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没有目的,如不去往何方的旅行。因为充满希望的旅途胜过终点的到达。 禅 这一古老玄奥的学说对现代生活还有何意义?这本风靡全球60余年的一代经典《禅之道》带你探索禅的世界,体会禅的 无为 自足 对焦虑不安的现代生活的启示意义 自我和世界、现在与未来的对立消失,束缚得以解脱,开放身心,活在当下。 《禅之道》初版于1957年,是西方哲学家阿伦 瓦兹众多著作中影响深远的经典长销之作,其观点透彻,条理清晰,适宜普通读者入门阅读。书中既有对于禅思想的全面阐述,也有将禅应用于生活和艺术领域的实践指导。 全书围绕 禅 这一主题,上承 背景和历史 ,下启 原理和实践 。 上篇追溯禅与道家、佛教的渊源,深入阐述与禅的诞生密切关联的《易经》、老子、庄子、列子、印度教和大乘佛教的主要思想,并细致梳理禅宗的历史传
本书是为那些在宗教研究领域仅有一点或毫无基础的学生们准备的。全书分为 基本宗教 起源于印度的宗教 起源于中国和日本的宗教 起源于中东的宗教 四部分,广泛地覆盖了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宗教。每一部分之下的各章分别介绍各个宗教的教义、伦理价值观、礼仪及其发展历史,以及它们在与现代性的碰撞中产生的问题。 本书介绍*基本的宗教知识,既不刻意剪短或简化各个宗教,也不会过深探讨专业的细节。原始文献的大量引用使得本书可以更好地呈现宗教传统的原貌;对当今宗教现状的描绘则相当得益于马克 伍德沃德的写作 后者利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自己与佛教徒、穆斯林等不同人群相处的经历,对本书进行了更加周密的编辑,并对其中宗教现状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更新,使这本书更加全面、易读。
《心经》是三藏圣典中流传极广、被人持诵讲解比较多的一部大乘经典,使用较多的译本为玄奘大师所译。虽仅二百六十个字,但涵义丰富,译笔精练、流畅而优美。圣严法师称其为 遇浅即浅,逢深则深 的 好经 。 喧嚣的世界,如水中月、空中云,如何放下颠倒虚妄,透过无常的现象,发现缘起性空的人生真谛,达到花开莲现,花落莲成的自在境界。滚滚红尘中,如何摆脱烦恼万分的生存状态,去我执,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苦由心生,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妨在《心经》中寻找。让我们跟随北大国学研修班非常受欢迎主讲楼宇烈教授,体悟《心经》,祛除内心的一切苦,寻找全新的生命空间。
印度经典的古老哲学著作,用散文或韵文阐发印度教古老的吠陀文献的思辨著作。已知的奥义书约有108种之多,记载印度教历代导师和圣人的观点。 奥义书 顾名思义,即具有深刻含义的典籍,是千年不衰的印度圣书。不仅是古代印度圣贤对弟子进行传道授业的秘传,而且是印度人思考自我和宇宙的源泉。印度的宗教哲学多是从奥义书发展而来,千百年来对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有印度的《论语》和东方的《沉思录》之誉。该书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根本经典,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祭祀活动和修行生活,体现了典型的东方思维方式以及印度的伦理道德规范。
《次第花开》是希阿荣博堪布所写的心灵随笔集,这些随笔以现代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为我们娓娓道来心灵世界应有的美好境界。 书中内容与我们当下的身心活动密切相关,如平日遇到的问题、面对的苦恼和困惑、自己的情绪、感受或反应等,因而本书就像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时候,给我们以鼓励和启发。 书中处处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芒,堪布睿智柔和的文字,朴实生动的开示,帮助我们坦然地面对心的本性,并从各种困惑中解脱出来,获得重塑心灵世界的力量。
奥义书是用梵文写成的一组古印度哲学文本的统称,它们对印度古代宗教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瑜伽哲学形成的基础。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声称,奥义书是 人类智慧的产物 。其核心内容就是探讨世界的终极奥秘和人的本质,倡导个人去深入了解自我,遵循世代相传的智慧,过一种健康的、注重精神修养的生活。 本书选取了其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九种奥义书。不仅有针对奥义书原文本的翻译,还附有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相对容易阅读的简明可靠的注释。并就冥想技巧提供了一些精妙的指导意见,对瑜伽修习者很有裨益。
