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探究的是意义构建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即连接心理空间的种种映现。本书指出,语言和思维组织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认知运作从根本上讲是统一的,其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书中关注的认知运作包括跨空间映现、可及和扩散原则、通过视角和焦点转换而进行的空间追踪、匹配、结构投射和概念整合等。同时,本书认为,语言并非是对这些运作的编码,而是在语境的作用下提供极少的线索和提示来唤起这些认知构建。 本书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适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认知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者和研究者阅读参考。
翁贝尔托·埃科,著名文艺理论家、小说家,当代西方公认的符号学大师。现任教于意大利波洛尼亚大学,并兼任国际符号学协会秘书长。《符号学和语言哲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书由作者于1976年至1980年间为《埃伊那乌迪百科全书》所撰写的关于符号学的五个条目组成,并结合本书出版时(1984年)的学术发展情况,对结构和内容进行了全面整理和调整。全书共五章,每一章分别考察了当前西方关于符号学争论的主要的一个问题:符号,意义,隐喻,象征和代码,并以历史和观点对他们逐一予以再认识。这五个论题,过去是、现在也还是语言哲学的中心论题。本书充分利用了从亚里斯多德到罗兰·巴特的理论成就,同时也对后结构主义等理论的偏颇进行了批判,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本书根据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特别是解释学的方法分析中国古代的哲学著作,研究中国古代的语言和逻辑,对老子、庄子、墨子、公孙龙等诸家学派的思想都有所涉及。作者发瑞中国古代思想中,语言哲学问题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与汉语本身的特点有关;现代逻辑仍然是一种可以用来分析中国哲学思想的有效工具。
日常言语哲学建立在拒绝心理化和意指神话的基础上,建立在始终关注自然语言的经验性的基础上。本书通过对“构成性规则”、“满足条件”等概念、对非言辞行为的精神维度学说、对语言与命题内容的区分、对形式化地位的批评分析,回答了维特根斯坦和奥斯汀提出的种种问题。
本书中译本先在台湾时报出版有限公司出繁体版(1993年),后在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简体版(1997年)。原来的翻译是根据德文单行本(1986年版)进行的。近几年来,译者断断续续地在电脑里根据全集版(1985年版)对译文进行修订加工。这次得以集中一段时间,对译本作了全面的整理,不少地方几近重译。 在修订过程中,译者也新增了不少译注,希望对读者的理解有所帮助。此外,原译本正文中有过多的译名附文,如:“大道”(Er-eignis)、“道说”(Sage)等,此次校译时本着节约原则作了处理,或部分删除,或部分纳入译注中,为的是让读者在阅读时不至于遇到太多的磕磕碰碰。但有必要的附文仍予以保留,少数地方甚至作了增加。凡此种种,同样也是为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书中出现的海德格尔思想的基本词语Ereignis,我原译之为“大道”,在其他几个译本中现已统一改
本书中译本先在台湾时报出版有限公司出繁体版(1993年),后在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简体版(1997年)。原来的翻译是根据德文单行本(1986年版)进行的。近几年来,译者断断续续地在电脑里根据全集版(1985年版)对译文进行修订加工。这次得以集中一段时间,对译本作了全面的整理,不少地方几近重译。 在修订过程中,译者也新增了不少译注,希望对读者的理解有所帮助。此外,原译本正文中有过多的译名附文,如:“大道”(Er-eignis)、“道说”(Sage)等,此次校译时本着节约原则作了处理,或部分删除,或部分纳入译注中,为的是让读者在阅读时不至于遇到太多的磕磕碰碰。但有必要的附文仍予以保留,少数地方甚至作了增加。凡此种种,同样也是为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书中出现的海德格尔思想的基本词语Ereignis,我原译之为“大道”,在其他几个
暂无内容简介。。。。。。
