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哲学史上对康德有一个著名的比喻: 蓄水池 。也就是说,康德之前的哲学都流向康德,康德之后的哲学都来自康德。二百多年来,没有一个人作为纯粹哲学家的声望能够超过康德。《康德哲学讲演录》是一部系统介绍 近世*大哲 康德哲学的著作,根据康德研究专家邓晓芒教授相关系列讲座精心整理而成。本书提纲挈领、切中肯綮地解读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并在中西文化心理的比较中展示了康德伦理学的内涵,在一个更广阔的全球视野中提出了康德哲学的世界性和当代意义。本书内容精妙、可读性强,是理解康德哲学的书。
《胡塞尔现象学》是目前国际现象学领域活跃、前沿的现象学家丹 扎哈维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作为导论不失其深刻,同时又很适合研究者和高阶爱好者,是一本既专业又易读的胡塞尔思想概述和导论。扎哈维以清晰的框架,阐述了胡赛尔的早期意向性、中期先验现象学与后期时间性和生活世界等思想,从胡塞尔哲学的整体出发,抓住胡塞尔在各个阶段的哲学中心,并阐述其中的连续性,分析胡塞尔与德国古典哲学和后期现象学家的思想关系。阅读此书,可以看出胡塞尔与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历史承接、也可以看到与弗雷格等早期分析哲学家的关联之处,及其对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哲学家思想的启发。
本书是一本科技哲学的文集,多数是关于人工智能问题的,但不限于人工智能,也涉及基因编辑,还有一篇讨论 宇宙社会学 刘慈欣设想的一个存在于科幻中的理论,虽然不是被承认的学科,但其中包含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论文有:《一个反存在的存在论问题》,《近忧远虑:人工智能的伦理学和存在论分析》,《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何以可能?》,《人工智能会是一个要命的问题吗?》,《是人的问题还是人工智能的问题? 回应博古睿研究院(Berggruen Institute)关于人工智能的问题》,《完美是好的吗?》,《人类可能会死于好事而不是坏事》,《坏可能世界与 安全声明 来自 三体 的问题》,《未来的合法限度》,《要命的不是人工智能统治世界, 而是人可能先亡于它创造的一切好事》等。书稿较为集中探讨了现代人工智能的区分、本质、危险、可能的解
本书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选翻译,为供综合大学哲学系学生学习 西方哲学史 课程用的教材,也可以供自学者参考。本书旨在为研究哲学史提供*手的材料,选录主要哲学家原著中具有代表性的段落,使初学者亦得以在教师指导下研读哲学原著中非常有必要进行研读的部分,作为基本的训练。 本书内容包括: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十八 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十九世纪俄国哲学等。
《理想国》是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 书中讨论的大多数问题都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优生学问题、节育问题、家庭解体问题、婚姻自由问题、独身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文艺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男女参政、男女参军等问题,几乎都是普通人一生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思想博大精深,几乎代表了整个希腊的文化,被英国评为*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
《长青哲学》是一部神秘主义经典选集,融合了各家各派的观点,书中摘录有埃克哈特大师、鲁米、老子以及《薄伽梵歌》、《西藏度亡经》、《金刚经》、《奥义书》等选段,作者奥尔多斯 赫胥黎按照若干主题将这些经典选段串在一起。作者认为, 长青哲学 存在于世界上所有宗教的传统知识中,其成熟的形式则出现在每一种较为高级的宗教中。在这本《长青哲学》中,赫胥黎旨在揭示为一切信仰所共有的 神圣实在 ,他以惊人的智慧和洞察力,考察了大量信仰形式,包括禅宗、印度教、道教、基督教神秘主义和伊斯兰教,研究了各种宗教传统中的精神信仰,并解释了这些信仰是如何统一在人类渴望体验神性这一共同的愿望之下的。
《实用主义》是美国的俗世圣经与官方哲学,它造就了美国气质,影响了整个世界。世间无*的真理,真理决定于实际效用,而且真理常随时代环境变迁而改变;适合于时代环境而有效用者,才是真理。实用主义是行动者、冒险家的哲学,它奠定了美国人精神和生活方式的基础。 全书收录了作者发表的八篇讲稿,不仅包含哲学,还包含心理学。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实用主义与当代哲学的关系,了解到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思想意识形态。
