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 马辛在《纽约书评》撰文指出: 自《外交事务》杂志1993年发表塞缪尔 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以来,没有一篇学术文章像这篇这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这篇文章就是米尔斯海默和沃尔特于2006年3月发表在《伦敦书评》上的《以色列游说集团》。它研究了美国*忌讳的问题之一:以色列游说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而后,米尔斯海默和沃尔特深度探究并扩大了文章中的论点,写成此书。在书中,他们描述了美国在物质和外交上提供给以色列支持的惊人水平,而且这种支持并不能完全从战略或道德层面进行解释。以色列游说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这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么?作者认为,这种特殊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个体或者组织的政治影响,他们积极地引导美国外交政策向有利于以色列的方向发展。而这种游说活动对美国在中东的政
E.H.卡尔是当代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大师,本书是卡尔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卡尔将国际关系思想划分为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局势,批判了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理想主义,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书中提出的基本论点,诸如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权力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国家之间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等,都成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命题。本书是国际关系学领域里程碑式的经典理论著作,引发了国际关系学的次学理论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实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今,这部著作仍然是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学者及学生的常读书。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从古至今,人类文明的发展始终是流动、开放的,多元文化共生、思想碰撞交融带来的进步,贯穿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中。 本书重点研究公元1500 1800年的中西文明交流史,将其置于当时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并做深入辨析。从 西学东渐 时西方知识为古老华夏带来的思想革新,到 中学西传 下东方智慧对欧洲启蒙运动的深远影响,本书以关键人物研究、重要文本考据、重大事件回溯,勾勒出中西文明双向互动、互鉴互融的多维历史图景;以剖析文明互鉴的内在理路,揭示人类文明发展的本质规律;以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汇聚不同国家民族的文明力量,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迈上新台阶。
修昔底德陷阱 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引发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概念源自何处?崛起国与守成国是否必会发生冲突?作者格雷厄姆 艾利森在《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系统地回答和解释了上述问题。艾利森从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历史出发,对历史上发生的16个崛起国与守成国进行全球竞争的案例进行分析,指出中美之间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这16个案例包括成功避免陷入战争泥淖的4个案例和以战争收尾的12个案例。同时,作者在书中还提出了12个通往和平的方法。在本书*后,艾利森将对其观点的质疑提炼为 七个稻草人 (对曲解对方论点的比喻),并直截了当地回应了这七种质疑,他明确指出 修昔底德陷阱并没有宣称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艾利森作为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他的这本书为中国读者打开了一窥美国战略设想的一扇窗。
一个学科,需要写出自己的历史,才能明了从哪里来,去往何方。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人写出过中国国际关系学(IR)的学术史,这个空白需要填补。本书想要完成的就是这样的一项工作。本书各章的安排是按照时期划分进行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点。在此之前的时期成为很显然的 中华民国时期 ,中国的国际关系学发端于这一时期(作者将这个时间点确认为191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三十年是一个曲折反复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改革开放,成为一个分水岭。80年代末是另一条重要分界线。90年代末则是20世纪走向结束之时。本书按照这几个时间点,划分各个时期,因而这也是本书各章的重要依据。进入21世纪以后的二十年,学术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未出现明显的分界线,因而本书将其看成同一个时期;因这一
《中东研究》是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的国内一本专门以中东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集刊,涉及中东政治、中东经济、中东文化、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等内容。集刊围绕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形势,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中东国家对于 一带一路 倡议的参与及其影响展开分析研究。本期是总第83期,分为 中东剧变与中东政治新变化 中东经济与社会治理 国际社会与中东的交往 3个专题,共16篇文章。
本书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和复合依赖型政治经济理论提出了 行动者-结构 互动模式。以美国自21世纪以来分别在货币金融、价值链和技术三个领域对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展开的网络化制裁作为案例进行展开。三个经济维度分别对应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提出的结构性权力中的市场、知识与金融,制裁对象皆是美国政府所识别的在21世纪挑战美国安全利益的主要国家。通过将制裁对象和制裁维度进行不同的组合比较,案例研究得以验证不同假设关注的组内及组间差异。本书丰富了现有国际关系研究中对于网络化制裁的系统研究,为中国管控美国网络化制裁风险提供了政策启示。
