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政治学很枯燥,很艰深,跟自己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但是,包刚升老师试图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政治学是一种思维方式,遇到不能用经济学解释的现象,你其实可以从政治学的角度去解释。政治学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本书脱胎于得到课程《西方政治学通识30讲》,作者搭建了一个系统的政治学框架,从5大维度、30个关键词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政治问题,系统地讲解了政治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 5大维度:权力如何管理社会、社会如何控制权力、制度设计的政治智慧、政治中的分歧与冲突、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全面解读各种政治现象。 30个关键词:国家、战争、君主制、官僚制、共和、议会、民主、自由、政党 30个关键词,也是看待政治的30个坐标。 读完这本书,你会理解人类历史上的很多政治现象。多一个看待世界的不同视
本书对制度主义相关的种种理论与方法论作出了兼具创新性与系统性的批判,其中也包括近年来影响力渐增的 新 制度理论。作者将制度主义的发展划分为探索与再发现、发散与分隔、趋同与融合三大阶段,论述制度如何结合规则、惯例与叙事话语并由此塑造政治行为,反对关于新制度主义的分裂说,具体说明了制度主义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所共有的概念内核;选取了丰富的案例,考察了制度是如何设计而成的,又是如何随着时间而变化的,也探讨了制度怎样赋予权力、构建政策方案。本书以宏阔的视野,有力地阐述了制度为什么是我们理解政治行为及其结果的核心命题。
本书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以新时代中国公共组织变革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央和地方公共组织变革案例库,构建 优化协同高效 本土化自主性理论框架,系统分析新时代组织体系变革逻辑,全面提炼组织变革的中央和地方实践经验,深入分析数据要素对组织变革的赋能与重塑,客观剖析当前组织变革的运行障碍及制度根源,最终在理论和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持续优化组织变革实现路径。
本书共分五篇43篇文章,包括治安纠纷调解实务,如治安纠纷调解的 适用区 与 禁区 、 六步骤 掌握普通调解主动权等;民间纠纷调解实务,如帮助 公民解决纠纷,除了调解还有哪些形式等;纠纷调解的技巧与方法,固定证据才是调解治安纠纷最好的 方法 等;新时代派出所纠纷调解操作反思,如公安机关可否调解中国人与外国人的治安纠纷等;典型纠纷案例评析以及附录公安行政调解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独立文章的形式解读派出所工作中纠纷调解中常见疑难热点问题,对派出所纠纷调解的实践工作有极强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总体而言,本书集中了作者近年来我的研究工作,议题的重心在广义 治理 的理念、方法和组织形态,具体对象涉及国家治理、科层组织治理、社会冲突治理等等。作者把社会治理看成是一种可认识的知识,希望揭示它的观念由来、历史演变、组织结构和方法特征,尤其需要做出一些事关基础的澄清,因为这些基础问题已经对治理能力的提升构成重大挑战。与经济发展成就相比,中国的社会治理出现滞后,一系列问题正在显现。它们是什么问题?由什么原因造成?《社会治理:组织、观念与方法》使用来自基层社会的历史档案、案例实践或统计资料,展现不同时期治理体系的变化,通过对治理理念、组织结构及模式方法的分析,解答上述两个问题。
老一辈革命家陈云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特别突出地表现在财经工作、党建工作和思想方法三大方面。该书是作者根据积累的材料,结合陈云财经工作、党建工作、军事工作、文化工作等研究陈云思想方法的一本书。该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从整体上研究陈云的思想方法。在研究陈云历史贡献的同时研究了他的思想方法。第二部分是从财经工作的角度研究了陈云的经济思想和财经工作方法。分别从财经工作总体上,从金融工作上,从治水工作上,从武汉调查上,从抗美援朝财经工作上,从建国前财经工作方法上,从陈云经济思想上进行了研究。第三部分是研究陈云的用人之道和学习之道。
作者在1986-1990年对山东省三个村落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各个社区对改革作出的迥然不同反应,并详尽地剖析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对北方农村妇女地位、生产活动及社会关系的深刻影响。这一研究表明,尽管在家族领域甚至在家庭企业中妇女的境遇已大为改观,但在更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尤其是在村政府和村级集体企业中男性仍垄断了几乎所有的主要职位,从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社会。性别与权力关系在婚姻家庭、就业、参政、社会组织与网络等诸多私人和社会生活领域的运作与流变。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和治理的数字化转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指导开展 互联网 、 放管服 等一系列实践改革,推动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助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本书以需求导向的数字治理服务创新为理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等对政府网站建设、移动政务的发展、政务热线的转型、智能政务服务的融合等领域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呈现了我国治理数字化发展与转型的实践,总结了成功的模式与经验,探讨了存在的不足,并就我国治理数字化转型未来的发展方向、重点关注的领域提出了建议。
《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概论》是近年来国际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学界的一部精品力作,全书系统地阐述了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它以界定、区分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为出发点,详细分析了应急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全面介绍了应急管理所涉及的主要对象,涵盖应急管理的预防、准备、响应、恢复等四个阶段,并探讨了风险沟通、应急评估、国际应急管理、应急管理职业化、应急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 为了教学与研究的方便,本书对每章的内容均进行了模块化设计,每章开头为读者设定了预先测试和学习目标,章末安排了关键术语、测试题、总结性问题、回顾性问题、理论应用及讨论题,每章的理论阐述中还穿插了多个短小精悍的知识与案例专栏。此外,本书还通过英文原著出版商官方网站(www.wiley.com)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配套教学资源。上述图书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干部身处乡村振兴工作一线,急需对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具备基于深入领会中央工作部署上的高度的工作自觉和基于对各方面具体工作规律认识基础上的成熟谋划,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成功经验启示进行积极探索。为增强农村基层干部一线工作具体操作的政策能力、规划视野和工作能力,本书精要讲解中央有关农村工作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方针,提供值得借鉴的先进经验和案例,指出在具体条件下一线工作可以努力的方向和做法。
