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又名《心镜录》,是五代宋释延寿(904-975)的著作。全书多达一百卷,详述禅宗祖师的言论和重要经论的宗旨,并删去了繁杂的文字,呈现全部佛法的精要。全书分为三章,计八十余万字。第.一卷至第六十一卷之前半部为 标宗章 ,内容为 立正宗明为归趣 自第六十一卷后半部至第九十三 卷为 问答章 ,内容以 申问答用去疑情 为主;第九十四卷至*百卷为 引证章 ,内容为 引真诠成其圆信 。所谓 正宗 ,即 举一心为宗 ,此一心宗, 照万法如镜 。 延寿是法眼文益的嫡孙,法眼在《宗门十规论》里鼓励参禅的人研究教典,有颂云: 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欲免心 中闹,但知看古教。 都是针对当时的禅师们轻视义学落于空疏的流弊而发,延寿编集《宗镜录》的动机,当然渊源于此。 唐末以后禅宗产生许多流弊,释延寿编纂《宗镜录》的用意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书,自从南宋理学家朱熹大力提倡,为《论》《孟》做集注,为《学》《庸》做章句,从此成为儒家经典,历代学子攻读不辍。后代学者也相继为之做注或新解。钱穆《四书释义》以四书为目,与历代儒家注四书已有很大区别,如《论语传略》《孟子传略》两书,分门别类,提纲挈领,其类目如 孔子人格之概观 孟子自道为学要领 等,有助于读者学习研究;《大学》《中庸》两篇释义,备列全文,兼罗异议,并收入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大学古本序》《大学问》,以求读者借以领略原书精旨,体悟篇中宏旨。书中引用历代学者撰述,亦颇有借鉴价值。
书号: 9787308194761 定价: 158.00 作者: 【法】阿尔贝·加缪 译者: 黄馨慧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出版时间: 2019 年 8 月 装帧: 精装 内容介绍: 这套加缪手记共三卷,加缪在其中记录了他的读书杂感、生活随想、情感波动、写作构思。第一卷包含加缪 1935 年 5 月到 1942 年 2 月之间的手记,是了解加缪其人及其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记录,更是理解其创作的关键。第二卷是作者自 1942 年 1 月至 1951 年 3 月的手记,在这卷中,读者可以看到加缪如何面对《局外人》所遭逢的社会议论,《反抗者》出版后引起的激烈笔战,同时他也完成了《西西弗斯神话》《鼠疫》等重要作品,堪称加缪人生的精华时期。手记前两卷在作者去世后不久即出版。但当年还有未曝光的笔记,这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的来源离不开生活,生活是源泉滚滚、永不停歇的历程。这样的历程,才是真正的实在。读《孟子》就只是“问心”,“问心”就只是个当下体会验察。“问心”是向全幅的生活开放,向的天地开放。问心,不是收网一切的线索,而是开启生命的不息之门。读《孟子》就只是问心,问心无愧,一切已矣,义利之辨在此,人禽之辨在此,天理人欲之辨在此。但这是不离生活的,是不离经典的,是不离天地的,问心就只是这样的开启生命之门。乾坤阴阳,咸在于此,天地六合,只此一心。这是一种拥抱,一种被天地六合,古往今来所拥有的感觉。运用概念语言解读孟子,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真正的充分是用自己的生命去觉知,去活过来,于是这样的活过来便成了历史。
本书关注到儒、佛两家对于「感官欲望」的了解,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洞见,遂依据两家根源的经典──《论语》与《杂阿含经》,分析感官欲望的意义,以及如何对于感官欲望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由传统经典的记载,挖掘深刻的道理,以浅白的文字解释深奥的义理,将学术研究的成果,带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除了提供读者实践上的思考与判断之外,也让往后的研究者能够从更多的经典中,找到丰富的材料来研究这个课题,展现出传统思想源源不绝的生命力。
