,携手打造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共生的亚洲家园。
本书是2014年 2018年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发布的《中日关系战略报告书》五年合集。每年度的报告书由中日两国学者共同研究并撰写,以报告书为媒介打造中日两国学者、智库长期合作交流的机制化平台,既注重建言献策的政策性效果,也注重从中长期、战略性视角考察研究对象,其间注意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理论变迁变化的观照,体现出大学智库的研究特色。年度报告书已形成系列化,即由点到面形成变化轨迹,将为后人留下考察史实与认识之间的张力与规律提供方便与空间。
本书论述了清末西藏问题的由来及其在民国的发展,清廷和国民政府维护西藏主权的努力,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的对藏政策。清末民初,在英国的侵略和干涉下,西藏地方产生了激进民族主义,造成了与中央政府政治关系的困境。民国政府建立后,致力于维护汉藏团结以及对西藏的主权。孙中山提出了发展西藏经济的法案,呼吁建立包括藏族在内的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为修复、改善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采取了一些措施,多次致函十三世达赖,表示中央的诚意。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围绕班禅返藏、修筑康印公路、西藏地方自治等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涉,始终坚持对西藏地区的主权管理。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和平解放,政府和党中央高度重视涉藏问题,制定了西藏工作的相关政策。*、周恩来多次会见达赖和班禅,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