黑格尔以历史与逻辑一致的辩证原则和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逻辑学相统一的方式,建构了哲学*庞大、*全面的本体论哲学体系。在这个哲学体系中,黑格尔辩证法无疑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居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在理论上仍不失其重大现实意义。 黑格尔哲学研究专家邓晓芒教授在本书中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全面介绍和探讨。全书共分五讲,从黑格尔哲学的开端和黑格尔辩证法的两大起源到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一一否定,再到黑格尔辩证法的形式一一反思,*后落脚到黑格尔辩证法的逻辑学、认识论、本体论的统一。本书是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书。
赵汀阳先生在《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中指出:一个世界只要具备人性自私和资源稀缺这两个条件,世界就是一个坏的世界。人性自私和资源稀缺导致了人类生活所有值得思考和言说的悲欢故事和成败历史。在一个坏的真实世界中,最世俗而又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政治,与政治有关的大多数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关于权力与利益的问题,即人们如何获得他们能够获得的权力和利益。
《新工具/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为两卷,第一卷着重批判经院哲学的观点,提出了著名的四假象说,主张人应该是自然的解释者,只有认识并发现了自然的规律,才能征服自然,□自然的王国为人的王国。第二卷论述了归纳方法,为归纳逻辑奠定了基础。 在《新工具》中,培根提出,自然中真正存在的东西,都是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个体,哲学的目的就是研究这种规律,思想上得到真理,行动中得以自由。
《哲学论稿》是德国哲学家马丁 海德格尔在二 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后的运思之作,代表了海德格尔后 期的思想,被誉为与《存在与时间》比肩的鸿篇巨制 。本书编在《海德格尔全集》第六十五卷,因此通常 也称为 六十五卷 。这本书的全称是《哲学论稿 从本有而来》,海德格尔认为,本书的公开标题是 《哲学论稿》,而其本质性的标题是 从本有而来 。哲学界认为,本书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是哲学史 上的划时代*作。
在《欲望与利益》中,赫希曼通过对17和18世纪欧洲思想生态的田野式调查,就商业社会在兴起时如何获得道德合法性作出了新的阐释,为资本主义发生学提供了一个更加一般性的视角。 赫希曼发现,在资本主义兴起的过程中,一直在进行着一场有关人性这一概念的战争,几百年来, 人被普遍视为一个舞台,上演着理性与欲望之间惨烈而无法预见的战斗,后来则是不同欲望之间的战斗 。揭示这场战斗的剧情,回顾有关人性的辩论,就是本书的核心。 赫希曼将这一漫长的战斗描述为一个内生的过程 :17、18世纪的欧洲思想家们从欲望中分解出 利益 ,使之成为一种不同于其他欲望的特殊欲望,以用这种温和、无害的欲望来平抑和驯化其他暴力、有害的欲望。从而,利益成为沟通、平衡欲望和理性的桥梁,使欲望变成融入 理性 的欲望,使理性成为替 欲望 服
西方文化遵循的是本质,而本书为您介绍的是一种 陌生的文化 ,一种 非本质/不在场的文化 。 在西方,陌生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被全力排除或强制利用的对象,它未曾现身于本己的内在之中。那么如今呢?如今还有陌生者吗?现在人们乐于相信,大家基本上都一样。如此一来,陌生者就再次从本己的内在之中消失了。 东亚思想完全朝向内在。道则完全与世界的内在,与事物的 就是如此 ,与此地此时融合在一起。在东亚的想象世界里,没有任何事物存在于世界的内在之外。如果说道避开了确定与指称,那并不是它太高,而是因为它在流动,因为它像河流一样曲折蜿蜒。它描绘着事物的不断转化,描绘着世界的过程性。 与世界的关系并不是由作为与行动的决断、意识与反思的高光所决定。相反,人们通过退避到不在场,通过忘掉或清空自己而让它发生,就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道德原则研究》以清晰严谨的形式进行了道德分析,讨论了伦理学的主要问题。作者认为,道德研究的目的是发现道德赞美和道德谴责赖以存在的一般原则;善或恶之所以得到赞许或谴责,部分是由于人的同情,部分是由于其社会效用;效用说明了仁爱、正直、友谊、诚实之类美德的价值。作者主张一切人类行为源于自私的理论是错误的;凡有价值的东西,或是由于其有效用,或是由于其适意。
