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并收录他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百年前,张之洞尝劝学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是时,国势颓危,列强环伺,传统频遭质疑,西学新知亟亟而入。一时间,中西学并立,文史哲分家,经济、政治、社会等新学科勃兴,令国人乱花迷眼。然而,淆乱之中,自有元气淋漓之象。中华现代学术之转型正是完成于这一混沌时期,于切磋琢磨、交锋碰撞中不断前行,涌现了一大批学术名家与经典之作。而学术与思想之新变,亦带动了社会各领域的全面转型,为中华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至今?,中华现代学术已走过百余年,其问百家林立、论辩蜂起,沉浮消长瞬息万变,情势之复杂自不待言。温故而知新,述往事而思来者。《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之编纂,其意正在于此,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纳各学科学派名家名作,以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之新变,探求中华现代
学无涯也,而人之知有涯。积无量数之有涯者,以与彼无涯者相逐,而后此有涯者亦庶几与之为无涯,此即学术界不能不有学术史之原理也。苟无学术史,则凡前人之知,无以为后学之凭借,以益求进步。而后学所穷力尽气以求得之者,或即前人之所得焉,或即前人之前已得而复舍者焉。不惟此也,前人求知之法,亦无以资后学之考鉴,以益求精密。而后学所穷力尽气以相求者,犹是前人粗简之法焉,或转即前人业已嬗蜕之法焉。故学术史甚重要。一切现象,无不随时代而有迁流,有孳乳。而精神界之现象,迁流之速,孳乳之繁,尤不知若干倍蓰于自然界。而吾人所凭借以为知者,又不能有外于此迁流、孳乳之系统。故精神科学史尤重要。吾国夙重伦理学,而至今顾尚无伦理学史。迩际伦理界怀疑时代之托始,异方学说之分道而输入者,如磐如烛,几有互相冲突之
本书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主导位置,它不仅影响了华人的思想及言行举止,也成功地影响了东南亚许多国家的人民,成为他们国家文化中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了儒家文化圈。 本书从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之间的互相消长与冲突入手,向读者全面展示了中华传统伦理道德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指出传统儒家伦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充实和改造自己,并逐渐成为我们民族进一步发展、繁荣的动力资源之一。
本书对社会理论中的主要论争进行了仔细的考察,展示了为什么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科学主义和相对主义等这些矛盾对立体并不成立。通过抨击当代理论中现代和后现代等观念的核心地位,托马斯·奥斯本提出,社会理论的恰当主题应该是启蒙。传统的做法是将社会理论放在由法国先哲及其他人所建构的启蒙价值体系中加以考察。托马斯·奥斯本的做法与此不同,他雄辩地指出,应当将启蒙当作一种伦理状态,而且应该把知识分子视为特殊批判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本书中,作者探讨了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科学能否存在,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逻辑方法才能推进道德科学的发展,以便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为此作者辨析了因果关系和必然性,广泛考查了科学的一般逻辑在道德和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并特别强调从历史概括中引出的经验规律必须能从人性科学中演绎出来。
改变金融失序状态,顺应金融社会发展要求,需要建立相应的金融伦理规范。然而,现代金融的技术革命在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的同时,遮蔽了金融的价值取向和主体德性问题,伦理资源供求矛盾成为了制约现代金融持续而健康发展的现实难题。本书把金融体系视为伦理实体,通过对金融体系内部客观存在的伦理关系的分析和反思,从理论上探讨了建立合理金融秩序的伦理基础,并根据金融发展从宏观到微观,道德发展从他律到自律的逻辑,初步建立了包括金融制度伦理、金融市场伦理、金融机构伦理和金融个体道德的金融伦理理论架构和相应的伦理原则规范体系。本书对各层次金融伦理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跨学科研究,并结合我国金融发展实际,提出了综合运用价值引导机制、制度强制机制、文化提升机制和教育疏导机制优化金融伦理秩序的现实路径。由此,
警察(及警察机关)作为国家的统治工具和暴力机关,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与国家相伴始终的。为了使警察能够更好地执行国家公权的职能,历史上的统治者早已对警察的权利义务及其职能都有相当清晰的定位,而且学者们也时常对警察进行深层次的学术思考,比如,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就有过很有意思的关于警察的演讲。至于后来从各个不同角度对警察的各种观察和理论著述,自然是不一而足的了。 本书从警察权力的伦理分析开始,富有逻辑的逐次递进到对警察制度的伦理考察、对警察行为之道德纬度的解剖、对警察个体道德的阐释、对警察道德培育的建言以及对警察道德与和谐社会建构之关联性的揭示,具有很强的理论创新意义。
如果民意测验表明公众不信任媒体并认为新闻自由被限制,这并不奇怪。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法国人认为记者有独立的自由。美国报纸协会的一篇社论曾指出:“美国人正逐渐得出一致看法,即新闻有倾向,有背景的强力人物或强力组织能够封杀或操纵报道。”公众各阶层对媒体提供的各种娱乐节目表示强烈的不满。 现在的新闻传媒业要比以前好多了,人们却不断指责新闻传媒业的每一次过失。看过一些十九世纪的日报,或扫过几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电视屏幕,或读过一些当代批评文章的人,都能看到新闻传媒业的这种发展过程。较之过去,现在新闻传媒业确实有了进步,不过,其现状仍很平庸。 过去,很多人做自己的事情可以不需要媒体,而现在,即使在乡村,人们已经不是需不需要媒体,而是离不开好的媒体。 人们对目前的这种改变并不满意,这
《孝是大幸福》编著者高路。 孝敬父母,幸福自己。 《孝是大幸福》分为三个部分:一、什么是孝道;二、孝道的意义;三、孝道在今天。书末附有《孝 经》全文,文白对照。 尽孝的*受益者是子女自己:从继承方面看,子女是父母终其一生所积累的物质财富、人际关系、 经验教训的继承者,从快乐方面看,尽孝是一个体验天伦之乐、成人之乐、自由之乐的过程,这样的愉悦 及其带来的幸福感是其他活动难以企及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从价值观方面看,孝道是树立心灵依托的一 个途径。 孝道的根子牢牢地扎在人性中、民族性中,为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所必需。今天的孝道保留下来的是 亲情。对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而言,亲情表达的是一种终关怀,终价值,是自我的安身立命之所。 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