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是《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作者宋杰先生推出的新著。本书收录了近年写作的6篇专题,分别探讨了曹操在赤壁之役后的战略防御部署,蜀汉刘备与诸葛亮统治时期z高军政机构的演变,蜀魏战争中的武都,孙策攻占江东的经过与作战方略,孙权统治时期都城、兵力部署与主攻方向的变化,汉末三国战争中的陆口与蒲圻,就当时经济区域、地形、水文及交通状况以及政治力量的分布态势对三国各方攻防路线与用兵策略所起的制约影响作了深入考察。
本书系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指南丛书之一。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军人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第二章,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防治;第三章,军人心理健康的维护。本书是为了让军人家属和社区了解军人在备战和打仗过程当中会出现的心理困扰,了解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的症状表现,掌握必要的家庭社会心理支持的方法和策略,提供各种各样的心理援助,最终达到能够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军人快速获得咨询、支持、过渡、看护、医疗和康复的目的,维护官兵的身心健康,提升其战斗力。本书的突出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本书适合军人、军属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等人群阅读。
......
本书从集体记忆的 竞争性 角度批判性地审视了日本二战记忆的演化及其与日本战后内政外交之间的联系。有机融合了中、日、英文的多元资料,并深入挖掘了众多当事者的证言与回忆录,将视角延伸到了普通民众和民间团体,全面而深入地剖析了他们如何共同塑造了日本的二战记忆。
本书首先论述了西方战略理论形成的过程,分析了西方近现代四部世界战争和战略名著《战争论》《战略论》《大国的兴衰》《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同时考察了《孙子兵法》在清代流传到西方以后,对西方战略理论的发展演变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然后,使用与西方战略理论相比较的方法,论述了《孙子兵法》的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和《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具体内容。全书着重论述我们今天怎样才能从逻辑与历史一致的角度,从整个中西战略理论的历史发展中,掌握战略学的基础理论和科学的战略方法,以便应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的战略挑战。
《战争的文化》主要内容包括:准备战争的文化、战争当中的文化、纪念战争的文化、天涯静处无征战、假如没有战争文化等。
当今中国越来越频繁地与世界产生互动,我国口译工作也从中衍生出不同的主题与形式,多元化的口译情景需要更丰富的理论指导和更灵活的口译质量评估模式。本研究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以2018年美国西点军校教务长杰布 辛迪准将率团访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时所做演讲及葛约翰中校为其所做交替传译为案例,从语气、情态和语调三个系统分别对源语和目标语进行对比分析,考察目标语所实现的人际意义是否与源语人际意义一致,进而对此次军事外交活动的交际效果和口译质量进行评估。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原局长、 传奇间谍 艾伦 杜勒斯,在二战接近尾声时,在瑞士出色地导演了情报界奉为圭臬的绝密却富有争议的 日出行动 ,促使百万纳粹在意大利北部投降。 作者作为该计划的策划者和直接执行者,与德国党卫军参谋长卡尔 沃尔夫秘密接触,进行谈判,企图蒙蔽包括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内的盟国和平主义者,与纳粹媾和而共同对抗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民主党派。此行为被苏联侦查员发现后,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立即展开行动,阻止谈判,但背信弃义的盟国垄断阶级仍然完成了该计划。 该书围绕 日出行动 展开,以引人入胜和悬念迭起的叙事揭秘美苏抢占意大利和德国、攫取胜利果实而无所不用其极的细节,揭露了投降进程中各方的利益角逐,窥探以美苏为代表的盟国内部矛盾升级、东西方两大阵营走向对立的重要环节,
本书重点围绕如何认识未来智能化战争、如何打赢未来智能化战争重大问题,按照智能化战争的历史必然、基本特征、制胜机理、作战场景、演变趋势、作战指挥、训练模式、技术支撑、理论创新到安全战略的逻辑主线,展开了系统的前瞻探索、深入的研究分析和可贵的理论创新。本书内容涵盖智能化战争巨系统的复杂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学思想、思维方式和战争艺术等,为从事军事科学、科技哲学、国防科技、系统工程、管理科学等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可供有兴趣研究智能化战争的领导干部、教师、学生和军事爱好者学习借鉴。
《泥沼:从奠边府战役到后卫行动的越南空战和战机》全面介绍了越南战争由始到终的所有空中作战和这些空中作战背景下,参战各方所使用的各型战机。从法国军队在奠边府战役中对越共所使用的美式改装战机,到著名的越战直升机,从美军难以对付的灵活的苏式战机,到经典的美国海军的鬼怪式,本书配有大量珍贵的战场实拍照片和精美的战机的工艺图片,战场照片很多都是彩色的首次发表的作品,而工艺图片展示了战机的细节和特点及技术数据。本书介绍精炼,角度独特,是军迷和专业人士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