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孟子》的讲记。作者采用 经史合参 的方法,以《孟子》的原文为 经 ,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人物活动为 史 ,并配合其他种种历史故事和社会现象,对孟子立身处世的人格及其思想影响,做了透彻的讲述。使读者能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轻松而又深刻地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习,增长文史知识,获取人生智慧。书末附有历代《孟子》研究书目。
《孟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儒家典籍。孟子生于战国时代,他继承了孔子的精神,始终为人伦正义,为道德政治奔走呼号。所以在《孟子》书中所记述的,不仅是为政的原理准则,更是人人身心道德修养的基本。 《万章》是《孟子》一书七篇中*短的一篇,但也是*引人入胜的一篇。孟子与万章师生二人,针对许多话题,展开连串针锋相对的妙问妙答,问答犀利又充满禅机,内容所涉及的,有些更是数千年来炎黄子孙心中的疑问。《万章》上下两篇,主要在阐述君道、臣道、师道、友道,以及士大夫、知识分子立身处世、做人做事的大原则,也就是所谓的伦理之道、人伦之道。 《孟子与万章》是南怀瑾先生关于《万章》篇的讲记。南怀瑾先生带领大家深入研读并解析孔孟思想的原义,令读者对于诸多问题豁然开朗。
Array
《大学 中庸诵读本》(附《孝经》)(插图版)是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配套读本 之一,专为4 12岁的青少年儿童编写,我们依据版本收录《大学》《中庸》《孝经》全文,并附有拼音,对难字、难词、难句做了精炼、准确、易懂的注释,同时,配有大量与文字密切关联的图片,让读者在愉悦的审美中,品味经典的魅力。
《孟子诵读本》(插图版)是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配套读本 之一,专为4 12岁的青少年儿童编写,我们依据版本收录《孟子》全文,并附有拼音,对难字、难词、难句做了精炼、准确、易懂的注释,同时,配有大量与文字密切关联的图片,让读者在愉悦的审美中,品味经典的魅力。
《孟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儒家典籍,也是研究孟子生平事迹及其学说*重要的资料。孟子生于战国时代,他继承了孔子的精神,始终为人伦正义、为道德政治奔走呼号。所以在《孟子》书中所记述的,不仅是为政的原理准则,更是人人身心道德修养的基本。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关于《孟子》的讲记。《公孙丑》篇属于《孟子》的第二篇,分为上下两部分,记载了孟子与弟子公孙丑之间的谈话,大部分内容发生在齐湣王当政时期。《孟子 公孙丑》篇记录了孟子的政治观点、治国思想以及政治活动,涉及孔子、周公等众多历史人物以及当时各种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并论及中国文化的诸多问题。
《孟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儒家典籍,也是研究孟子生平事迹及其学说*重要的资料。孟子生于战国时代,他继承了孔子的精神,始终为人伦正义,为道德政治奔走呼号。所以在《孟子》书中所记述的,不仅是为政的原理准则,更是人人身心道德修养的基本。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关于《孟子》的讲记。从《离娄》这章开始,属于《孟子》的下半部,发挥孔子思想的精神,具体而微,并且深入又广阔地阐释了中华悠久的文化传统。其中讲到做人做事的规范,君臣、父子之道及礼的问题等,*重要的是--如何成为一个有品有格的人。
家训,是古人对家人以及子孙后代的告诫、约束形式。历代家训往往以简明扼要又朗朗上口的方式, 讲明劝善戒恶的处世之道。《朱子家训》全文仅三百余字,却堪称字字珠玑。 《朱子家礼》之所以称为 家礼 ,并不是说这些礼仪规范的内容与使用范围,仅仅限于朱氏家人以及子孙后代,朱子的本意是为宋代当时的人提供一个家庭基本礼仪范本。《朱子家礼》影响极为深远,由南宋经过元明清与中华民国时期,至今在汉文化地区的各地风俗习惯里面都还能辨识出《朱子家礼》所产生的影响。 家礼 的 家 ,主要有三层意思:第一是这些礼仪的内容主要限于家事;第二是这些礼仪的主要适用对象为家族人众;第三层意思则与国相对,意思说这些礼仪并非由国家(或朝廷)所确立或认可的国家礼制,而十分接近现代所说的 民间 。 《朱子家训 朱子家礼》读本分为原文、