本书以公共行政的概念产生与发展为脉络,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史进行了深入而精致的描绘,展示出一幅内涵丰富、灵动飘逸的画卷。作者紧扣公共行政概念与历史进步共生、共进的主题,在充分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去剖析概念的演进、变异和衍生出相关基本概念的历史过程,透过概念的嬗变去把握理论的发展轨迹,揭示了公共行政理论在每个时代如何适应实践的要求而改变自身,也同时使理论发展的逻辑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公共行政学面向未来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特别是对公共行政学的本土化建构而言,具有启发意义。
市场综合监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合理配置各层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职责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本书分十章,考察分析了中国市场综合监管的历史沿革、体制改革、法制建设和治理工具,论述了市场准入制度、信用监管、反垄断监管、市场秩序规范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中国市场综合监管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是该领域具有前沿性的成果。
本书首先阐述公共安全的相关概念,以及公共安全理论的历史、框架等内容,进而从哲理层面阐述公共安全的基本理念,揭示公共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接下来,从法学视角重点阐述公共安全的法制基础,从政治学、社会学等视角阐述全社会共治的公共安全治理框架,并从微观的管理学视角介绍突发事件应对的全过程管理;*后,从文化学和教育学视角,论述公共安全文化培育和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问题,并介绍用以支撑公共安全的主要科学技术与产业问题。
城市是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各类社会要素聚集,公共安全影响巨大,应急管理责任重大。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围绕现代城市应急管理和城市公共安全这一主题,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现代城市面临的公共安全挑战、大城市应急管理的基本特点和任务,并结合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从流程、机制、方法等方面全景式介绍了城市应急管理的各个环节、工作内容和操作技术,力图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城市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体系、流程要求和价值判断,并在理论学习基础上,掌握应急管理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并快速有效处置的基础性能力,*终为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保障城市的安全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贡献。本书既适合公共管理和应急管理等专业的师生阅读,也可以为应急管理实践者以及对
作为一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城市管理经典教材,《城市管理学:美国视角》一书系统展现了美国学术界在城市管理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自1979年首版以来,本书被美国上百所大学选为教材,在同类教材中占据支配性地位。作者从地方政府管理的视角,用美国城市管理环境、现代城市的冲突管理和物品(服务)供给、内部管理过程、城市的未来四个部分,分析了美国城市管理的环境变迁,系统阐述了美国城市的治理结构、政策过程、冲突管理、服务供给、内部管理及未来发展。 全书在对美国城市变迁的历程和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较为详尽地展现了重塑政府和新公共管理模型对美国城市管理的实际影响,同时,也深入分析了重塑政府和新公共管理模型存在的问题,并向读者介绍了登哈特夫妇的新公共服务模型。本书认为,重塑政府和新公共管理模型、
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或一种产品,它充分渗透到人们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影响到已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内的制度,并不断促使这些制度进行重构以符合互联网发展的规律与速度。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建构之下的空间已经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生态系统特征。本书从生态学视角入手,廓清互联网生态基本结构、原理及特征,深入剖析互联网生态演进机理,在此基础上绘制世界互联网生态画像,揭示中国互联网生态的特点,思考建设互联网生态文明的趋势及方法途径,通过剖析当前互联网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试图从互联网生态理论的视角为构建互联网治理的 中国方案 贡献智慧。
本书由11章构成,总论部分(第0~3章)系统阐述了当今中国与世界面临的突发事件挑战、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应急管理体系,分论部分(第4~10章)以应急管理过程为主线,分别阐述了突发事件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应急能力建设、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救援、突发事件危机沟通,以及突发事件事后管理。 本书适合普通高等学校应急管理、应急技术与管理等专业的本科教学,亦可供高职高专学校应急管理专业学生、企事业单位从事应急管理等的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旨在厘清公共服务学者、实践者和建议提供者在公共行政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应立足的基础。本书审视了公共服务领域的一些 假说 ,即那些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因而未曾言明和检验的说法。本书阐述了公共部门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进展,介绍了在解决价值观与美德问题方面,公共行政学科、理论和实践取得的进步。这些趋势、介绍、理论和比较有助于解答行政伦理的多样性是怎样体现的,以及多样性产生的原因等问题。本文在汇集不同学科学者的智慧以及深入的案例研究后得出结论: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下,工具性价值观和随之产生的伦理成为主导,更为基础的价值观则已被忽略。
本书由11章构成,总论部分(第0~3章)系统阐述了当今中国与世界面临的突发事件挑战、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应急管理体系,分论部分(第4~10章)以应急管理过程为主线,分别阐述了突发事件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应急能力建设、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救援、突发事件危机沟通,以及突发事件事后管理。 本书适合普通高等学校应急管理、应急技术与管理等专业的本科教学,亦可供高职高专学校应急管理专业学生、企事业单位从事应急管理等的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