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比较政治学研究更多地把目光转向对 现象 的具体研究时,本书难能可贵地保持了对 规则 的关注。作为一本比较政治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本书系统介绍了国家的政治、行政、立法、司法等多项基本制度,涉及政治文化、政治参与、政治传播与政策制定等重要情境,并讨论了政党、选民与利益集团等关键行动者。通过对政府与政治领域中关键结构、情境与行动者的全面论述,作者绘制了关于政治的规则图景。同时,还对政治学关键概念与基本研究范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为读者对 规则 的理解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本书呈现了跨越地理和文化界限以比较各种形式的政治组织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有助于读者理解政府与政治体制的运转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治模式。通过阅读本书,读者既能对比较政治学的主要理论、方法与议题形成框架性认识,又可尝试
政党是美国政治生活和政治运作中的核心要素,深入认识美国政党政治有助于更好理解变革中的美国政治。本书分 政党和政党制度 作为组织的政党 选民中的政党 政党、提名和选举 政府中的政党 五大部分,系统介绍了美国政党的发展历程、组织和运作以及政党在各级机构及其选举中所发挥的作用。本书还通过对竞选策略和竞选手段的详细介绍,揭示了美国两党之间激烈的交锋、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如何在选举中争取选票、美国政党如何面对来自利益集团和媒体的挑战、金钱在美国总统选举中的重要作用等。本书内容全面、生动直观、论证清晰,是研究美国政治的指南性读物,有助于读者较为深入全面地了解美国政治的运转。
本书共分12文章,包括社区治理与社区警务、社区警务主体、社区警务的基本方法、社区安全防范、 社区警情先期处置、社区帮教与社区矫正、社区警务信息化与智慧社区警务建设、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社区警务工作评价、国外社区警务发展概况、社区警务发展的中国方案。从理论到实践阐述了派出所工作中社区警务的内容,对派出所社区区警务的实践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将信息化与智慧社区警务建设纳入其中,为派出所社区警务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参考。
本书致力于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操作层面的研究。思考的主要问题是,在既定的条件下,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什么抓手,可以做点什么。 围绕这一主题,本书分为基本问题、知识基础、方案策划、主体推动四个部分。其中 基本问题 和 知识基础 涵盖了设计思想、适用范围、重要原则等内容, 方案策划 详述了关于大调研 大讨论、社会各界座谈会、理论座谈会、时政热点关注分析、立法草案征询意见会议、人民建议征集、委员会会议、干部选人程序等方面的实践案例与优化设想, 主体推动 聚焦提高制度供给能力和领导干部素养,为各地方、各部门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行动指南和具体路径的参考。
公众对美国政府的信任度30年来一直在下降。1964年,有3/4的美国人说他们相信联邦政府在做正确的事情。如今,只有1/4的美国人持这种看法。对政府的信任度为什么会下降?这种不信任是美国长期存在的对大政府持怀疑态度的一种健康写照吗?不信任是未来治理面临的一个问题吗? 《人们为什么不信任政府(公共管理名著译丛)》汇集了哈佛学者的论文,探讨了不信任的根源。它首先考察了政府当前的范围、政府的实际绩效以及公民对其绩效的感知。然后,它对导致信任度下降的诸多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包括冷战结束、二战后人们预期的提高、经济衰退、全球化效应、人们对政治丑闻的不满以及官僚的无能。《人们为什么不信任政府(公共管理名著译丛)》阐述了有关公众不满来源的种种观点。 作者们发现,不信任多半与国民经济状况、全球经济挑战
行政调解是一种重要的行政法制度模式。长期以来,基于行政调解制度的比较优势,中央已多次宣示深入践行该项制度模式的现实意义。然而,国家治理实践表明,当前的行政调解正处于虽被寄予殷切期望,但制度功效却亟待提升的境地。因此,有必要从改良制度内在结构和优化制度外在环境两个层面入手解决上述问题。就前者而言,应立足于现代行政权力的优化,重新界定行政调解的基本特质与功能,完善其制度设计。就后者而言,以有效防控制度风险为基本目标,在意识观念领域,应树立辩证稳定观,强化制度认同,重塑法律地位;在制度建构领域,应强化行政问责和行政检察对行政调解的监督,完善行政调解与其他制度安排特别是诉讼制度的对接互补机制。
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 丛书开篇力作。全书聚焦上海现代化实践中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和高水平开放等多个方面,用身边故事讲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上海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再现上海城市发展的辉煌、沉浮与繁荣复兴,展示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提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独特的上海城市发展样本,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城市缩影,生动回答了为什么是上海、上海为什么能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
本书旨在使公安机关从事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专职和兼职人员以及社会上的相关人员深入理解和把握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发生发展的规律,了解公安民警常见心理危机的主要症状表现,快速识别民警的心理状态,并运用相关评估和干预技术进行简洁高效的干预,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安民警心理危机的识别率和干预的成功率,进一步增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广大公安民警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本书系统介绍了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知识,重点阐述了公安民警执法过程中目睹惨烈场面、执法过程中开枪、执法过程中伤残等的心理危机干预;同时,还阐述了执法过程中牺牲民警家属的哀伤辅导、民警自杀的心理预防与干预等内容,可以为各级公安机关开展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参考。