约翰·塞(1932- )是当代美国*影响的、以研究语言哲学问题著称的分析哲学家、美人文科学院院士。本书是一本简明通俗的哲学著作、但它既不是各种哲学问题的概览,也不是哲学问题的简史,而是概括了塞尔40余年来研究成果的重要哲学著作。本书对心灵、语言和社会实在的结构性特征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依存关系进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它们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当代美英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往往拘泥于命题、语词的研究,而忽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使语言哲学也开始回归到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且,塞尔在本书中吸取了现代科学,特别是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以及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充实了理论论述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分析哲学的传统框架。
《语言主义》是一部科学论著。由本论和精论两部分构成。通过符号学,明确了符号学与物的关系,分析了物的形式和语义;建立了物质世界与符号学的同构联系,揭示了物质世界的语言属性;建立的广义语言、物语、媒语等理论和概念,为语言进一步科学化、数学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明确了研究方向。
《反纯粹理性:论宗教、语言和历史文选》是关于研究的专著,书中按主题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 人性、语言和历史 ,摘录收取了赫尔德《又一种历史哲学》、《历史哲学思想》、《论语言的起源》等著作的精华章节;而赫尔德关于神话、民族宗教、一般宗教哲学的重要思想,在第二部分 神话和宗教 中都有体现;第三部分 神与自然 中,收录了《人类最古老的文献》、《论神,对话数篇》等著作的重要片段,以及最能体现赫尔德宗教哲学思想的几篇书信;《反纯粹理性:论宗教、语言和历史文选》的第四部分 文学与《圣经》 ,摘录了赫尔德的文学研究著作和《圣经》解经学著作,其中后者也可以归于他的一般神学和宗教学思想;第五部分 基督教和神学 ,则更多的是作为牧师、教会中人和神学导师的赫尔德,对德国的宗教事务和神学学术状况发表议论。
本书按主题分为五部分,部分是“人性、语言和历史”,摘录收取了赫尔德《又一种历史哲学》、《历史哲学思想》、《论语言的起源》等著作的精华章节,也是为本书奠定基调的一些文字。而赫尔德关于神话、民族宗教、一般宗教哲学的重要思想,在第二部分“神话和宗教”中都有体现。第三部分“神与自然”中,收录了《人类古老的文献》、《论神,对话数篇》等著作的重要片段,以及能体现赫尔德宗教哲学思想的几篇书信。本书的第四部分“文学与《圣经》”,摘录了赫尔德的文学研究著作和《圣经》解经学著作,其中后者也可以归于他的一般神学和宗教学思想。第五部分“基督教和神学”,则更多的是作为牧师、教会中人和神学导师的赫尔德,对德国的宗教事务和神学学术状况发表议论。这五部分划分可以帮助 读者在赫尔德纷繁浩大的著述中把握几条主要
一 从逻辑和语言的观点看这项研究有重大学术价值,因为:奎因是当代著名的分析哲学家逻辑实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对60年代后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落与分析哲学的实用主义化有重大影响,在西方哲学界与罗素、 卡尔纳普等人齐名。 本书的突出特点在于:作者认为,奎因哲学以自然主义哲学观为基点,以一阶逻辑为背景框架,以自然主义语言观和行为主义意义论为理论基础,以语言学习或指称的心理发生学为研究主题,力图按照奎因哲学的内在逻辑把它作为一个完整体系加以考察。取材丰富,分析细致 ,评述中肯,是我国哲学界部相当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奎 因哲学的专著。
本书通过分析相对主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如“典范”、“语言”、“理性”等,尝试从根本上来说明相对主义是不成立的。首先“典范”不是拉卡托斯所理解的“硬核说”式的,而可以是其要素间具有“家族相似性”。所以典范是可供我们学习的范例,而非阻碍。其次,语言之间“不可通约”并不意味着沟通的彻底崩溃。真正的双语人可以实现跨典范的理解,语言内部的创生能力也能够克服“不可翻译”。后理性未必是层状结构,而可以是网状模型,所以价值观层面的争议也可以理性地讨论。而且理性概念所蕴含的批判性,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典范始终进行批判反思,并使之更具开放性。作为案例研究,本书也讨论了中国科学的传统、语言与理性等问题,并和西方科学传统做了比较研究。本书主要面向涉猎哲学领域的工作人员以及有相关学术兴趣的读者。
本书对语言的结构、表达、理解进行了研究,提出语言结构的重组是语言创新,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先通过语言结构的现有限定性来推断出创新的可能性,在放到实践中找语料进行检验。本书是丛书《语言与传播丛书》中的一本,本丛书现已出版《处处放光彩--成功广告语访谈录》、《语言以人为本——第三轮语言哲学对话》、《对面——著名播音员主持人访谈录》、《留心各种语言》、《幽默与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和《语言是大海》。
本教材共13章,比较全面地介绍语言交际理论、方法和交际策略,传授如何实现有效表达和倾听,具体阐述日常交际礼仪与涉外交际礼仪,并对如何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作了重点介绍。理论方法与实际案例结合,知识介绍与能力培养并重,是本书两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