曼海姆是知识社会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是他的主要著作,是一部关于知识社会学的论著。原书初发表于1929年,1936年在美国出版了英译本。全书共分五个部分:部分是作者为英国读者撰写的介绍本书的文章;第二至第四部分论述知识社会学的主要问题,如思想、知识、意识形态、乌托邦、理性等问题;第五部分主要论述知识社会学的性质、范围、类型、研究方法等问题。本书对于我们今天分析和研究社会现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895年夏季,印度哲学家辨喜于美国纽约州的千岛公园别墅内休养期间,面对十来位学生,就各种宗教和哲学主题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演讲。内容由他甚为信任的美国弟子沃尔多女士全程记录下来,而后成书。 他用活泼亲切的语言,讲述了深藏在《奥义书》《薄伽梵歌》《瑜伽经》等印度哲学典籍中的精髓,阐述了对各大宗教的个人理解。其中许多观点在百年后的今天看来仍具有启发性和深刻性。本书既是辨喜作为哲学家一面的思想荟萃,又是他作为一个有血有肉之人的行状深描,堪称印度版的《论语》。
《物性论》为读者带来一个警告:它是想改变你的生命。许多作者相信他们的著作将使读者感到一个真实的冲击,但是很少会想象到这种野心给读者所带来的变化。 想象一下,有满足之感,并想得到一个可靠的对宇宙的理解以及生存的自然规律,从而再没有对突如其来不愉快的惊讶,没有怪物从无知的阴暗角落向我们发动攻击,而现在整个宇宙为自然规律的知识所照耀。想象没有权力、金钱、爱情甚至生命本身的野心。你应放弃所有的这些东西,一滴眼泪也不掉。你应当享受生命已经给了你的,而不应先追求这以外的东西。你应保持安详、满足和智慧。在《物性论》的末尾,卢克莱修说,你也应有像这样的一个生命。因此,这首诗并不是为炫耀其深奥聪明的观念的一部枯燥的哲学论著,更不是一位疲惫的诗人,碰着一个问题专注于把希腊哲学用拉丁诗体来表示出
本书虽然名为《黑格尔历史哲学导论》,但实际上它既与黑格尔著名的《历史哲学》没有直接关系,也不是对黑格尔庞大思想体系中的 历史哲学 的专门研究。从其内容来看,它倒更像是对黑格尔思想(当然是有关历史和政治的思想)的发生史或形成史的研究,也就是说,它侧重的是黑格尔的早期思想,即《精神现象学》产生之前的思想。只在最后一章,它才较多地涉及了黑格尔的早期思想与后期思想,尤其是与《法哲学原理》中的相关思想的关联。如果说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建立了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哲学,那么伊波利特的这本小书则阐述了黑格尔通达这种历史哲学的道路 一条漫长的 教化之路 。
20世纪初,西方音乐中调性体系解体,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成了历史的回响,在这之后,音乐前进的方向究竟在哪里?勋伯格与斯特拉文斯基等作曲家各自给出自己的解答。对此,在《新音乐的哲学》一书中,阿多诺认为,调性体系的解体是音乐、思想、历史与文化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精神在工业文化的压榨下发出的痛苦但却真实的声音。在此基础上,阿多诺认为勋伯格坚持遵循这个必然的趋势,处在 进步 一极;而斯特拉文斯基和后来的新古典主义作品,都以各自的方式力图倒退回精神在现代性出现之前的状态,这让主体在这些作品中遭到消解,因为复古意味着忽视历史为主体所带来的苦痛,忽视主体在此时此刻的感受,处在 倒退 的一极。 在阿多诺看来,进步和倒退并不必然等同好与坏,应辩证地看待。具体说来,勋伯格的毫不妥协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对
希腊哲学中,自然哲学路线的高峰之一就是原子论哲学和快乐论伦理学,而希腊化罗马时代原子论哲学和快乐论伦理学的代表就是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很喜欢写自己哲学的 概要 ,作为信众们达到心灵宁静的幸福保障。这些概要性的哲学书信和格言集构成了《自然与快乐 伊壁鸠鲁的哲学/两希文明哲学经典译丛》上编的内容。《自然与快乐 伊壁鸠鲁的哲学/两希文明哲学经典译丛》下编是罗马的伊壁鸠鲁派卢克来修的哲学长诗《万物本性论》,生动、详尽并且忠实地阐发了伊壁鸠鲁的哲学。
本书是杜威的代表作,也是整个哲学实用主义流派很重要的著作之一。在本书中,杜威提出他的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并把它称为 经验的自然主义 或 自然主义的经验论 。这种观点反对把人与经验同自然截然分开,主张确立 经验与自然 之间的连续性,由此建立一个 统一的经验整体 。
本书包含张东荪《认识论》一书以及一篇后续文章,仍以《认识论》为名,展示了张东荪的多元认识论思想及其发展。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本书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