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五年规划编制为例,剖析了中国中央政府如何制定重大公共政策,概括提炼出中国的独特民主决策模式,即“集思广益型”决策模式。这一模式是指一套旨在集中各方面参与者智慧、优化决策质量的程序和机制,包括屈群策、集众思、广纳言、合议决、告四方五个环节。????书中提出,中国政策制定经历了内部集体决策、“一言堂”决策、内部集体决策重建、咨询决策、走向公共决策五个阶段。????书中论述了中国政策民主的特点:重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参与者和决策者的双向参与;?“自下而上”驱动和“自上而下”驱动相结合;注意吸收外国专家和机构的意见;重视不同决策主体事前的充分协商。
《俄罗斯和北极》于 2015 年由英国 I.B.Tauris 出版社出版,深受读者欢迎, 2019 年发行第二版。本书介绍俄罗斯的北极政策以及俄罗斯人对其北极身份的定义,但在切入点的选择上可以算是另辟蹊径,作者没有以国际关系专家的身份臆断俄罗斯的北极政策和北极身份,而是选取俄罗斯的新闻媒体报道作为素材,向读者展现俄罗斯民众和政客对北极事务的观点和诉求。读者则通过这些新闻媒体报道以局外人的身份解读俄罗斯的北极政策与北极身份。本书介于学术和通俗作品之间,既为中国的北极研究者提供新视野,也使普通读者了解俄罗斯的北极事务动态。
本书包括斯大林与蒋介石、刘少奇率团秘访莫斯科、斯大林与会谈档案、我在中国的外交生涯、我眼中的苏中关系等12篇。
语言一直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因素,影响国际关系的进程与结果。国际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语言转向”以来涌现了诸多相关研究成果。本书重点从言语习惯、图像语言、叙述、言语理解、互文性、语际关系、话语策略、话语冲突、外语战略等角度继续学理层面的研究,同时也以它们为研究切入点,对国际合作、霸权护持、体系冲突、对外政策、气候变化、互联网规则等经验性问题进行新的解读,以进一步深化国际政治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议程。
语言一直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因素,影响国际关系的进程与结果。国际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语言转向”以来涌现了诸多相关研究成果。本书重点从言语习惯、图像语言、叙述、言语理解、互文性、语际关系、话语策略、话语冲突、外语战略等角度继续学理层面的研究,同时也以它们为研究切入点,对国际合作、霸权护持、体系冲突、对外政策、气候变化、互联网规则等经验性问题进行新的解读,以进一步深化国际政治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议程。
维克多·普莱斯考特、吉莉安·D.崔格斯著的《靠前边疆与边界:法律、政治与地理》从历史、地理、政治和法律等角度全面研究了靠前边疆和边界相关问题,是靠前边界研究领域很的著作之一。全书分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共十四章。总论有七章,讨论了涉及边疆、边界和边境的若干基本问题,分析了靠前边疆的演变,研究了靠前边界争端的起因、类型、解决机制,讨论了领土边界相关靠前法原则、规则、制度和程序,深入分析了地图在领土边界争端中的证明力,介绍了与河流边界相关的靠前法问题。分论共有七章,分别介绍了美洲、中东、非洲、亚洲、欧洲、东南亚群岛和南极洲的领土和靠前边界惰况。
汪伟民编著的《美韩同盟再定义与东北亚安全(修订版)(精)》是一部研究冷战后美韩关系的国际问题专著,内容翔实,视角开阔,论点新颖,论述严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血盟关系”:冷战时期的美韩同盟、飘忽不定:冷战后的美韩同盟、沉默的螺旋:政治与冷战后的美韩同盟、绕不开的“楔子”:美韩同盟与朝鲜(核)问题、在龙与鹰之间:美韩同盟与中国的半岛政策、虚幻的同盟:美日韩安全三角、自主防卫:反恐背景下的美韩军事关系、评估与转型:美韩同盟再定义与东北亚安全等内容。
汪伟民编著的《美韩同盟再定义与东北亚安全(修订版)(精)》是一部研究冷战后美韩关系的国际问题专著,内容翔实,视角开阔,论点新颖,论述严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血盟关系”:冷战时期的美韩同盟、飘忽不定:冷战后的美韩同盟、沉默的螺旋:政治与冷战后的美韩同盟、绕不开的“楔子”:美韩同盟与朝鲜(核)问题、在龙与鹰之间:美韩同盟与中国的半岛政策、虚幻的同盟:美日韩安全三角、自主防卫:反恐背景下的美韩军事关系、评估与转型:美韩同盟再定义与东北亚安全等内容。
本书从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的“制度困境”入手,分析了通过强化国际制度的有效性寻求解决全球治理失灵的途径。通过对世界贸易、国际金融、核不扩散、地区性武装冲突、气候变化、网络空间、外太空、全球公共卫生等具体案例的考察,深入分析不同议题领域中全球治理的困境与改革,并探讨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责任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