本丛书原为陈平原先生应香港三联之约编就,并于2008年在香港出版繁体字版,反响颇佳。因为发行等方面的限制,丛书少为大陆读者所见,实在是一个不小的缺憾。蒙香港三联授权,我社今特推出简体字版,但愿对大陆读书界是一种补偿。 陈平原先生曾为本丛书香港三联版撰有总序,略述丛书的编选宗旨和出版的因缘际会,无不精妙绝伦,现移用原序中若干隽语,以为简体版弁言,希望于读者诸君有所助益。 “与当今中国学界之极力推崇‘专著’不同”,陈平原先生坦言:“我欣赏精彩的单篇论文;就连自家买书,也都更看好篇幅不大的专题文集,而不是叠床架屋的高头讲章。前年撰一《怀念‘小书’》的短文,提及‘现在的学术书,之所以越写越厚,有的是专业论述的需要,但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剪裁,以众多陈陈相因的史料或套语来充数’。
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成立于1949年。1977年,设立了 新亚学术讲座基金 ,目标是每年邀请中外杰出学人做系列公开演讲,切磋学问,交流思想。1978年, 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首先成立,之后三十年,每年一次邀请著名学者到院主持讲座,成为学院的盛事。凡有书稿者,均整理出版,形成了这套系列读本。 全稿以当代新儒家的观点来清理儒学的三期发展,即先秦、宋明与当代。细读全书,当能认识到儒学中那天人贯通的宇宙情怀、宗教精神,如何在历史的步步发展中形成、反省与善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学与政治》主要内容包括汉初儒学的复兴, 春秋大一统 天下之常道 新儒学的空前繁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我注六经 与 六经注我 ,东汉末期儒学的衰落与学术的多元发展。
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一一三○-一二○○年)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朱熹祖述二程的观点和做法,特别尊崇孟子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使之与论语并列。认为大学中“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者合起来,代表了由孔子经过曾参、子思传到孟子这样一个儒家道统,而二程和自己则是这一久已中断的道统的继承、发扬者。他为四者分别作了注释,对大学还区分了经传并重新编排了章节,作为一套书同时刊行,称为四子(朱文公文集卷八二有书临漳所刊四子后一篇,又朱子语类卷一。五云“四子,六经之阶梯”):大学、中庸的注释称“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引用二程、程门弟子及其他人的说法较多,称“集注”。后人合称之为
本书是 儒家的故事 系列第二种。主要遴选并解读涉及两汉儒家历史的重要古文资料(经学),所述涉及儒家重要历史人物。以史籍为依据,以各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为主线,包括董仲舒、班固、贾谊、扬雄、王充、郑玄等人,也涉及受儒家影响颇深的政治人物,如汉武帝、光武帝、新帝等人。将古文经典的学习与学习历史的探寻结合在一起,儒学在两汉的历史发展,在历史故事中呈现出来。
钟泰(1888 1979)为现代学术思想大家,毕生致力于先儒哲理之学,尤精周秦诸子,下及宋明理学,融会贯通,博采众长,成一家言。2021年末,《钟泰著作集》出版。今次分批出版单行本,以应大众之需。第二批包括《庄子发微》《春秋通义》《荀注订补》三种。 儒家自孔子后,以孟、荀为两大宗。宋人推尊孟子,荀书于孟子不无龃龉,故治之者少,清前唯有唐杨倞注本。清代有《荀子集解》《荀子考证》,收治荀者十数家言,荀学乃得大进。诸家喜纠杨氏之误,然有杨氏不误而诸家实误者,有虽正其误而言未切者,有双方均未及者,钟泰一一标出,并下己意,训诂义理并重,成《荀注订补》一书,荀学精微处乃得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