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以说是中国的*部真正意义上的道教史著作,它从探讨□□共同点出□,□述道教的起源与演□,道教的信仰与道术、戒律,道教的经典与宫观,道教的派别与佛道关系,展示了道教的历史发展主脉,对于后世的道教学术研究保持着长久的影响。
宇宙何以生成天地万物?人的心灵究竟具有多大的功能?修炼养生能否延年益寿?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这些问题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求。古代中国、印度、埃及出现的神秘学莫不是以此为主题展开。本书是一部从文化和医学的角度,论述道家、密宗和东方神秘学的著作。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主要论述密宗的历史、理论和修持,尤其是身密、口密、意密 三密 的修法;第二部分,主要讲解易学与中医医理,尤其是气脉问题;第三部分,收录有关的专论和序跋。
本书为《锺吕传道集》、《西山群仙会真记》和附录 題施肩吾撰其他丹经 三部分内容的合刊。 (一)《锺吕传道集》,全书共十八节,分别是《论真仙》、《论大道》、《论天地》、《论日月》、《论四时》、《论五行》、《论水火》、《论龙虎》、《论丹药》、《论铅汞》、《论抽添》、《论河车》、《论还丹》、《论炼形》、《论朝元》、《论内观》、《论验证》。全书以钟离权与吕洞宾师徒问答的形式,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炼形、炼气、炼神为方法,系统完整地论述了内丹术的要义。 此次整理,以明《道藏》本为底本,以《道藏辑要》本和《道藏精华录》本为校本。有关《锺吕传道集》的书目著录资料和底本之外的序跋题记均收作附录。 (二)《西山群仙会真记》,全书五卷,每卷五篇,取五行正体之数,共二十五篇,从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书分为八章,对道教的学术渊源,道教的建立、成长、扩张和演变,道教的流派、人物与经典,帝王与道教的关系,以及道教的研究情况等,做了简练系统的叙述。书末附有道教资料和《道藏》介绍,可资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是元明时丹道修炼的代表性人物张三丰的丹道修习及太极、内家拳的集成。在我国历史上张三丰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其修道有成但大多散落民间,清时李西月翻检大量文献,搜罗历史遗著,重编《张三丰全集》,十分注重对史料的甄别考证,并对一些作品进行了旁征博引、评跋批注,是一个较为完善的版本。 由于资料收集查找的困难,当下坊间有关张三丰流传多有讹误。本书点校者本着忠实于原著的原则,在内容结构、编排次序不作调整、不作删节,以体现原编者的风格和思想,保持古文献原有的文字风格。本书的出版为当代各界人士研习与研究健康的传统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献典籍,有相当的学术及使用价值。
本书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比探究了心理学和道家内丹学两个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科学理解内丹文化的全新路径。在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深入、更准确地认知传统道家文化中的内丹学精髓。 通过本书,读者将对内丹文化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从科学的角度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本书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道家内丹文化,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书收编了作者多年研究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医古文献的各种著述多篇,包括对《道德经讲义》《伍柳仙宗》《黄帝内经》《古书隐楼藏书》《悟真篇》《黄元吉玄关绝学》等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是当代有关中国古代哲学、古代科技史方面研究的重要成果。作者以己身甚深真修实证,和他的弟子们将广泛搜集到的各家文献,进行了数年的精研、分析和订正,几易其稿,成此著述,对史上丹道旁门正宗给予正理正法,并对南怀瑾、陈撄宁大师的观点提出自己独到的异见, 对于后学有相当的指导意义。本书说理浅近,指点显明,易于阅读。
陈抟(871年 989年),字图南,赐号 白云先生 、 希夷先生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者、养生家。陈抟继承了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他创绘了 太极图 、 先天方圆图 等一系列易图,成为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并发表《太极阴阳说》后,才有中华独有的太极文化形态和一系列理论的形成,尤其是宋代理学家的形成,从而推动了宋代历史的进步。陈抟应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宋代理学的奠基人,后人称其为 陈抟老祖 、 睡仙 、希夷祖师等。 本书集录了先生著述,《宋史 艺文志 易类》录《易龙图》一卷,《宋史 艺文志 神仙类》录《陈抟九室指玄篇》一卷,《宋史 艺文志 五行类》录《陈抟人伦风鉴》一卷,《宋史 艺文志 别集类》录《陈抟钓潭集》二卷,《宋史 陈抟传》录《三峰寓言》
