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宗教?何为科学?宗教阻碍了科学发展吗?科学与宗教果真水火不容吗? 科学 和 宗教 是否适用于一切地域和民族?在讨论所有这些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楚 科学 与 宗教 概念的含义演变以及它们之间产生关系的前提。作者彼得 哈里森以令人惊叹的渊博学识和清晰思路,极富原创性地分析了科学与宗教这两大领地漫长的形成过程,绘制出西方科学与基督教之间关系的一幅令人信服的图景,颠覆了我们对科学与宗教的许多简单化理解。本书代表着科学与宗教领域*的国际研究成果。
本书包含了切斯特顿所著的两种传记:《方济各传》和《阿奎那传》。这部简短的中世纪人物传记趣味盎然、引人入胜又不乏深思。前者讲述了方济各从年轻时归信到晚年领受圣痕的经历,呈现了这位圣徒传奇却又真实的一生,让读者看到,他的祷告、贫穷、苦修、对自然的爱,以及他的各种异常之举,都源于他对基督及他人诚挚的爱。后者对比了阿奎那与方济各的异同,讲述了年轻时被称为 笨牛 的阿奎那后来如何成为伟大的基督教思想家,阐明了阿奎那的核心思想对于今天的意义。
本书是世界著名法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罗纳德 德沃金生前最后一本著作。在本书中作者讨论了人类一直以来困惑的问题:什么是宗教以及上帝在宗教中的地位?死亡与不朽到底意味着什么?本书是在德沃金2011年所做 爱因斯坦讲座 的基础上完成的。作者认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之间所共同信仰的要远比把他们区分开的宗教信仰更具有根本性。宗教自由不应该从是否信仰上帝出发,而应该作为一种伦理独立的权利去追求。作者希望这本书会为理性的对话和缓解宗教恐惧与宗教仇恨做出贡献。《没有上帝的宗教》是一位人道主义者的作品。他认识到了人性的可能性,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
张庆熊、杨熙楠主编的 希伯来圣经教科书 系列包括五本:《希伯来圣经导论》《五经导论》《历史书导论》《先知书导论》《诗歌智慧书导论》。本书是丛书之一。犹太教先知书卷的卷数,不同于基督新教。犹太教所使用的《希伯来圣经》将《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上》《撒母耳记下》《列王纪上》《列王纪下》归类为 前先知书 的范围,而基督新教则将上述六卷书划归到 历史书 的范围。也就是说,基督新教的旧约先知书卷包括了犹太教 后先知书 中的所有经卷,以及犹太教 圣卷 中的《耶利米哀歌》和《但以理书》,但是不包括犹太教中的 前先知书 。本书主要介绍基督新教的先知书卷,同时兼顾到有研究者将《但以理书》划归为 天启文学 ,将《耶利米哀歌》划归为 哀歌文学 ,故此这两卷书不列入本书的介绍范围。本书包括两部分。上篇介绍三大
《道德论集》是奥古斯丁神学思想在伦理上的表达,是奥古斯丁重要的伦理学著作之一。本书收录了九篇文章,分别讨论自制、婚姻的益处,寡居和贞洁,说谎的伦理,灵性与肉体的高低互补关系,死者礼仪中真正展现的信心等。借着九篇不同主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奥古斯丁的伦理思想和神学洞见。 从这些论著中,可以看到基督教即使在获罗马帝国承认其合法性后,在信徒生活上仍然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奥古斯丁的这些不同文章是对于种种问题的回应,包括说谎、自制、贞洁、如何料理死者等看似简单,但无一不关涉基督信仰的 大事 。
禅宗语言研究属于汉语史研究的一个分支,但同时也可以说是佛教研究的一个分支。从时段上说,它大致处于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过渡时期,具有俗语言的性质,但与一般俗语言相比,它又是一种独特的具有宗教性质的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禅宗语言与禅宗思想、禅宗史的研究有别;而作为一种宗教精神的载体,它又不同于敦煌俗语词、诗词曲俗语词。 本书从四个方面介绍禅宗语言研究的基本知识:一,关于本领域的历史和现状,其中包括古今中外的学术史以及20世纪以来的研究概况;二,反思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从事研究的知识和学术规范,并提出开拓创新的思路和方法;三,分析评点本领域中几种具有典范意义的研究著作和论文,介绍其采用的方法、思考和分析的模式;四,提供与本领域研究相关参考文献,包括禅籍原典、基本研究论著
