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巴利三藏 经藏 中部》属于 汉译巴利三藏 丛书,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段晴教授主持翻译,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萨尔吉副教授、范晶晶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李灿副教授、周利群副教授、李颖博士等参与翻译。 《经藏 中部》为原始佛教/上座部佛教经典之一种,包含一百五十二篇中篇经典,涵盖了原始佛教/上座部佛教教义对生命和世间万物的理解。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所宣说的一切基本理论,均体现于《中部》。作为研究早期佛教思想的重要材料,《中部》的此次翻译是中国学者首次将巴利三藏《中部》完整译为现代汉语,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汉译巴利三藏 经藏 中部》为 十三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并于2017年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犍陀罗是古典时代人类文明的熔炉,印度文明、伊朗文明、希腊文明,以及草原文明在这里相遇,碰撞和融合,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具有世界主义色彩的犍陀罗文明。以往,犍陀罗佛教艺术研究和收藏、鉴赏的中心都在西方和日本。但实际上,犍陀罗佛教跟东亚佛教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汉传佛教的很多文化基因就是从犍陀罗传入中国的。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化之后,本来植根于此的犍陀罗文明,其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关系反而变得更加耀眼。要理解中国文明和艺术演进轨迹,甚至探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都不能把犍陀罗文化因素排除在外。《犍陀罗文明史》正是一本关于犍陀罗佛教文明的通史,在中国是首次编撰出版。 本书共十章,主要分三部分内容:*,希腊巴克特里亚时代的历史及与中国的关系,以此为背景审视中亚及新疆以及佛教文明中的希腊
在《穿过针眼》中,古代晚期研究领域的创立者——彼得·布朗,从财富的角度审视了教会的崛起,以及它给崇尚贫穷美德、称贪婪为万恶之源的制度所带来的挑战。 布朗结合奥古斯丁等主要 教思想家的观点,考察了新财富涌入教会所引起的争议,以及人们对财富态度的变化;描述了富有的捐赠者在危机四伏的帝国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展示了利用财富来照顾穷人与罗马旧式慈善事业之间的竞争;呈现了那些为了得到天上的财宝而捐出钱财的普通人。
本书是《中国民间崇拜》(Researches into Chinese Superstitions)丛书第六卷,从本卷开始进入本系列第二部分,论述在中国受到膜拜的男神和女神、文化英雄、神仙、妖怪(genii)、神秘性和神话性的人物,换句话,即“中国的万神殿”。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科学而充分地对待这一主题,似乎是碍于其庞杂,也可能是由于其艰难,因为这需要进行极广的研究工作,需要全面具备在民间广泛流行的儒、释、道“三教”知识。
王见川、皮庆生所著的《中国近世民间信仰(宋元明清)》论述了中国民间信仰在宋元明清时期的发展情况,是较为完整、系统论述民间信仰发展历史的学术著作。既勾勒出了这一时期民间信仰的总体状况,也有具体个案的分析研究。是二三十年来社会史研究不断扩展的重要成果。
本书《云南布依族传统宗教经典(摩经)译注与研究》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立项批准号06BZJ017,结项证书号20101018。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鉴定等级为“良好”。编著者经过长达四年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深入边远山区,收集拍摄了经书原文全部图片,并在当地农村根据“布摩”先生的念诵与解释,对经文逐字逐句进行布依语国际音标注音、汉语直译、意译和注释,总共破译了《摩经》达八部之多。 在《摩经》研究中,编著者坚持“汉藏语系一语三族”的历史语言学观点,即坚持汉藏语系包括“汉语”和“侗泰、苗瑶、藏缅”三个语族。汉藏语系族群在我国分布广,人数多。其中侗泰语族(亦称侗台语族或壮侗语族)又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多的族群,布依族即汉藏语系侗泰语族的主要民族之一。编著者认为布依族来源于古代“东夷”、“百越
巫术研究是古代历史文化和政治体制研究的重要课题。限于传世文献史料的不足,过去学术界对战国秦汉时期巫术发展情况的研究不够深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所见巫术研究》(吕亚虎编写)以出土战国秦汉简帛文献资料为主,辅之以历史学、民俗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及其他考古遗物等资料,通过对战国秦汉简帛文献资料所见巫术内容、仪式、方法、灵物以及巫术活动中对时日方位的选择等问题的纵向历史考察和横向剖面分析,揭示了这一时期巫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主要特点及其对后世民生习俗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战国秦汉简帛文献所见巫术研究》可供历史学、民俗学、语言文字学的研究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文史爱好者阅读、参考。
《列仙全传》是一部以版刻图录的形式讲述中国神仙传说的故事书。神仙信仰是一个完全中国化的信仰,它体现出中国人对于现世生命的留恋和对于人生欲望的肯定。那种只要独步天下,都可以被列入仙班的包容性,体现出中国特有的仙道即人道的特点。从汉代刘向撰《列仙传》开始,历代神仙传记类著述绵延不绝,神仙队伍日益发展壮大,神仙信仰深入民心。
作为国人较早从事内陆欧亚古代史研究的学者之一,马小鹤此书值得肯定者有以下三点。首先,注重研究手资料,比如穆格山粟特文文书、吐鲁番新出摩尼教粟特文文献、阿富汗新出巴克特利亚文文书、噘哒钱币、隋唐支氏家族碑铭等,都是国内学者没有或很少研究的资料,阿罗憾碑虽然有较多的学者注意,但是作者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新见。其次,作者对中外学者的西域史、摩尼教研究的*成果相当熟悉,能综合利用语言学家们对粟特文、中古波斯文、帕提亚文、巴克特利亚文、婆罗谜文、回鹘文、科普特文、希腊文、拉丁文等多种语文资料的研究,深入分析汉文史料,时有新见。后,对摩尼教的研究能突破传统史学的局限,越出单纯考据的藩篱,吸收符号学的理论,从摩尼教的宗教符号出发,与基督教、佛教进行比较,触类旁通,深入分析其义理,为华人学者对摩
本书是对清代及以前神异流传的一个总结,系根据《古今图书集成》的《博物汇编.神异典》及《清朝文献通考》和《清朝续文献通考》的部分内容编辑而成,凡三百二十二卷。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汇编》,由清代陈梦雷编纂,后经雍正帝审阅,改名为《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并由户部尚书蒋廷锡等增删重编,至雍正四年告成。《古今图书集成》收罗宏富,内容广博,体例周详,分类细密;全书分六汇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零九部,共一万卷,集我国古代文献之大成,号称《清朝大书=康有为语》,实际上也是我国现存*的古代类书。 神的观念产生于原始社会,是人们不能理解和驾驭自然力量以及社会力量时,这些力量以人格化的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反应。对神的信仰和崇拜,是一切宗教的核心。中国远古宗教有自然崇拜、动物神崇拜、鬼魂崇拜和
我们处在一个几乎人人都超时工作,身心过劳以及奋力想把工作做好的时代里,工作清单不断增加,与我们同事的人又极富竞争性。莎朗·莎兹伯格提供了简单而纯熟的忠告,帮助我们驾驭工作上的挑战,培养快乐和增进幸福。 ??书中的冥想练习,把我们从即将灭顶的深渊中拯救出来,让我们重新发现,只需要片刻的全神贯注,就可以让我们达到通透、洞察、有效和愉悦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