本书以传统社会的古人和被打上犹太﹣基督教烙印的现代人对自我存在的不同认识入手,参考了数量惊人的古代文化习俗与学术研究著作,展现原始宗教文化的宗教表达和活动,分析理解其背后的哲学观念。伊利亚德认为,永恒回归的神话及永恒回归的模式,是一切宗教、仪式和神话的一个基本的主体和模式,是初民对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中一切循环变异现象的神话史概括和总结。理解 永恒回归 模式,有助于丰富我们对于人类存在位置的想象,也有助于为现代人摆脱身处历史时间的困境提供某种精神方案。
行走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行走,坐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坐下,躺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躺下 无论身体是何种姿势,修行者都应当对此有所觉知。如此修习,修行者才能观照内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
宗教社会学所要研究的并不是宗教现象的本质,而是因宗教而激发的行为,因为此种行为乃是以特殊的经验及宗教特有的观念与目标为基础。因此,基于宗教意识的有意义的行为方为社会学家所应加以研究的。韦伯的研究重点首在宗教行为对于伦理与经济的影响,其次则在于对政治与教育的影响。 虽然韦伯的社会学研究生涯是以经济领域的省思为起点,如果以我们所知的韦伯作品为判断依据,则宗教社会学是其晚年的研究中心所在。宗教社会学中,韦伯的研究举足轻重,尤其在比较宗教社会学方面的学术水准,其奠基地位举世公认!
万事万物,始于心,终于心!禅者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 《禅者的初心》是铃木俊隆的美国弟子整理他坐禅时的演讲辑录,从坐禅的姿势,谈到色空观,谈到无,谈到忠于自己的初心,指导人们在生活中如何修行,鼓励读者去实现自己的真实本性和禅心。当心灵不再渴盼外物,它就总是丰盈的。多放下一些,会更加清净、从容一些。在混沌的世界里保持一颗澄明清澈的初心,在嘈杂的环境中寻得一处心灵的栖息地。 如果你开始禅修,那么你也将开始欣赏自己的初心,这就是禅者的秘密。
中國古代,巫者執掌交通鬼神,其本身雖不具超乎自然的力量,但古人相信巫者可藉鬼神之力以成諸事。古代巫者的主要活動,可分爲交通鬼神、醫療巫術、救災巫術、生產巫術、求子生育、建築巫術、喪葬巫術、祝詛放蠱、神明裁判等九項。 本書選取筆者近年來發表的若干篇文章,以甲骨文、銅器銘文、盟書材料、簡牘材料、帛書材料等古文字材料爲第一手研究資料,輔以考古遺物與其他傳統文獻典籍,主要運用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討論各種出土文獻資料所見與早期中國巫術相關的內容,進而考察其特徵。各章中亦附若干圖表,以備參考。
本书是一部以幽冥之旅为研究对象的奇异之作。所谓 幽冥之旅 ,在本书中是指相信灵魂存在的各种宗教和神学传统。在作者看来,这是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感知世界的一种方法。在分析方法上,作者使用控制论、物理学、文学理论 精神分析、认知理论、神经生理学、数学、人种学以及认知论上的发现,分析相似和相异的历史材料,考察科学与文学、人种论与哲学、历史和体制,以及不同类型的人物如玻尔与博尔赫斯、爱因斯坦与吉尔伽美什等,通过概览不同材料所记载和不同人物描述的共通的 幽冥之旅 ,借以阐释传统宗教和神学如何通过这种方法来统驭感知精神世界并进而介入物质世界。
本书是一部集古籍整理和理论阐述以及实用指导为一体的中医导引养生书。全书分为两部分,*部分对于古本《达摩易筋经》的一种完善的版本 衙门藏本 进行整理、注释。第二部分系作者根据自己的传承和多年的实践经验,详细讲解易筋经的中医导引理论、习练方法,辅以完整的演练指导图解,并附赠挂图。通过扫描封底二维码可观看严慰冰本人演示的教学视频。 本书于2009年首次出版后即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中医药科普著作奖 ,十年间不断重版,本书作者严慰冰所传承的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 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此次对原版进行了文字修订,升级了装帧设计。
《 照亮心海的浩空明珠 》 在大家的期盼声中,《慧灯 问道》第二季如期而至。本季延续了季贴近生活的特点和轻松幽默的风格,继续围绕着人们所关心的热点逐一展开。本书根据《慧灯 问道》第二季节目的录音稿整理而成,邀请慈诚罗珠堪布和心理学专家、患者等共同探讨与大众的日常息息相关的话题,如家庭关系、事业、命运,以及年轻人所关注的爱情、友情、学业等。无论您是初学小白还是资深老参,或者仅仅是好奇地看看,都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慧灯问道》 在这个人心浮动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自身心灵的困境,并开始踏上探索自我的旅程。然而,面对各种各样释放压抑、探索灵魂的方法,许多人也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慧灯 问道》节目因此而诞生。 节目围绕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及社会热点等展开,在 问 中追寻
