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但人首先是心理人。思考人心与人性早已成为人们尝试理解社会与政治问题的重要视角,政治学理论也常常含蓄地建立在有关人们如何思考和感受的基础上。在科学取向与社会取向的持续张力中,政治心理学常被认为用科学的衣裳装扮起来,却试图隐藏其社会责任那一面。《政治心理学:一门学科,一种资源》提出了理解政治心理学的两个重要维度:作为一门学科,政治心理学是一个经验性的和累积性的知识领域;作为一种资源,政治心理学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实践,以及在心理过程与社会行动之间,创造有意义的联系,因而可被视为促进社会反思及改进的 社会美学 。政治秩序很大程度上是心理秩序的外在表达或心理秩序的制度化。在充斥悖论及不确定性的变革时代,《政治心理学:一门学科,一种资源》从影响个体及群体心理秩序的人格、
本书从中外比较的角度对世界一流大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全面考察。具体的研究目标如下:第一,全面考察世界一流大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明确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要素构成和作用机制;第二,深入调查世界一流大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总结其目标定位、内容架构、培养模式和成效评价;第三,细致分析中国大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基本现状,发现其基本特征、一般规律、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第四,尝试构建中国大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推进中国大学 人工智能 X 复合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本书立足我国当前面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在对变革行为研究进行系统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基于资源视角、激活视角、自我决定视角和匹配视角等多理论视角,从领导驱动力、制度障碍、制度激励和内生动力等方面深入地讨论中国公务员变革行为的形成机制,最后根据相关实证结果以及中国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实践,从操作层面提出提升我国公务员变革行为的有效路径和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干部队伍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来自微观层面的推进对策与发展思考。
本书是作者在民生保障研究领域的第三部专著,不仅在内容上与她的首BU著作《从缺位到归位 中国转型期社会保险中的政府责任》形成了互补,而且在观点上对其第二部专著《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合作 基于残障人士社会保障发展模式研究》进行了拓展和深化。 本书在系统分析风险流转规律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筑底生命的红十字事业、筑底生活的慈善事业、筑底融合的残障事业、筑底幸福的女性保障事业和筑底未来的儿童保障事业的现实困境与未来方向,旨在为共同富裕这座 大厦 构建一个坚固而富有弹性的 底座 ,确保生理性弱势群体在 不慎跌落 时能安全着陆,且能触底反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从学术研究来看,分配正义研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分配正义研究》一书通过探讨当代政治哲学中的分配正
中国社会已经发生并且正在发生、还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在这个人口约占全球1/5的发展中大国,正在发生着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转型”。中国日日夜夜都在取得新的成就,也时时刻刻都在产生新的问题。本书介绍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潮等,力图尽可能简洁地把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变化介绍给读者,并注意进行国际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