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诸岛问题是涉及中国主权和有关 战略博弈的重要问题,当代南海诸岛问题又是历 南海诸岛问题的延续。在其历史演进中,英国是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本书选取1920-1941年英国南海诸岛政策为研究对象,把这一时期英国制定、推行和调适南海诸岛政策的历史脉络放到动态的、网状的 关系中进行系统、全面研究,进而考察处于国势衰退中的英国面对波诡云谲的 局势,如何因时调整自身在远东-西太平洋地区的角色定位和战略目标,以及英国的决策和行动所带来的影响。
21 世纪具有决定意义的地缘政治竞赛是在中美之间进行的。这种竞争,源于双方的沟通不畅。 这本书对国际政治、大国关系、未来世界格局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对比中美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等,分析了在地缘政治竞赛中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并对这种大国关系中的深层内涵和对抗风险进行了清晰和客观的评估。中美双方应该消除误解,了解对方的真实诉求,并依此来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为了制定这种战略,有十大问题需要讨论并回答。比如当美国不再是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时,它需要做出哪些战略改变?在中美博弈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战略选择是什么?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等等。 作为杰出的亚洲问题研究专家,马凯硕在以局外人的视角分析地缘政治和中美博弈时,既摆脱了西方学者的傲慢与偏见,又谙熟东方传统文化,这种冷静、理性、客
21 世纪具有决定意义的地缘政治竞赛是在中美之间进行的。这种竞争,源于双方的沟通不畅。 这本书对国际政治、大国关系、未来世界格局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对比中美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等,分析了在地缘政治竞赛中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并对这种大国关系中的深层内涵和对抗风险进行了清晰和客观的评估。中美双方应该消除误解,了解对方的真实诉求,并依此来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为了制定这种战略,有十大问题需要讨论并回答。比如当美国不再是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时,它需要做出哪些战略改变?在中美博弈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战略选择是什么?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等等。 作为杰出的亚洲问题研究专家,马凯硕在以局外人的视角分析地缘政治和中美博弈时,既摆脱了西方学者的傲慢与偏见,又谙熟东方传统文化,这种冷静、理性、客
作为地缘政治研究的领军人物,布热津斯基在本书中 地讲述了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中,欧亚各国与美国的战略利益纠纷,对几个关键性的欧亚大陆地缘战略 和地缘支轴 在欧亚大陆的地位、发展前景、政策走向以及同美国的利害关系作了分析和判断,书中有关中美关系的评述篇幅较大,其中的分析发人深省。作者一再强调,发展美中关系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大意义,美国大多数决策者也主张通过积极和建设性的接触政策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他在本书中的 战略构想将欧亚大陆视为关键地区,中国也处于美国对欧亚战略中的关键地位。这本书对于热衷于 问题分析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是一本 的好书。本书也是地缘政治领域的代表性著作,经过20余年的市场检验,其阅读价值经久不衰。当下世界战略格局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此时本书 能带给读者们很多有参考价值的观点和
暂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国际社会里,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非常活跃、积极,它以富有特色的外交战略及外交实践,构建了一种独特的小国外交类型,成为小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超常影响力的典范之一。 本书在辨析新加坡外交背景的基础上,点面结合,以新加坡的两个外交重要领域——安全和经济为点,以地区和全球这两个外交辐射范围为面,通过对新加坡在安全、经济、地区和全球政治等不同层面实施的外交策略、外交政策及外交实践的研究,提示其积极的实用主义外交特点,并总结其成败得失,探讨全球化历程中小国外交的特殊性。从而以一个新的视角揭示新加坡成功之路,探究新加坡如何应对冷战及全球化等各种变幻的国际事务,通过积极的外交战略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增长,从中寻找后发国家实现内政外交互动的启示。
本书着重梳理了20世纪万隆会议之后十余年间,在以亚非合作为主轴的第三世界去殖民化与解放运动高潮时期里,中国对“亚非团结”的认识与实践。这种实践通过亚非 间互助与合作的形式,谋求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的去殖民化,同时,特别突出了文化交流与协作在这个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将之视为一种在亚非合作框架下的文化去殖民化运动。这种文化去殖民化的理想与实践,有希望将广大的前殖民地与半殖民地 塑造为世界新秩序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
......
当我们直面中日两国彼此的认知差异时,会发现日本恰恰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他者”眼光。从政治思想、学术研究、政治制度等方面入手,了解日本如何理解中国、了解日本的政治理念、了解当代日本人对世界的想象,有利于中国有效地重塑“日本认识”,从而优化与日本的交往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重新思考东亚世界秩序的未来。
《石幡贞笔记四种》收录近代日本石幡贞四种著作,分别为《清国纪行 桑蓬日乘》《朝鲜归好余录》《汉城遭难诗纪》《东岳文抄》。石幡贞曾供职于日本外务省,多次参于对清朝、朝鲜的外交活动,亲历了近代东亚诸多事件,这些都在其著作中有所记述,可补全正史缺载的历史细节,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同时,其本人具有较深的汉文化修养,著述大多以汉文写就,亦可反映近代日本思想史流变脉络。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本书由国外专家学者撰写,从不同角度研究分析了中国和中东欧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关系和前景。
《寒冰看世界》由孔寒冰著,是作者对当今世界的观感,涉及亚非欧美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描述了这些国家的独特历史和风土人情,是通俗的国际关系和世界史的参考读物。作者在巡游各国的同时,经常将外国的人与事同中国作比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不同国度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从而取长补短,建设现代社会文明。《寒冰看世界》针对读者所关心的种种世界之谜,作了新颖的探讨和中肯的评论,还把当今许多世界大事,以一个个奇特的话题进行生动地述说而耐人寻味。
《亚洲新秩序》为知名国际关系学者郑永年的专题文集。作者长期研究亚洲国际关系和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本书所讨论的亚洲国际关系局势问题,为其研究成果精华。 本书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系统性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讨论西方秩序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危机,以及西方秩序变化对亚洲各国家与地区产生的深刻影响;第二部分讨论全球化状态下亚洲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的变化及其面临的挑战;第三部分围绕中国崛起来讨论亚洲地缘政治秩序。全书系统性强,结构层次清晰,从世界背景,到亚洲背景,再到中国,层层深入细化,特别是第三部分对十四个与中国崛起有关的重要国际关系问题的剖析,诚为中国外交研究的提纲挈领的文章,其学术价值非常高,影响巨大。
本书叙述了冷战后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两国关系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例举了两国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回答了中俄关系向何处去以及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能走多远的问题。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主要介绍本书的学术背景,并从宏观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冷战后中俄两国在双边层面、地区合作层面、国际合作层面合作关系的发展概况;第二部分主要从中俄关系发展的国际背景、两国在对方外交战略中的地位、中俄关系发展的历史根源四个方面探讨了冷战后中俄关系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集中分析了中俄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前景和两国关系对外部世界的影响等问题,国际关系和外交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人员以及对国际问题感兴趣的读者不可多得的理论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