时间能成就一切,若没有好好地把握,也会失去一切。长久以来,就有一个心愿 再次讲述《药师经》,但是一直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想过利用早上静思晨语的时间,又想到短短的二十多分钟,如何解释经文?就这样琢磨了蛮长的一段时间。其实,不论是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只要把握住,即使短短的一句话,相信点滴累积,也能把一部经解释完。
本文集主要选编吕澂先生唯识学方面的文章,兹作简要说明: 一、内编:直接讨论唯识学的相关经论,共9篇文章。第1篇,刊定《瑜伽师地论》文引《杂阿含经本母》,阐明了大乘瑜伽学与小乘佛学之间的渊源;第2篇,理清唯识学所依经《楞伽经》中的 如来藏 义;第3 7篇,分别解读唯识学根本论典《辩中边论》《显扬圣教论》《庄严经论》《二十唯识论》《三十唯识论》;第8、9两篇,分别讲解大乘瑜伽行派的戒律学和定学。 二、外编:主要从唯识学的视角来研究整体佛学问题,共10篇文章。第1 8篇,讨论的都是佛学中极根本性的问题;*后两篇,乃对 内那内学院 及其本人佛学研究的总结,极具史料价值,建议读者诸君先读这两篇文章。
《宗教学是什么》以通俗浅显的语言介绍了宗教学这门新兴的、交叉性或综合性的人文学科。为了捕捉宗教学这门年轻学科特有的 少年思想气象 ,作者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别有新意地浓笔重书 几个理论分支 和 一个核心问题 。 几个理论分支 :宗教人类学、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宗教语言学和宗教文化学; 一个核心问题 :宗教的本质是什么?前者彰显了宗教学海纳百川的学科气象,后者揭示了宗教学精微幽奥的学科深度,可以说,一部宗教思想史就是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而书写的。
这部作品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王斯福关于中国民间宗教的重要研究专著。它以60年代在台北山街近三年的人类学田野研究为基础,着重研究民间宗教组织是如何将分散的个人组织在一起的。他直接从民间宗教当中来理解中国社会的组织形式,讲述在民间社会的生活实践中,人们是如何通过隐喻这种修辞学途径来模仿帝国的行政、贸易和惩罚体系的,揭示了烧冥币、城隍崇拜等民间习俗背后隐含的帝国隐喻的逻辑 这也一直是中华帝国和民间社会之间沟通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指出,这种隐喻式的模仿并非对帝国科层结构的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民间宗教正是通过象征性的隐喻方式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力量的。
《宗教学基础十五讲》系的定位是 通识 。是高品位的学科普及读物,能够满足社会上各类读者获取知识与提高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配合高校推进素质教育而设计的讲座类书系,可以作为大学本科生通识课(通选课)的教材和课外读物。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当今大学教育和社会公民教育的趋势。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拓展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造就更多有创新潜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全国许多大学都在调整课程,推行学分制改革,改变本科教学以往比较单纯的专业培养模式。多数大学的本科教学计划中,都已经规定和设计了通识课(通选课)的内容和学分比例,要求学生在完成本专业课程之外,选修一定比例的外专业课程。包括供全校选修的通识课(通选课)。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许多学校虽然在努力建设通识课,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缺少统一的
《万事都从缺陷好》是弘一大师(李叔同)重要文章的合辑,展现了弘一大师深厚的佛学造诣和人生智慧。 本书内容既有对佛法的深入阐释,也有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弘一大师以平实的语言,将深奥的修行之道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人在阅读中领悟生命与修行的真谛。 本书不仅是爱好者的重要读物,更是追求内心平静、寻求人生意义者的宝贵财富。通过阅读《万事都从缺陷好》,读者可以领略到大师的智慧与慈悲,获得心灵的启迪与净化。本书还收入多篇新近发现的大师讲演和文章,如 《药师琉璃光如来功德经》讲录 随笔四则 等,尤其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