县长是什么样的官,怎样做官,做成什么样的官。作者张加春,打过工、当过兵、打过仗、当过记者、管过宣传,曾在全国的水族自治县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任职县长。七年的任职时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作者任职县长的时期正是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式发展的时期。如何决策,如何融资,如何征地,如何跑项目,如何把握政策,如何处置突发事件,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尤其是与县委书记的关系等等,这些内容都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县长这个官》不仅是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县长写自己任职经历的书,也是一本反映三都、黔南、贵州发展变化的书,读后十分感人。《县长这个官》语言朴实,视角独特,有很强的故事性、哲学性、可读性和实用性,对如何当好县长尤其是当好少数民族地区的县长有极强的鉴借、学习、示范和启示作用。
本书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思想和理论的演进、发展为轴,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为纬,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各国主要的公共管理思想产生的背景、管理实践、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思想,揭示公共管理实践与公共管理思想、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公共管理思想演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体现公共管理思想的发展和突破。 本书力求全面系统,融中贯西,反映公共管理思想史研究的*成果,通过继承、发展与创新,为现代公共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无
......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的系列出版物。已经出版24辑,本书为第25辑,聚焦 行为公共管理与政策 。公共管理和政策不仅要改善人民群众的客观收益而且要改进人民群众的主观感受。这一命题正是行为公共管理和政策研究议题。行为公共管理与政策是近年来国际与国内研究的热门议题,其基本内容是将心理学引入到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领域,研究如何通过好的政策工具设计或项目设计改变人的行为(human behavior)。通过研究人的行为来推断人的心理活动,又依据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并运用政策干预人的行为,这就是行为公共管理与政策研究的逻辑线索。简而言之,就是以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分析的起点,以政策干预改变人的行为作为政策目标的研究思路。当前,行为公共管理与政策在民生领域应用大放光彩,尤其在健康、教育、环
《智能治理与公众认同:城市大脑的社会合法性研究》从我国地方政府利用城市大脑开展的智能治理实践出发,通过对公众认同形成过程的探究,揭示了个人素质、技术嵌入与政府声誉建构行动影响公众主观感知,进而推动城市大脑社会合法性形成的路径,回答了一系列具有现实紧迫性的公共管理问题: 在智能治理日益风行的今天,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公众个体对于智能治理社会合法性的判断? 在政府试图构建智能治理社会合法性的努力中,又有哪些行动更容易取得预想效果?通过整合社会接受与社会许可的相关概念,提出了城市大脑社会合法性的解释框架,从公众认同的视角,揭示了城市大脑及其应用社会合法性的形成机理。基于对中国智能治理实践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公众调查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公众隐私意识与智能治理社会合法性关系新的解释逻辑,强调了 以人为本 的价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大国,受快速城市化、快速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不平衡和社会治理体系发育不充分的叠加影响,目前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形势紧迫,亟待快速推进和完善。《营建新型共同体: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研究》以中国城市基层社区治理为对象,从现状现象、存在问题、根源追溯等几个角度,深入分析中国基层社区治理状况。同时,基于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通过比较研究总结经验为我所用,深入论证中国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定位、目标、内容重点、主要途径和核心措施等。 本书特色在于采用城市战略规划设计和公共政策分析的技术路线,围绕解决现存问题、缓解社会矛盾、制定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发展和治理对策措施等目标,针对中国国情、区情和市情,同时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案例,为打造“美丽、活力、和谐、平安、智慧、人文”的综合社区发展
本书采用“文化诗学”方法对“红色经典”进行跨文本研究。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把“红色经典”文学文本放在百年中国启蒙视域中考察,探讨其人物形象建构、叙事策略、审美特征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下编以《白毛女》《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旗谱》《红岩》为个案,把文学文本和由其衍生的电影、电视剧文本放在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中,探讨其思想主题、人物塑造、叙事策略和语言修辞特点及其流变。全书致力于文本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相互贯通,使“红色经典”的精神价值融入当代世界的意义建构,汇入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试点试验、先行探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方法和重要经验。陈振明教授主编的《政府转型与地方发展:从特区、综改区到自贸区》一书聚焦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实践,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总结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 综改区 )的实践模式与经验,深入探讨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 自贸区 )建设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途径,重点研究自贸区 放管服 改革的相关问题。 创办经济特区,设立综改区,成立自贸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本书将综改区和自贸区放到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规律性与差异性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分析和研究,以期在地方治理层面聚焦中国场景、关注中国问题、总结
