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历来被视为智慧之书、群经之始、中国文化的源头,功能丰富,变化多端,奇妙高明,古人用一个 神 字表示它真得很厉害。 其实,易经没有那么复杂,它只是告诉你:处在什么位置,看到什么现象,应该注意什么事,如此而已。 六十四卦就是六十四种人事变化的类型,古圣先贤所累积的宝贵人生经验,透过卦爻辞呈现。当我们遭遇某一类型的问题,便可寻找相应的那一卦,从卦爻辞的提示中,明白自己的处境:如果你这样,将来会那样;如果你那样,将来会这样。至于到底该如何做,你自己去选择。经过理性判断与选择的人生,还会犯什么大错呢? 年轻时读易经,后面受用的日子会很长; 年长时读易经,才知道这辈子到底过得怎么样。
在普遍的心灵危机之下,何处寻找安心之道?本书是一本蕞适合现代人读的佛学智慧入门读物。从现代人的日常和体验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佛学看似玄妙的概念,用佛学真正的精神关切,来回应当代人种种的心灵追问,帮助每个感到人生之苦、对环境、人生、自我有困惑的人,重获内心的自由和安顿的力量。本书回到悉达多的经历说起,他在菩提树下到底觉悟到了什么,他又是如何应对生命最初的疑惑的?第二章 观自我 解答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如何面对不确定的世界?什么叫与自己和解? 四圣谛 五蕴 无我 等概念回应地正是这些疑惑。第三章 观众生 解答的是人与他人的关系,为何我们常感到孤独?善恶是绝对的吗?菩萨到底存在吗?这一章通过讲解《心经》《金刚经》等经典来回应这些疑惑。第四章 观生死 面对的是人终极的疑惑:为何会对死亡恐惧
《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 龙飞凤舞 ,殷周青铜器艺术的 狞厉的美 ,先秦理性精神的 儒道互补 ,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 浪漫主义 , 人的觉醒 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宁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此书于一九八一年初版,多次再版重印达几万册。
本书以王弼通行本为底本,大量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并根据作者个人多年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篇首 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和开展 对老子哲学作了全面的介绍,显出作者的学术功力。 注释、今译与引述 构成本书的核心部分,以《老子》原有篇章为顺序,每章先引原文,再加注释,而后是今译,*后是引述。注释通俗易懂,今译文字优美,注释、引述学术容量大,因而,他既便于初学者,又可作为有志于老庄学说深入研究的指南。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的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 哲学家 有着特殊的内涵。他认为哲学家是高尚、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政体。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理想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 《理想国》为西方知识界之书。见
集异璧-GEB,是数学家哥德尔、版画家艾舍尔、音乐家巴赫三个名字的前缀。《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是在英语世界中有极高评价的科普著作。曾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它通过对哥德尔的数理逻辑,艾舍尔的版画和巴赫的音乐三者的综合阐述,引人入胜地介绍了数理逻辑学、可计算理论、人工智能学、语言学、遗传学、音乐、绘画的理论等方面,构思精巧、含义深刻、视野广阔、富于哲学韵味。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中译本前后费时十余年,译者都是数学和哲学的专家,还得到原作者的直接参与,译文严谨通达,特别是在原作者的帮助下,把西方的文化典故和说法,尽可能转换为中国文化的典故和说法,使这本译本甚至可看作是一部新的创作,也是中外翻译史上的一个创举。 在介绍了马丁;加德纳以后,自然就不得不介
本书结合两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史,生动讲述了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的传奇人生,讲述了王阳明在千磨万击的人生困厄中创建心学的历程,系统梳理了知行合一大智慧,并展开了卓有见地的阐发。
黑格尔的《逻辑学》,通称 大逻辑 ,以别于《哲学全书》中的第一部分 逻辑学 ,即通称的 小逻辑 。《逻辑学》共分 有论 、 本质论 和 概念论 三编,前两编合称客观逻辑,分别出版于1812年和1813年,第三编称主观逻辑,H{版于1816年。全书三编出版后,黑格尔又着手修订,仅完成了第一编 有论 部分。 黑格尔著作共有三种全集本,即米希勒本,格罗克纳本和拉松本。中译本依拉松本的编例,以 有论 为上卷, 本质论 和 概念论 为下卷。译文亦以拉松本为主要依据,并参考了格罗克纳本。译者撰有长篇后记,附刊于下卷。 中译本就列宁在《黑格尔 逻辑学 一书摘要》中所摘部分,将《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的页码一一标出,以便读者查考。又为了读者查对列宁所据米希勒本德文原文的便利,《逻辑学(上卷)/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逐页加注了这个版本