《道教文化十五讲(第二版)》对道教的产生和历史流变,道教林林总总的派别,道教的经典文献,道教哲学,道教里的医学、养生学、科技,道教的修炼方法、道教的科仪、道教文学艺术、道教的洞天胜地等都有介绍,是一本在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推进的上佳著作和教材。本次出版修订版,作者增加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庄子〉内七篇析义》是张文江先生关于《庄子》内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的解析与试读。庄学集先秦学术之大成,以后又与传入的印度佛学印证,促进了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形成。庄学已渗入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语言(如 庖丁解牛 游刃有余 踌躇满志 之类),深深影响了知识人的文化性格。今天解析庄书,不仅试图上通中国的古今学术,而且和世界上其他思想流派,也有可以相互比较之处。作者将庄子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阐发深入浅出,见解深刻独到,值得加以留意。本书是《〈庄子〉内七篇析义》的增订本,除对原作的修订外,另增补新作两篇,以修正和丰富原书的不足。
道教服饰制度,肇始于南朝刘宋,源出世俗礼制,结合宗教需要,定立服制仪轨。于外,旨在分别箓位高低、修行次第、宗法门派、信仰归属;于内,象征道化万物的宗教理想、与道合真的信仰追求、抱元守一的形神混融、归根复命的修炼法门。 本书在研究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宗教学、历史学、服装学以及美术学、图像学、符号学等研究方法,从服饰分类入手,考察道教首服、身衣、足衣的多样形态。作者对道教服饰各个历史阶段的形制演变进行源流和文化特征的考证,借此明了蕴含其中的世俗因素和宗教思想;将服饰中的形制、纹样、服色等要素看作 符号 系统,对其所表达的象征思想进行研究,以此探索道教外在形象与其信仰传承和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
旧传太极拳是道人张三丰创立,将太极拳与内丹修炼紧密结合,作为丹道修炼的筑基功之一。在拳势中配合呼吸,运行气血,疏通经脉,有利于静功的修炼。修炼内丹应练太极,练好太极须要炼内丹。 本书选编有关太极修炼的资料:《太极炼丹秘诀》《道术汇宗》《武术汇宗》《黄庭要道》《灵宝源流》《太极拳谱》《太极功》等七部资料,这些资料对太极拳和内丹修炼具有极强的指导价值,深受太极拳和丹道爱好者的重视。 本书为古籍整理,作者力求忠实于原著,内容结构、编排次序不做调整,体现了原编著者的风格和思想,明显错误予以改正,并加校注,方便阅读。
《坛经》是我国佛教禅宗的经典。作者慧能系禅宗创始人,倡导 明心见性 ,即所谓 直指人心 、 见性成佛 。本书以日本学者铃木贞太郎、公田连太郎校订的敦煌写本(即法海本)为底本,参照惠昕、契嵩、宗宝三种改编本进行校释。
《道教史》一书是由中国人对道教的起源进行了比较科学的研究和阐释。作者从历史主义出发,站在自我和他者双重立场,对道教在历史中的身份形态进行了研究,从而*次对道教的宗教文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确立了道教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本书作为作者许地山先生的*部关于道教历史的著作,主要是对道教前史,即道教的起源相关的问题,如道家思想的源流、汉代及汉以前神仙方术的特点及流行、汉代以汉以前民间社会巫觋杂术的流传及其特征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全真史传五种集校》是对金元全真教史上五部重要史传资料的点校、汇编。 五部史传的书名和内容分别是:(1)《金莲正宗记》,五卷,得名于王重阳所造 七朵金莲结子 的故事,是全真教 五祖七真 的专门传记( 五祖 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 七真 为长春真人丘处机、无为真人马钰、蕴德真人谭处端、长生真人刘处玄、玉阳真人王处一、广宁真人郝大通、清净散人孙不二)。(2)《七真年谱》,一卷,逐年记载了从王重阳诞生到丘处机去世的一百一十六年之间的七真的重要活动。(3)《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三卷,记载全真高道三十七人事迹。(4)《甘水仙源录》,十卷,辑录全真高道六十余人的事略。《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甘水仙源录》几乎囊括了全真教由金至元兴盛时期的全
