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20世纪于西学传播厥功至伟的商务印书馆决定推出《科学史译丛》,继续深化这场虽已持续数百年但还远未结束的西学东渐运动。西方科学史著作汗牛充栋,限于编者对科学史价值的理解,《科学史译丛》的著作遴选会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科学现象置于西方文明的大背景中,从思想史和观念史角度切入,探讨人、神和自然的关系变迁背后折射出的世界观转变以及现代世界观的形成,着力揭示科学所植根的哲学、宗教及文化等思想渊源。 二、注重科学与人类意义和道德价值的关系。在现代以前,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很少脱离对宇宙本性的理解,但后来科学领域与道德、宗教领域逐渐分离。研究这种分离过程如何发生,必将启发对当代各种问题的思考。 三、注重对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和批判。在西方历史上,科学技术绝非
在这个世纪,人类获得的知识被传播到了空前广阔的范围内,而且还应用到了每一个可能的方面,以期改善人类的生活。这个时代的一切理智和道德的力量都被套到人类进步的战车之上,这是前所未有的。不幸而真实的是,实际取得的成就远不如人文主义运动领袖们所付出的努力。黑暗和压迫势力处处设防,很难驱除。人文主义的倡导者时时受到阻挠和迫害,他们的著作被当政者查禁或销毁。但是,他们从不沉默,从不消沉。他们越来越响亮地喊出苦难人类的呼声。这呼声在广大的地域引起反响。震撼了专制的基础,耶利哥城的围墙倒坍了。
`
本书是中国历是出现的评述小人“智慧”的专著,作者冯道可称得上官场上一个真正独一无二的奇迹。由于作者特殊经历和小人视角,此书便来的有些份量,用曾国蕃的话说:“一部《荣枯鉴》,道尽小人之秘技,人生之荣枯,它使小人汗颜,君子惊悚……”其实,从《荣枯鉴》中可以发现,小人不是“惹不起”就能“躲得起”的,小人并非不可战胜的,小人的秘迹是有迹可循的,可以破解的,只有了解他,才可战胜他;洞悉其奸,才能防范在先,这是一部《荣枯鉴》给我们的启发。《荣枯鉴》提供给人们的只是审视小人的一个独特的视角,至于如何定义小人、如何防范小人、并终战胜小人、读者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小人已经困扰了我们几千年,何不让我们也集中一下智慧和精力研究一下小人,给小人也制造一些麻烦,正如余秋雨说的:“研究小人是为了
本书基于认知哲学,以人物思想为主线,探讨了30位著名任职科学家、认知哲学家、认知心理学家和认知语言学家关于认知、意识、思维、智能、表征等的本体论,认知论与方法论,具体表现为认知发展观、认知模型观和认知表征观,认知发展观包括认知规律、语言认知、生态认知、因果认知、语义认知、社会认知、生成认知、具身认知、延展认知等思想与方法;认知模型观包括语境认知模型、时空同构模型、隐喻模型、知识表征模型、文化认知模型等观点与方法;认知表征观包括潜意识表征、记忆表征、人机交互表征、知觉表征、框架表征、心灵设计等观念与方法。这三部分构成了认知哲学的主要内容。
本书在追踪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前沿的基础上,首次全面阐述了哲学与认知科学在相伴相生60年的互动发展中形成的“双向挑战效应”。这一判断以争论的视角极大地丰富了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研究的问题域,展现了分析哲学家和现象学家在认知科学的旗帜下的协同共进,必将推进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跨学科的对话与合作。全书在“审慎的涉身—延展认知”的框架下建构“紧致的心智—认知架构”,面向传统哲学中的意识本体论、感知行动关系、语义学、认识论、伦理学、科学哲学、元哲学的主要问题考察了哲学与认知科学的交锋和互鉴,并回应了未来**“扶手椅”方法论的哲学究竟何为。
阿尔文·戈德曼编著的《认知科学的哲学应用》一书属于认知科学与哲学的交叉研究,主要是用认知科学的方法与思路讨论哲学中的传统问题,是一本了解哲学基本问题与认知科学方法的入门读物。该书是西方英语世界较早涉及这一领域的著作,已被译成德语、意大利语、韩语等多种语言。该书对于读者理解哲学与认知科学中的问题及其交叉有着重要意义,也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中相关领域知识的普及性读物。
《黄龙宗简史》全面阐述了黄龙宗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渊源、哲学观点、思想方法、门庭设施,梳理了北宋至清的传承脉络、流传分布、禅师状况,同时于几十种灯录中,有目的地选择了极具代表性的宗谱吊图,一次将黄龙宗弟子从七宗中挑选出来。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期待着一本关于科学哲学的新的深刻而清晰的导论书,本书的出版为有关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近乎理想的文本。本书通过富有智慧的例证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世界的兴趣。 亚历山大·伯德对于诸如科学定律的本质这样一些受到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概念性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同时把它们同我们关于那些规律的知识这样一些认识论问题相对照并联系在一起。自然规律、自然种类、说明、理论、实在论、说明推论、归纳、反归纳主义、概率、科学方法与进步等问题,都在这样一种敏锐的洞察力中获得了清晰的说明,并且被不知不觉地传达给了那些对于由人类最富有智慧的头脑所提出来的问题具有深刻理解力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