苏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稣是 轴心时代 的核心人物,也是奠定世界主要文明精神底蕴的伟大思想者。在本书中, 轴心时代 的提出者、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 雅斯贝尔斯借助历史学的批评研究法,全方位、多角度地来呈现四大圣哲于历史长河中的真实定位与影响力,令人耳目一新。他拭去过多的神话色彩,带领我们从 人 的角度认识四哲 四哲与我们一样,皆处于人的境遇之中,那么,他们是如何看待生命存在的意义?又是怎样击破虚无、困顿、生死、人性限制的枷锁,进而超凡入圣,升华为闪耀着神性光辉的高贵灵魂,成为人类文明思想范式的缔造者? 雅斯贝尔斯以哲学家之睿智与广博及其自身的曲折经历,丝丝入扣地剖析了四位圣哲的生命核心,让我们得以取法圣哲,直面对终极问题,寻找独属于自己生命的答案。 本书译者傅佩荣教授说,《四大圣哲》所
叔本华完成这本书的时候只有28岁,是叔本华思想发展的顶点。这部书分为四册,其中包括: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和伦理学,包含了叔本华哲学的一切细节,其后他漫长一生都只不过是在解释或补充这部著作。本书后来影响了包括尼采、瓦格纳、托玛斯 曼甚至存在主义的哲学名作,这位被称为极忧伤、极悲观的哲学家,以他的唯意志论和忧伤语调征服了无数后辈,他认为 人生有如钟摆,摆动在痛苦与倦怠之间 当人们把一切痛苦归之于地狱,那么剩下来属于天国的只有倦怠。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部作品受到了印度哲学的影响,被认为是将东方和西方思想融合的作品,但发表后无人问津。
本书作者李谨伯先生在自己几十年修习静坐和呼吸吐纳的过程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佛道两家典籍相关著述和自己的切身经验,摸索出一套确实有效的强身健体、修身养心的方法。本书就是李老先生现身说法,以深入浅出、亲切有味的方式,向读者阐述了修习静坐和呼吸吐纳的目的、方法和诀窍。作者在书中还选出了在教授学员期间学员*关切的问题,并一一作了精心的解答。另外,作者在书中还介绍了研读《心经》和《伍柳仙宗》等传统典籍的方法和经验。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循序渐进地学到一套强身健体、健康长寿的有效方法,也能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长期以来,《易经》一直被归入儒家典籍。而本书作者认为,这样一来使得《周易》的研究被局限在狭隘的范围内,导致对《周易》经传研究,陷入肤浅片面,甚至曲解;同时,以儒家思想解《传》,再用这种儒家化了的《易传》解经,也使得对《易经》的解释龃龉难通;加之历来在《周易》文字训诂上多有忽略,使得《周易》日渐隐晦。鉴于此,作者依据大量文献及新出土的帛书《易经》,多方比勘互校,使诸多疑难之处得以疏通。本书提出了具有突破性的学术观点,认为《易经》实为道家典籍,并尝试以此书作为重建道家易学的发端。在此思想基础上,作者参照道家思想解《易》,使得注释具有了全新的进展。本书思想脉络清晰,诠释系统完整,译文通俗易懂,卦象解说分明,义例辨析清楚,占卜方法介绍简明。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本书由的学者型哲学翻译家王太庆的遗稿编辑而成。全书包括两部分:部分是译文,计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对话十二篇,柏拉图的对话既是哲学名著,又是文学名著。第二部分是王太庆自己的论著,其中有他对柏拉图哲学思想的研究论述,对柏拉图和古代希腊哲学以及整个西方哲学的几个重要术语的理解和翻译问题的意见,还有对将外国哲学著作译为汉语问题的理论看法。这些论著是译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翻译经验的总结。
《逻辑学》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 G.W.F.黑格尔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出发点,是承认在自然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存在一种作为世界本原的“绝对理念”,他的哲学体系就是对绝对理念发展过程的描述。他认为,逻辑学是研究理念本身发展的科学。当理念处于“存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本质”阶段时,他称之为客观逻辑;当理念扬弃了与“存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本质”而作为概念的概念,即作为“主观性”的概念出现时,就称之为主观逻辑。因此,《逻辑学》由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两部分组成。
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思想世界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在法家的功利世界和儒家的伦理世界之外,道家开辟出一个虚无和自然的世界。一方面以 唯止能止众止 的玄智安顿人生,一方面以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的玄德安顿世界。其独特精神和深邃智慧确立起道家在历史中国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与儒家、佛教三足鼎立,形成多元一体的思想格局。道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尤其不容低估,其哲学中包含的自由的理想、宽容的气质和节制的品格,与现代价值相契相通,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的思想资源。