尤利安是罗马帝国君士坦丁王朝后一任皇帝,公元331年5月出生于君士坦丁堡,361年12月任罗马帝国皇帝后,随即发起晚期罗马帝国声势浩大的文明-宗教复兴运动,历史地位非常重要。 这部文集包含尤利安的演说辞第2《君士坦提乌斯的英雄事迹或论王权》(The Heroic Deeds of the Emperor Constantius or On Kingship)和第6《驳无教养的犬儒》(To the Uneducated Cynics)、讽刺作品《诸皇帝》(The Caesars)、两篇演说类书信《致祭司》(A Letter to A Priest)和《致雅典元老院和人民》(Letter to the Senate and People of Athens)。本文集还选译利巴尼乌斯(Libanius,公元314-393)两篇论尤利安的演说辞:《尤利安葬礼上的演说》(Funeral Oration Over Julian,演说辞18)和《论为尤利安复仇》(Upon Avenging Julian,演说辞第24)。
本书收录了五篇克朱杰短篇传记、一篇索朗确朗传记、两篇恩萨巴·洛桑顿珠传记,根据2014年由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历辈班禅大师传记》丛书第一本翻译并加以注释完成。内容主要包括三位班禅大师从出生以来入寺经历、学经过程、弘扬佛法等在内的丰功伟绩,充分彰显三位高僧大德对格鲁教派形成和完善做出的突出贡献。本书在具体翻译过程中,不仅忠实原文,同时原文中未能体现其历史贡献的部分以“引言”“后记”“加注”等形式补充,对爱国主义教育起到的作用。
《论知识》是迈蒙尼德编修的犹太法典《律法再述》14篇中的首篇,其内容包括关于律法之根基的律法、关于德性的律法、关于律法学习的律法、关于星辰及偶像崇拜的律法、关于忏悔的律法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之下又列出数量不等的多条诫命。迈蒙尼德认为他在《论知识》中囊括了先知摩西所教导的构成信仰根基的诫命及原理,而所有这些内容是一个人理解和履行律法必须首先明了的知识。迈蒙尼德通过分类梳理并阐释全部诫命,为犹太民众提供了一部 全面的律法书 和系统简明的律法教本,他们可以按照主题目录在其中找寻各诫命的适用规则,而不必淹没于芜杂的《塔木德》律法辩论之中。
在两年牢狱生活中,青年才俊朋霍费尔历经痛苦煎熬、信仰挣扎与神学反思,其间从1944年6月到10月,朋霍费尔从泰格尔监狱先后寄了九首诗歌给他的好友贝特格,加上*后一首于1944年底从奥布莱希特亲王大街监狱寄给母亲,总共写了十首狱中诗,收集在《狱中书简》里,这些诗作不只让人更加了解殉道前朋霍费尔的心境和思想,也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朋霍费尔的狱中经验是亲身受苦的十架之路,而狱中诗作充分流露真实人性的挣扎与向往,除了情感的抒发之外,还有深沉的神学意涵,身处死亡阴影威胁以及绝望受苦当中,其神学不只有血有肉,而且有血有泪。
中国人有着悠久的宗教历史,丰富的宗教生活及多彩的宗教文化。宗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这种传统延续至今,在当代又有新的发展。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与中国人的文化精神、民族气质有着丰富而复杂的交织。中国人的宗教历史是中国文化非常典型的 厚德载物 海纳百川 的历史,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鲜明体现和见证。 本书以文化哲学的意蕴和文化历史的视阈来体悟和诠释中国人的信仰及宗教理解,探究宗教的社会、政治、文化及精神意义,追溯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历史发展和范式转变,分析中国本土宗教的特色和世界宗教在华本土化的历程,描述多种宗教在中国社会及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的多元共存、多元通和,展示中国宗教文化的绚丽多姿、异彩纷呈,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宗教的真实存在,并进
汤用彤先生曾谓,佛法与经学在北朝的相遇乃“一大事因缘,实甚可注意”。本书从这一判断出发,通过对核心文本的再解读、对典型事件的发掘,拓展了北朝佛教与经学交涉研究的视域。通过发掘北朝僧众反思“修多罗”译名、重构佛教典籍整理方式以及三教存废论辩、征辟沙门、太后出家等史实,重构北朝的经学语境,指出经学对佛教中国转化的方向、致思理路与表达方式的真实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