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设计了导言及13章节。导言部分,从寻绎《孙子兵法》理论思维的视角入手,分析孙子的叙述方式及其章法结构规律,挖掘其背后蕴藏的圣哲思想智慧,揭示了他基于古代“中和”思想的哲学滥觞,从而说明了《孙子兵法》13篇全部采取上、中、下篇章结构的古代思想根据。从第1到13章,全部按照题解、构解和文解的体系,分别研究解读《孙子兵法》13篇,其中,题解均以短小精悍的陈述句,表明其思想内涵;构解均以“既…也…”句,表明其“内中和而外两极”的结构体系;文解均采取上、中、下三部分解读孙子各篇思想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三部分之间逻辑关系的解析,也更加清楚地反照和印证出孙子基于古代“中和”思想的理论研究智慧。尤值一提的是,全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与逻辑、历史、文化高度统一的观点,在逻辑的理径上探究,在历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理论及应用》结合作者多年研究和教学实际,系统地论述了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技术。整体上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了武器系统及其效能评估的基本概念,其次阐述了武器系统性能评估基本方法和典型模型、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基础理论以及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指标构建相关技术,最后针对天基信息系统等信息化装备,介绍了一些新的效能评估方法,包括基于探索性分析的效能评估方法、基于场景的效能评估方法、基于粗糙集的效能评估方法以及基于偏二乘回归通径模型的效能评估方法等。
明代大儒王阳明,既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思想家,又是著名的军事家。在军事方面,不仅取得了多次辉煌的实战胜利,而且重视整理之前的文献和搜集重要的案例,《王阳明军事著作校注》就是对与他相关的兵学文献的整理和注释。该书分为上编、下编。上编为《王阳明评注武经七书》,主要内容是王阳明对《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七部兵学著作予以简要注释,所据底本为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所藏明代茅震东考订本,以明代申用懋刻本为校本,以《续古逸丛书》所收静嘉堂本《武经七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武经七书》等为对校本,在校订文字是非、异同基础上,重点对王阳明批注的文字加了必要的注释。下编是《兵志》,主要纂录《左传》《国语》《战国策》《越绝书》《吴越春秋》《史记》六部文献
闻名中外的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史上所具有革命意义的军事学校,是国共两党在军事领域的次合作。黄埔军校期生在国共两党担当重任,成为独当一面的将帅英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军队建设乃至战争进程,在军事历史上曾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 本书根据档案史料、生平传记、图书刊物、个人同忆、家属供稿及数据信息,对黄埔军校706名期生进行了诸如社会影响、家族渊源、经济基础、文化素质、出身背景、人文地理、战争机遇、军旅历程、将校任官、成长概貌、政治归宿等方面
《战场环境与信息化战争》与读者见面了。编写这部著作的初衷,是想为部队官兵和军事理论研究人员全面了解战场环境对信息化战争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有利的战场环境夺取战争胜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战场环境不仅是进行作战的依托和舞台,更是筹划战役的客观条件和依据。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早在2000多年前就指出 知天知地,胜乃无穷 。在以往的战争中,凭借战场有利环境夺取作战胜利的战例不胜枚举,相反,不善于利用战场环境导致作战失败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战争历史证明,战场环境是一把 双刃剑 ,不仅能对战役进程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而且对战争的结局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有利的战场环境进行作战,已成为战争双方争取主动、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使得战场环境
这28个有助于改变世界的观念,美国的国父们几乎没有发明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但是他们发现了它们。这些观念并不是一次性汇聚在一起的,自詹姆斯敦之后,人们用了180年的时间,才把这些的想法汇聚在一起,所以,才有了真正持久的—自由的诞生。本书作者深谙美国国父们的言行,洞察政治和英美宪法的本源。他将美国的立国根基与西方的历史与文明相关联,尤其展现了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法律与自由传统对美国宪法的影响。本书考察的是美国宪政何以形成的历史,同时也帮其他地方的人们思考各自宪政路径提供有力参考。他们设计了一艘即使在狂怒的风暴中也经得起颠簸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