《中东研究》是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的国内一本专门以中东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集刊,涉及中东政治、中东经济、中东文化、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等内容。集刊围绕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形势,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中东国家对于 一带一路 倡议的参与及其影响展开分析研究。本期是总第12期,分为 古代历史上的文明交往 中东的党派政治与地区秩序 中东社会身份与认同 中东档案文献 书评 5个专题,共12篇文章。
本书是对文学理论中的俄国形式主义理论进行历史分析和概念分析的名著,旨在概述俄国形式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评价其批评学说的得失,在文论等领域影响巨大。
《富国的伪善》使用大量翔实、生动的案例深入探讨了自由贸易、外资管制、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财政审慎等与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颇具震撼力的事实:那些富裕国家和国际机构极力推荐的所谓正统做法通常不利于经济发展,它们极力游说发展中国家取消的关税、补贴、外资管制等保护主义措施却是它们变富的有力工具。作为 过来人 的发达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优势,不断向发展中国家鼓吹自由主义的发展战略,其目的不过是想 踢开梯子 ,阻止发展中国家沿着它们走过的道路发展。
本书是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2020 2021年度的部分学术成果结集,为 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丛书 的第二种,内容主要包括课题研究原创成果(学术论文精选)和附录( 学术会议精华综述 及 学术讲座精彩回顾 )两个部分。 当前欧美西方国家普遍面临政治极化、社会撕裂等治理危机,根源何在?这已经成为东西方社会及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本书聚焦西方欧美国家政党政治与民主危机这一重大主题,选录了九篇原创学术论文,探讨了政党政治对西方各国国家治理与民主发展的影响,包括实证研究了西方国家中选民与政党关系出现的新现象、新的科技手段对选举结果的影响等(其中一篇论文比较分析了东西方不同国家体制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不同表现),分析了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政党政治体制的新变化、新模式,试图多角度宽视野地深入透视当前
《中东研究》是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的国内一本专门以中东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集刊,涉及中东政治、中东经济、中东文化、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等内容。本期是总第84期,分为四个栏目, 文化观念与政治象征 栏目涉及了约瑟福斯作品研究、埃及学、古代近东文明、两河流域文化等; 法律变革与社会转型 栏目透过具体法律的演变探讨中东国家的社会转型; 国际组织与安全问题 栏目对全球关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介绍,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 文明交往论 研究 ,主要介绍了彭树智先生的人格思想。
《中东研究》是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的国内一本专门以中东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集刊,涉及中东政治、中东经济、中东文化、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等内容。集刊围绕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形势,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中东国家对于 一带一路 倡议的参与及其影响展开分析研究。本期是总第82期,分为 中东社会运动与政治抗争 中东国际关系与外交 文化观念与社会流变 古代政治文明史 中东学术史 5个专题,共13篇文章。
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活动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遭到重击。伊拉克和叙利亚相继收复被 伊斯兰国 占领和控制的众多城镇与大片土地;中国和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反恐斗争成效显著,区域内十分活跃的恐怖主义活动受到极大遏制;国际反恐合作也不同程度地取得进展。不过,从全球来看,恐怖主义仍是威胁国际社会和平与稳定的重大因素之一。 为进一步加强对国际恐怖主义的研究和资料工作,宁夏大学组织力量对国际恐怖主义进行系统梳理,记录国际社会的反恐措施与政策,跟踪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怖斗争的发展态势,以期为国家相关部门、机构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为研究者提供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领域的扎实基础材料;对普通读者深入了解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有所帮助。
本书是作者黄范章于1982年应邀赴瑞典做访问学者期间,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对闻名于世界的瑞典 全面福利国家 的制度、政策与法令所做的系统的介绍与分析。该书着重对瑞典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老年保险及养老服务、住房、教育等各项社会保障设施,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系统的阐述。不仅引用了大量官方的数据资料,还提供了通过个人对医院、养老院的亲身考察及对当事人的一些访谈所得到的手资料。瑞典对全民提供的社会福利之全面性、优厚性在西方国家中是独树一帜的,被誉为 从摇篮到坟墓 的 全面福利国家 。政府为提供这些福利开支巨大,必须以高税收来支撑。这一方面维护了国内社会安定,防止了两极分化,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经济的超负荷,从而引发了 瑞典病 。而对于 瑞典病 的剖析既是本书的重点,也体现了在那个时代本书所具有的
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了解世界形势变化、把握我国对外方略,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组织编写了《世界热点怎么看( 2016 )》一书。书中对美国总统大选、欧洲难民危机、南海 仲裁 、拉美左翼失势、巴黎气候大会等 16 个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了普及性的知识梳理和深度解析。 该书选材独到、资料丰富、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广大党员干部全方位把握当今世界形势、追踪全局性时代议题的通俗理论读物,可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参考资料。
《以色列研究》由四川外国语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主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力图运用新材料、吸收新理论、采用新方法,对当代以色列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等展开综合研究,兼及相关的犹太研究和中东研究,全面展示中国以色列研究学者的新成果,旨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别与区域研究服务。本书为第2辑,收录了14篇文章,设 名家访谈 当代以色列 犹太研究 以色列与中东 书评 等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