《哲学原理》是笛卡尔晚年对其哲学思想进行总括和全面梳理的集大成之作,最早用拉丁文写成,于1644年出版。此后由隐修院院长克劳德 皮科(Claude Picot)将其译为法语版本,并于1647年出版。 这本书主要展示了笛卡尔是如何从他经由反思而得出的自然原理出发,一步步推出了从宇宙天体到地界万物的全部自然现象。这些自然原理与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经由认识论的怀疑而达到的确定无疑的形而上学原理相呼应,笛卡尔认为它们构成了哲学之树的 根 。而由这些数量不多的根系,可以长出物理学的 参天大树 ,并分化出医学、力学、工程学、伦理学等 枝干 。整个《哲学原理》便是对这一生长或分化过程的详细呈现。 相比于自叙传式的散文《谈谈方法》或集中于形而上学思辨与论争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哲学原理》更加完美地展现了笛卡尔思想的
《中国字 中国人》以汉字为切入点,透过汉字蕴含的中华文明的价值导向和中国人的精神气质,通俗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世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本书按照中国人立身处世、美德建设的不同层面,精选107个汉字,分成修身自律、孝老爱亲、利他成人、节俭绿色、共建共享、和合大同六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部分,每个汉字用一篇2000字左右的国学小散文,阐述汉字字形、内涵演变及其价值理念,让读者了解汉字既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也承载着人类共同价值。 朗朗上口的 百字歌 是本书的一大创新: ,修身自律(关注个人修养):人情性 志气命 仁智勇 廉谦静 习礼乐 贤而圣 第二,孝老爱亲(关注家庭幸福):孝悌友 老少敬 爱养亲 敦慕尊 谏戒让 家顺昌 第三,利他成人(关注社会道德与规范):宽惠恕 德义忠
本书由一座座 高原 组成,每一座高原都将不同的主题构成错综复杂的网络,这些主题则与众多学科关联在一起。德勒兹和加塔利将艺术、数学、地质学、生物学、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动物行为学、文学、音乐、政治理论、经济学等学科的资源转变、折叠,在此基础上,概念的地壳不断隆起,形成了稳定的地标 高原。散布于书中的 根茎 式的思维方式或许是人类历具创造力的,因为它已经触动了建筑、文学、舞蹈、电影、新媒体等众多非哲学领域的琴弦。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曾获普立兹奖(非小说类别)和美国国家图书奖(科学类别)。本书以精心设计的结构和巧妙的笔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理逻辑、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中的许多艰深的理论课题。作者尝试着在大脑科学、人工智能和数理逻辑这样的层次上将数学家哥德尔(G集)、画家艾舍尔(E异)和作曲家巴赫(B璧)嵌为一体,探讨他们作品中的共性。
作者张岱年从中国哲学固有的体系出发来研究中国哲学,全书分为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三大部分。作者指出中国哲学认为宇宙是一个变易大流,一切都在变易中,而整个宇宙是一个生生不已无穷无尽的变易历程。书中特别突出了人生论,人我和谐之道的宣示被作者认为是中国哲学的*大贡献。中国哲学中的致知论颇为简略,直截了当地承认物之外在与物之可知。 作者极为重视古代哲学概念的分析和研究,阐发精微。另外,全书引证古代哲学的原始资料极为丰富,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纯粹理性批判》在学界被公认为是康德流传最为广泛、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性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又常被称作康德的 第一批判 ,与其后的《实践理性批判》与《判断力批判》并称为康德 三大批判 ,在西方哲学发展史当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全书除了非常重要的前言和导论,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主要阐述 先验原理论 ,后一部分主要阐述 先验方法论 。贯穿全文的内容是,人们通过对理性的本身,即人类先天认知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其中一些先天的、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本源、作用、条件和界定等。
本书是美国历史学家约瑟夫 列文森久负盛誉的代表性著作。全书分为三卷,视野广阔,目光如炬,既对儒教/儒家文化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皇权、官僚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又聚焦于近现代中国在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迁以及儒教在历史进程中的沉浮,洞见迭出,启人深思,以其宏大的架构和所讨论的问题的重要性,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无法回避的经典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