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信息搜集无处不在。除了专业信息来源,情报分析人员也可以通过公开的来源获取许多对于情报分析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各国情报分析师都越来越重视开源情报(OSINT)的应用。许多情报分析师都利用开源情报的方法获取到意想不到的情报。比如网站通过运动软件strava的官方网站,可以访问其运动热力地图。本书将互联网的开放资源、工具及其相关应用技巧和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力争为情报分析人员提供一个方便实用的开源情报(OSINT)工具箱。共分八章包括国内企业及个人信用查询、国内证书及身份背景查询、国内物品及交通工具查询、各国搜索引擎、国外人员搜索、国外社交媒体搜索、国外公司查询、国外物品查询。
本书精心选取了世界各国研制的100种经典坦克,每种坦克均以简洁精炼的文字介绍了研发历史、武器构造及作战性能等方面的知识。为了增强阅读趣味性,并加深读者对坦克的认识,书中不仅配有大量清晰而精美的鉴赏图片,还增加了详细的数据表格,使读者对坦克有更全面且细致的了解。 本书不仅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学习军事知识的不二选择,也是军事爱好者收藏的对象。 本书内容勘误及更新见化学工业出版社官网(官网首页底部-服务栏目-资源下载-搜索栏输入 全球坦克 即可)
《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以联合作战发展趋势和编制体制改革为背景,结合我军新时期联合作战转型需求,从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的概念内涵出发,分析了外军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并对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能力、功能组成、交互关系和作战应用进行了阐述;针对系统需求开发、体系结构设计,系统数据工程和系统模型构建等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方法;创新性地提出评估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力的指标体系:剖析了未来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六大方面的关键技术。《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能够为我军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理论研究和研制建设提供重要借鉴,并助推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持续完善和发展。
本书是对经济学德国历史学派传统的双重接续与发展,是一部近年中国经济史学界少有的描述分析战争与中国工业发展关系的著作,深具理论特色。本书重点论述了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装备工业化的状况与发展装备工业的诸种前期准备,战争爆发后国统区、沦陷区、红色根据地装备工业的演化基本情况,以及战后装备工业的命运等问题。
本书在总结传统电子战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阐述人工智能与电子战结合,提出认知电子战的概念和内涵、认知电子战原理、工作流程、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主要关键技术分类等。 本书首先阐述了人工智能理论及在电子战中应用,归纳总结人工智能理论,特别是优化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分析理论、算法应用于电子战的可行性,包括电子战的应用特点,对算法的要求,算法的适应情况,以及改进方向等。 本书重点阐述了认知电子战系统的组成,描述其主要功能模块,一是威胁感知。二是干扰策略与波形的优化。等等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油船的由来和发展,油船的类型和特性,特有的装卸设备,以及对油船安全环保的特殊需求。本书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油船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广大科技人员为发展我国油船做出的贡献,并对油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书收录了在我国运行的大多数民航机型的维修技术词汇以及大量缩写,其中多数缩写为制造厂家自行规定,没有统一的定义规范,在通用的英汉技术词典中无法查到,因此本书可以帮助飞机维修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解决工作中翻译专业词汇时遇到的困难,对保证飞机维修质量、提高维修工作效率都大有裨益。
本书主要介绍军事领域架构、架构框架、架构开发和应用的概念、方法与技术,既紧跟外军发展趋势,又结合我军架构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实践。在介绍架构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外军相关架构框架的发展情况、典型框架和发展趋势。介绍架构开发的主要活动、原则、过程、方法及架构开发工具的功能。介绍以数据为中心的架构设计时不同层次架构的设计内容,以及基于结构化、面向对象和面向服务等方法的架构设计方法。提出架构验证评估框架,给出架构数据审核、一致性验证和动态行为验证的方法模型。介绍基于仿真、复杂网络等技术的架构性能、效能、结构特性、有效性等评估方法。从需求论证、规划计划、立项论证等方面介绍架构的应用过程和指南。
本书归纳和总结军事地质调查中的地球物理方法;系统阐述军事地质探测数据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论述军事地质调查中涉及的重、磁等方法和技术应用;讨论利用地球物理重、磁等方法在进行军事地质调查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研讨现有的技术、方法和研究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军事地质地球物理方法,对军事地质中的地球物理重、磁等方法的探测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的研发、测试及仿真试验和场地试验等进行介绍。以求在复杂的军事地质调查背景下,相关学者和工作人员能更好地利用地球物理方法,获得更为准确的军事地质调查结果。
仿真是分析评估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一种有效手段。本书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学术研究和科研实践,从基础理论、建模实践和仿真开发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武装直升机作战效能的仿真与评估方法。全书共9章:第1~4章为基础理论部分,介绍武装直升机的有关知识及建模、仿真与评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第5~7章为建模实践部分,介绍武装直升机的装备实体和作战行动建模方法,并分析典型目标的毁伤计算方法;第8、9章为仿真开发部分,介绍当前常用的作战仿真平台和仿真系统开发与运行方法。
当今高技术条件下的空中对抗,要求各军兵种使用多种先进的武器系统,在空域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协同作战,战术空域内一个作战单元时间,可能出现固定翼、旋转翼、无翼、无人、炮弹、导弹、电子对抗等七类装备上万个飞行物体,如何根据任务计划、敌方部署和空域态势,保证空域用户能够高效、安全、灵活地使用有限空域,避免冲突和误伤,是未来联合作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书旨在面向联合作战对空域的使用需求,探讨战术空域管控系统的总体架构,重点提出了战术空域管控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模型和算法。
本书针对舰船装备保障面临的挑战,在舰船装备保障理论方面提出若干新的想法和思路,包括海军舰船装备的技术责任型保障模式、“四位一体”的新型保障系统、保障能力建设的目标规划、军民融合背景下的分类保障决策模型、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等级修理模式的优化及其配套机制建设、等级修理的层次目标及提升途径、舰船总体性能相关技术体系建设要求、基于向上综合的舰船装备技术状态评估方法、保障流程管理及其与质量管理的协同应用、保障资源需求的半结构化预测方法、引进装备保障战略的半结构化决策方法等,并结合这些理论上的创新,给出基于作者长期实践的诸多舰船装备保障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