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晴等编著的《汉译巴利三藏(经藏长部)(精)》经文全部译自巴利语,以巴利圣典协会(Pali Textsociety)出品、又经过泰国法身寺法胜大学依据泰国巴利藏写本校订的巴利语《长部》为底本。《汉译巴利三藏(经藏长部)(精)》是佛教经类文献的部集成,分为三品共34部经文。其中有佛的教诲,有民间传说、故事,有僧人的纪实文学作品。《长部》的主旨在于破,以破而凸显印度佛教与其他思潮、教派的不同。辑入《长部》的佛教术语类经文,完整地体现了佛教的思想体系。《长部》多讲“戒”、“定”、“慧”,这三个字的内涵,作为主脉,贯穿于整部经。
本书属于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第三本主要著作,与《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一起构成 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 之研究成果,属于三大卷本的《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第二卷。作者在本书中研究了印度的宗教。作者认为,对亚洲整体而言,中国扮演了类似法国在近代欧洲所扮演的角色:所有世情通达的 洗练 ,莫不是源自中国,再传布于西藏、日本和中南半岛。相反的,在亚洲,举凡超越现实利益的思想,很少能不将其根源追溯到印度的。尤其是,印度的(不管正统或异端的)救赎宗教,在整个亚洲地区扮演了类似于基督教的角色。
本书是一部藏传佛教密宗名著,原名《中阴得度》,中文译者参考西方人士熟知的古代《埃及度亡经》书名而译为《西藏度亡经》,中阴得度,顾名思义,就是人在已离人世之后,尚未投生之前这个名为“中阴”的阶段之间听到有人呼唤他的名字,对他读诵这部经典,即可使身在“中阴”境中的亡灵,解除种种“中阴险难”的恐怖,乃至证入不生不灭的法身境界或得报身佛果,以了生死轮回之苦,至少亦可得到上品的化生或转生,以免落入饿鬼、、地狱等三恶道中---但所有这些,皆系亡羊补牢之法,不仅事非得已,且到时有没有人呼唤、读诵,亦颇成问题!因此,的办法,莫如提前尽早在死前读诵并加思维忆念,以免仰赖他人而得有备无患,以免失之交臂!
本书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式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天主教中国化的普遍特征与地方差异、共性与个性、理论探索与现实处境,进而探析改革开放以来天主教中国化的摸索与成就、机遇与挑战,从而为理解当代中国天主教的基本特征与内在逻辑提供一份具有导引性的阐释和说明,希冀填补国内在当代中国天主教领域研究的一大空白。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中独具地域特色的重要一脉。特别是近代以来,一批又一批三湘英杰,以其文韬武略,叱咤风云,谱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使湖湘文化更为绚丽多彩,影响深远。为弘扬湖湘文化、砥砺湖湘后人,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编纂出版《湖湘文库》大型丛书。
在旧石器时代,萨满文化是一种世界性文化,从中国东北、中亚、西伯利亚、一直到北美、南美和非洲,人类有着万物有灵的共同信仰,伴生的是一种苍凉、率真、自由、奔放、神秘甚至癫狂的审美。在过去几百年中,萨满文化曾让人感到陌生和费解,但最终人们意识到,这种原始之美是人类童年时期的瑰丽创造。 这是一部关于萨满教认知的发展史,也是一座包罗万象的材料宝库,更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故事篮子 围绕学者、作家、探险者、企业家以及灵性追求者展开的故事既神秘又充满奇幻色彩。而毒蝇伞、裸盖菇、佩奥特仙人掌、死藤等魔法植物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幻象世界。
萨满教是一种国际现象,美洲印第安人,西伯利亚土著民族,北欧萨米人,南亚地区的一些族群以及东北亚地区的诸多民族都信仰或曾经信仰萨满教。*近30年来,中国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各个民族萨满教的考察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就,但是对于国外萨满教现象的考察与国外萨满教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则很少涉猎。本书的目的在于分析北美印第安人萨满教,除了要对北美印第安人萨满教的一般性特征进行说明外,同时还论证了该地区萨满文化特殊性。