《眼与心》原为梅洛?庞蒂生前发表过的一篇长文,最终以单行本形式闻名于世。它典型地代表了他在《可见者与不可见者》时期关于哲学与艺术关系的思考。在《眼与心》中,梅洛?庞蒂探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区别。他认为前者是一种超然的姿态,而后者是一种“介入”的姿态。 《世界的散文》是梅洛-庞蒂中期的一部著作,尤其探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中的一般语言问题、表达问题、交流与对话问题,形式化问题,集中代表了他对于绘画、文学、科学的评论与思考。作为现象学的语言学转向的代表作,《世界的散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可以为探讨现象学向结构?后结构主义转折的契机以及梅洛?庞蒂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重要文本。
本书运用诠释学的理论和方法,完整梳理了《资本论》中国化诠释史,从其各时期最显著特征上划分为前后相继的四个范式,即“政治—经济学”诠释范式、“理论哲学—经济学”诠释范式、“实践哲学—经济学”诠释范式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诠释范式。在阐述每一范式的历史成因、目标任务、诠释重心的基础上,归纳了四范式的基本特征,分别是“挑着说”“照着说”“接着说”“融创说”。正是四范式的依次展开、丰富发展和指引实践,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展示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中国化诠释的逻辑演进。书稿特别注重从《资本论》中国化诠释范式的逻辑演进中引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启示,对于深化《资本论》的研究以及启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建构,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雷雨田、万兆元主编的《宗教经典汉译研究》系2012年5月在穗举办的首届“宗教经典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文集从语言学、历史学、诠释学、社会学、比较宗教学等多个角度,对宗教经典翻译的理论共性和实践多样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既有对传统翻译理论的梳理,也有对当代翻译实践的审视,具体涉及翻译思想、翻泽原则、翻译过程、翻译方法、译本传播、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宗教经典汉译研究》是国内出版的本宗教经典汉译文集,有望推动宗教经典汉译研究的发展,促进中外文明的传播与交流。
信仰探索一书是卓新平教授一生治学的学术结晶。全书共分为经典之探、世界视域和中国意识三部分。分别讨论了在当今时代的中国怎样研究宗教问题,用什么指导思想研究宗教问题。用什么态度看待宗教问题,我们国家应该拥有怎么样的宗教政策等。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宗教教材。
林赛的这部《宗教改革史》*版于1906-1907年问世,旋即再版,1937年又在纽约重版,至今被西方史学界誉为宗教改革史的权威著作,也是我国学术界公认的名著。林赛认为宗教改革不是与当时社会环境无关的突然爆发的运动,而是一场 肇始于政治、文化和经济结构变化 的伟大的宗教运动。他主张研究宗教改革必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宗教改革发生的社会和宗教背景、路德派宗教改革、德国以外的非路德派宗教改革、再洗礼派、索齐尼派和反三位一体思潮、反宗教改革。
作为一个爱书的理想主义者,多年来韦力不仅收藏了大量珍稀古籍,还尝试办杂志、复原古纸、刻印孤本,力图以一己之力接续传统,留住斯文。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更辗转各地,踏上实地寻访的 文化之旅 ,遍访藏书史上名人旧迹、书楼胜概,留下现场影像,记下见闻感触。《见经识经》是韦力以刊刻和收藏《大藏经》的佛寺为线索进行的一次寻经之旅。从中国大藏《开宝藏》到近现代印刷出版的《频伽藏》,从崔法珍断臂化缘募资刊刻《赵城金藏》到康圣人发现、盗取《碛砂藏》 详细梳理了各珍稀版本《大藏经》的刊刻缘由、收藏流变,以及围绕它们发生的历史掌故、逸闻趣事,带我们走进古书经卷中的幽微之境。寻访不仅是与历史的对话,也是对历史的记录,很多寺塔已经湮没在岁月的烟尘中,作者把它们一一捡拾起来,与那些存世不多的经卷一起,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