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经典译丛:宗教情感》写于18世纪美国次大觉醒运动期间。当时的宗教复兴出现了种种虚假的现象,许多所谓的信徒并没有表现出真正的宗教情感,作者爱德华兹在《基督教经典译丛:宗教情感》中详细描述了大觉醒中的不同情感表现,对宗教情感的真伪做出了敏锐的辨析,同时阐述了真宗教情感的十二种特征,指出真宗教的本质在于拥有 圣洁的情感 或 恩典的情感 。
考门夫人(Mrs. Charles E. Cowman,1870-1960),美国作家、传教士。1901年,考门夫妇来东方授经讲道二十余年,先后在日本、韩国创办远东传教会;1925年,考门夫人遭丧偶之痛,次年在我国上海开办圣经学院。 考门先生罹病期间,考门夫人着手记录夫妇二人的 见证和灵修生活 ,这便是我们见到的《荒漠甘泉》, 一座支取不尽的心灵宝库,一泓鲜活、甜美的生命甘泉。
孔子以《诗》、《书》、《礼》、《乐》敦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至于「默而识之」,其心「三月不违仁」,则颜氏之子,殆庶几乎!然不幸短命死矣,深期所以痛悼之也。故曰:「天丧予!天丧予!一又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嗟嗟!「墓门有梅,有萃止」矣,而九苞之凤、五色之曾毕世而莫之遘者,何其中道折翼、复创于车子组商哉?此吾于山茨禅师不能无感伤焉!师出报恩老叔之门,报恩高卧磬山三十载,学者非人物精奇,不容厕筹室。师以警敏之器、英发之资茂龄亲炙以迄于壮,故师于报恩也,固已升堂入室,三拜得髓矣。而报恩之于师,则殆于佑之有寂,演之有勤,呆之有光焉。会恩有东明之命,雅推师出世。然师心期方远大,不欲蹈袭时常。住未有几,即拂衣去,深逊衡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