北宗神秀禅法思想在中国 历 具有重要地位,在禅宗早期发展当中,代表了禅宗思想的主流,被唐代皇室尊为官禅,其禅法思想中的“渐悟修持”甚至影响到了宋明理学。在禅宗 ,北宗神秀禅法常与南宗慧能并提,合称为“南顿北渐”。“北渐”指神秀的渐悟思想,神秀通过“渐悟修持”解决了人性如何与佛性相合一的问题。从宗派融合角度来说,“渐悟修持”与净土的层级也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从不觉的杂秽土到究竟觉的纯净土,正是体现了神秀的“渐修”理路。
本书是个体言说的哲思体文本,这是作者在*与虚无之间的挣扎心路,这是迄今为数很少的汉语学者释义现象学考量中国问题的佐证。张志扬的哲学言述纯粹是个体性的:有“墙”有“门”,有创伤的记忆,有渎神的节日,致思寻回个体性在哲学言说中的本位,你可以拒绝他的个体言说,但他的言说会让你无法重复,你可以轻视他的沉重言说,但他的沉重会释怀你的沉重。
北宗神秀禅法思想在中国佛教历 具有重要地位,在禅宗早期发展当中,代表了禅宗思想的主流,被唐代皇室尊为官禅,其禅法思想中的“渐悟修持”甚至影响到了宋明理学。在禅宗 ,北宗神秀禅法常与南宗慧能并提,合称为“南顿北渐”。“北渐”指神秀的渐悟思想,神秀通过“渐悟修持”解决了人性如何与佛性相合一的问题。从宗派融合角度来说,“渐悟修持”与净土的层级也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从不觉的杂秽土到究竟觉的纯净土,正是体现了神秀的“渐修”理路。
《英国的宗教 信仰但不从属》是宗教社会学的经典,已被翻译为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但尚没有中文译本。 格雷斯 戴维以英国的情况,研究了欧洲国家的世俗化,在本书的*版《1945年后英国的宗教:信仰但不从属》中,她提出 信仰但不从属 的概念,该概念成为描述西欧北欧世俗化的核心概念,该书也奠定了她作为国际级学者的地位。在这一版中,她提出 代理式宗教 概念,这是国际世俗化理论的*进展。 本书的引进,将弥补国内对欧洲世俗化理论经典著作引介出版的不足,具有很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纳西族东巴教是一种少数民族民间信仰与文化,杨福泉编著的《东巴教通论(精)》对东巴教进行了全面系统客观的论述,分析了东巴教的多元宗教因素,将其与纳西族的历史、社会和民俗结合起来进行论析,剖析了东巴教对纳西族社会、民俗等的影响以及二者互动的关系。
邱永辉所著的《印度教概论》内容简介:印度教的研究自18世纪以来在国际上颇为兴盛,与其作为人类重要的宗教之一的地位相符。从马克斯·缪勒组织翻译《东方圣书;,到马克斯·韦伯的专著《印度宗教——印度教和佛教的社会学》,对于印度教及其社会的研究,在各类宗教研究著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印度教是一个十分庞大和复杂多变的体系,印度教研究的学术流派也十分庞大和复杂多样,对于涉及印度教的几乎所有的问题,大到印度教的定义,小至某部经典的写作时间,一直鲜有学术共识。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学者们已经写作了许多著作,介绍和研究印度教,但却没有公认的印度教“权威”著作。在我国,印度教的研究直至目前尚处于初步阶段。《印度教概论》充分利用有关印度教的传统经典文献和*资料,全面系统生动地探讨了印度教的定
《中心与边缘:萨满教的社会人类学研究》(Ecstatic Religion: A Study of Shamanism and Spirit Possession),原译名为《入迷的宗教:萨满教与精灵附体研究》,系2013年 萨满文化研究丛书 系列翻译著作之一。为英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刘易斯的著作。 本次翻译的是他著作的第三版。这本书将萨满教的宗教迷狂现象看作是一种社会事实,对滋生萨满教迷狂现象的特定社会境况、社会群体以及其功能进行了阐释。作者提出了边缘型神灵崇拜、中心型神灵崇拜两个核心概念,并以此贯穿全文。作者还指出中心型神灵崇拜是与边缘型神灵崇拜两者并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完全不可更改的,有可能因为生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两者的意义和地位会发生转变。本书对国内外萨满教研究的影响很大,在相关领域的引用率很高。日本著名宗教学者小松和彦的指出,该著作使萨满教的研究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