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 1893),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历史文化学派的奠基者和领袖人物,被称为 批评家心目中的拿破仑 。他的艺术哲学对19世纪的文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者简介: 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我不想在此对我的译文作任何阐释。因为我的阐释是我的,而不是奥修的。更何况,如果我的翻译未能成功地传达出奥修的信息,那么翻译之外的阐释又于事何补呢? 唯一需要说明的是,《探寻》有10讲,而我事实上只译了9个章节,因为其中一讲是纯粹的静默,一个长长的Interlude。 奥修对于人的影响决非仅靠言语完成,而是以其整个存在完成的。他那清明的心境,他的目光、他的姿势、他的微笑、他的声音、节奏乃至停顿,无不散发出一种神秘的,不可言喻的能量, 它们完全在一个语言从未达到的空间。就象一棵在微风中散播着清芬的大树。 奥修
《郭贵春文集(第4卷语言哲学研究)(精)》以20世纪哲学发展中的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修辞学转向三次运动为背景,通过研究语言哲学和科学哲学中语境相关的问题,彰显语境在语言哲学、科学哲学问题阐释等方面
从影响面和程度上说,非存在问题尽管没有存在问题所具有的那种恒久性、持续性和世界性,但同样是一个有着深远学理意义和不可替代作用,并事实上受到了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广泛而高度关注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古印度、古希腊、中世纪的欧洲以及19世纪以后的欧美尤为突出。鉴于这一研究相对薄弱,高新民、汪波编著的《非存在研究(套装上下册)》将对之作出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当然,限于篇幅,也为了突出重点,本书将在尽可能顾及上述地域非存在研究的历史和逻辑发展的连贯性、完整性的同时,努力把重点放在对其中重要的、有丰富思想内涵的非存在论或有无之辩的尽可能深人的考察之上,并作抛砖引玉的思考。
在科技、全球化、人口和寿命、社会、能源五大力量的影响下,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年代,如果不加干预,任其自由发展,人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将变得破碎、孤立,许多人被边缘化,过着贫困的生活。作者描述了需要人们精心打造的未来积极的工作状态:共同创造、同理心和平衡的工作生活、微型创业,为此需要3项转变:从肤浅的通才到精通的专家、从孤立的竞争者到创造性的连接者、从贪婪的消费者到充满激情的生产者。《转变:未来社会工作岗位需求变化及应对策略》展示了一幅现实的未来工作画面,帮助读者现在就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从而抓住机遇,做一名幸福、成功的工作者。
本书以20世纪哲学发展中的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修辞学转向三次运动为背景,通过研究语言哲学和科学哲学中语境相关的问题,彰显语境在语言哲学、科学哲学问题阐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BR》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语义分析方法、语用分析方法发展历史和内在逻辑的梳理,以及从语义分析方法、修辞分析和隐喻分析方法的视角提炼并求解规则遵循等重要命题,以此在语境平台上统一语形、语义、语用分析,彰显语境分析方法的本质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