数字政府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支撑,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引擎,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增强发展动力、增强人民福祉的必然选择。建设数字政府成为 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抉择。 作者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 数字政府发展报告》基础上,持续深化数字政府的框架体系研究,分析数字政府的基础、核心、价值、关键与实现,总结数字政府的国际国内实践,*终形成这本图文并茂、内容权威、数据可靠,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佳作。本书从政府的角度切入,研究分析数字技术应用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实现从提升政府效率,到改进内部流程、扩大公众参与和创新公共价值的转变;在剖析数字政
本书聚焦 政府跨部门协同治理绩效损失是如何产生的 这一理论命题,在厘清政府绩效损失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三个政府跨部门协同治理实践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协同治理过程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等,构建了政府跨部门协同治理绩效损失产生过程的理论模型,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及这些影响因素发挥作用的损失厌恶、刻板印象、当前偏差等微观行为机制,并提出了减少政府跨部门协同治理绩效损失的六大对策。本书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拓展了公共管理的研究视域。
由于中国治理规模的庞大以及社会现实的高度复杂性和异质性,决策者很难通过制定一套细致周密的政策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为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中央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通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这也使地方政策执行效果千差万别。影响政策执行绩效的机制为何?究竟是执行主体所具有的资源禀赋,还是其所处的组织与社会环境更能影响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本书基于政策类型理论选取四个代表性案例,从执行主体所掌握的资源要素及其所处的环境要素两个角度出发,构建包括资源条件、组织条件、社会条件在内的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别对四类政策执行绩效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由于中国治理规模的庞大以及社会现实的高度复杂性和异质性,决策者很难通过制定一套细致周密的政策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为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中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近代的公共卫生行政管理始于上海公共租界,是在租界侨民 自治政府 上海工部局的主持下逐步确立,进而影响中国其他地区的。上海公共租界公共卫生行政管理制度的确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管理重点经历了由着意消除环境中产生 瘴气 的 秽物 到发现及对抗致病病菌的转变,它不是西方经验在上海的简单复制,而是秉持近代西方公共卫生管理理念并加以本土调适的产物。这套制度创制及实施的目的是保护占租界人口少数的外国侨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及上海港的商业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使诸多租界及其周边华人受惠,并成为中国近代意义上公共卫生管理的源头之一。
《警察文化学(第四版)》是全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警察文化理论与实务的原创性著作。作者自1992年起至今坚守警察文化理论研究阵地20余年,此版系首版18周年后的又一次全面修订和部分改写。本书集中外警察文化思想之大成,汇当代警察文化建设经验之精粹,构筑警察文化学学科之体系,是中国警察文化学学科理论研究的开山之作,对警察文化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书共分三篇十三章及结语。 总论篇 主要是对警察文化和警察文化学基本理论、基本问题的概述; 分论篇 主要是采用 化整为零 的方式,对警察文化系统的物质、行为、制度及精神等四个层次内容及其所涉及的诸多内外关系等作具体剖析; 建设篇 则是对警察文化建设的有关战略战术问题进行 化零为整 的研究,并落脚于对中国特色警察文化建设目标的展望上,以期为我国警察文化建设提供
本书力图建立行政审批局改革研究的系统理论框架,揭示改革的整体逻辑与动力机制,为审批制度改革研究提供知识增量。本书具有三个方面的特色:一是较为细致、充分地考察了行政审批局的 生成 脉络,全面梳理该项改革的政策依据、制度基础与模式原型,并总结提出了改革过程的七个重要环节及其核心要点;二是结合陕西省内2市、1县、3区的多案例分析以及省际改革比较,既实现了对改革不同层级研究对象的全覆盖,也提供了陕西省改革推进中涌现出的典型创新地域的群体画像;三是系统观念在研究过程中贯穿始终,包括对改革实践生成-演进、执行-组织逻辑的刻画,改革系统的界定与建构,以及基于WSR方法论提出的改革推进策略等。本书有助于实务部门理解、把握行政审批局改革的实质与方向,为其提供兼顾个性化与整体性的改革优化路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