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现代易学大家潘雨廷的全部著作,由潘先生的高足、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文江先生历经二十余年整理、编订而成。2016年、2017年分别出版了平装本和单行本,此次出版精装典藏本,订正了若干错误,增加十多幅作者照片和手迹的彩色插页。
本书稿在充分吸取学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以《河上公老子章句》和王弼《老子注》为参照,结合作者对《老子》文本的理解和体会,对《老子》八十一章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疏论。本书在内容上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诠释了《老子》各章的中心思想、重要概念和主要观点;其次是对照《老子》的不同版本,作出必要的解读和判定;三是对《老子》中容易产生误读的章节作了深入评析与论证;四是对《老子》中重要的命题作了系统研究和义理阐发。书稿分为三个部分:前言、疏解和附录。前言部分讨论道家的核心范畴、精神特质、《老子》版本及注家;第二部分对《老子》分章疏解和思想论证;附录部分包括:三种不同版本《老子》(王弼本、帛书本、竹简本)和《论语》中的隐者形象。
本书稿在充分吸取学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以《河上公老子章句》和王弼《老子注》为参照,结合作者对《老子》文本的理解和体会,对《老子》八十一章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疏论。本书在内容上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诠释了《老子》各章的中心思想、重要概念和主要观点;其次是对照《老子》的不同版本,作出必要的解读和判定;三是对《老子》中容易产生误读的章节作了深入评析与论证;四是对《老子》中重要的命题作了系统研究和义理阐发。书稿分为三个部分:前言、疏解和附录。前言部分讨论道家的核心范畴、精神特质、《老子》版本及注家;第二部分对《老子》分章疏解和思想论证;附录部分包括:三种不同版本《老子》(王弼本、帛书本、竹简本)和《论语》中的隐者形象。
《中国罗经九讲/周易研究经典丛书》从文化史的角度,客观地详解了三合罗盘十八层各层盘面的含义和用途,并指出其合理成分与迷信色彩,使读者了解罗盘的本来面目,即除了用于指向定位和记录一些古代天文、地理、气候及历史知识外,多数罗盘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罗盘作为一个历史存在、如今还在使用的事物,辩证地认识它还是有必要的。
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自清末开始,至今已延续了百余年。《老子与西方哲学/当代学人文库》从源头和基本理念入手,以代表人物老子和亚里士多德为主要对象,分析中西哲学的异同,目的是发扬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吸取西方哲学的长处,探讨、总结人类理论思维发展的共同规律,推动哲学研究向前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权力与无知:寻求暴力的根源》是罗洛·梅探讨暴力问题的一部力作。该书秉承作者一贯主张的存在心理学观点,将暴力视为人存在深处的原始生命力的一种体现。由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远离自身的存在,回避自身的权力,处于无知的境地,反而导致暴力横行。
《人为什么活着》这本书集中体现了鲁道尔夫 欧肯的“精神生活哲学”,鲁道尔夫 欧肯认为哲学不应以抽象概念为中心,应该以活生生的生命或生活为中心。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克服自然与精神、个体与总体的矛盾,使之不断走向二者的统一,成就崇高的人格。
《禅说庄子:天地、马蹄》以通俗的语言,将庄子篇中的《天地》《马蹄》篇的要旨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这两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权力与无知:寻求暴力的根源》是罗洛·梅探讨暴力问题的一部力作。该书秉承作者一贯主张的存在心理学观点,将暴力视为人存在深处的原始生命力的一种体现。由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远离自身的存在,回避自身的权力,处于无知的境地,反而导致暴力横行。 作者对暴力、攻击、权力、无知、无能、革命、反叛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存在分析,提倡一种新的成长伦理的生活方式,要求每个人觉知本心,正视当下,为自己的行动承担责任,过一种与恶共存的向善生活:“人生不是脱离恶,才能成就善,而是尽管有恶,依然为善。”美国存在心理学家布根塔尔对该书的评价是:“娴熟整合了经典和当代材料,为研究这些关键性的人类经验和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广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