《千峰养生集萃》是在《中国传统道家养生文化经典》的基础上重新增、点校、整编的又一套经典丛书。 新编的《千峰养生集萃》除保留了千峰老人所著《性命法诀明指》《三字法诀经注》,增补了千峰老人另一部著作《卫生生理学明指》、刘名瑞祖师著《道源精微歌》《敲蹻洞章》《瀊熻易考》蒋救愚著《补修道全指》、李昌仁著《玄妙境》,另增补了《玄妙境》姊妹篇《玄关经》、养真子著《养真集》。 本丛书所收集的均为清末至民国时期传统养生专著,极具时代特点和代表性,对于广大读者有着不同寻常的指导意义,同时也给今后学术界研究这一时期我国传统养生文化发展提供了翔实的、宝贵的素材。
明朝时期道家丹道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高潮,皇帝多崇尚道教,并喜好修炼和养生,朝野为之热衷,经典著述相当丰富。本书即辑录了明中期丹道学经典《性命圭旨》《丹亭悟真篇》《傅青主丹亭问答》等著述。 《性命圭旨》被道门赞誉为 玄门之秘典 ,为历代丹道学家所推崇。书中阐述了道家修身与修心即性(性命)、命(心理)修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强调身与心缺一不可,更侧重心性的修炼。原书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玄奥难懂的丹道学义理。《丹亭传道集》为明朝卢丹亭著,是当时百科式的道家典籍,全本已难以寻觅,现在仅存抄本残篇。《傅青主丹亭问答》为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的被梁启超称为 清初六大师 的傅青,书中的内丹典籍的文体为问答体与语录体,多以养浩生问而丹亭真人答的形式,对内丹修习中的问
本书可以说是中国的部真正意义上的道教史著作,它从探讨宗教共同点出发,论述道教的起源与演变,道教的信仰与道术、戒律,道教的经典与宫观,道教的派别与佛道关系,展示了道教的历史发展主脉,对于后世的道教学术研究保持着长久的影响。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十六辑)为 全球老学 专号,聚焦于全球范围内《老子》的注释与翻译研究。全书分四大模块收录来自多个国家学者的论文24篇:一、 《老子》文本与思想 ,主要是对《老子》文本的研究;二、 中国历史上老学的传承与发展 ,集中于中华老学的研究,尤其是《老子》注本中的各种问题;三、 《老子》在海外的翻译与传播 ,其论文或偏向思想史,或以阐释哲学概念为主;四、 中外哲学互动中的《老子》 ,主要是研究《老子》对世界其他哲学和思想传统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共同点。 书末另附有 《庄子 人间世》国际学术研讨会 的2篇论文。
本书为一部道教通史性著作,300余万字,共十八章,分为五卷。 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指导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总结了道教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规律, 对道教自身的发展与道教同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关系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坚持史论结合,努力挖掘和正确评价道教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全面地总结、分析了道教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它的教理教义、道规仪范、修炼方术等等;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道教史研究的学科体系,以道教本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基本线索,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道教历史分期;通史与专史结合,以道教产生、改革、宗派衍化为纲,以著名道教人物、主要道教经籍为目,剖析了各宗派发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论述了道教著名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探讨了道教同儒、释的相互关
本书为古籍整理。以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原刊本为底本,校本有清同治六年(1867)本、同治九年(1870)本、光绪九年(1883)本等。 道学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华夏民族的 老传统 ,华夏民族文化的元基因。道学文化又是一种 贵生 的文化,因而有追求清净、长生的风尚,注重修身养性。 伍冲虚和柳华阳是明清以来道家*影响力的丹道大师,分别著《天仙正理直论》、《仙佛合宗语录》和《金仙证论》、《慧命经》等。清光绪年间邓徽绩将二者合刻一处,名为《伍柳仙宗》,刊行之后,风行遐迩,影响甚大,甚至远及日本与东南亚等地,后人因之合称其丹法为 伍柳丹法 或 伍柳派 。该书几经翻刻,各有增损,鲁鱼颇多。书中伍柳主张清静修持,强调先炼己,即是修炼自己的本心、 本性 ,这是修炼的基础、筑基,从而成真,达至安神、
《金盖心灯》八卷,清代著名道教领袖、内丹学家闵一得编撰,主要以浙江湖州金盖山(又名云巢山)为核心,记载了清代较大的道教派别全真教龙门派*代至第十四代一百余人的生平事迹,是清中期以前有关龙门派历史的集大成著作。闵氏好友、著名藏书家、知不足斋主人鲍廷博为《心灯》作注释,且引述五十二种文献对有关史实详加考订和补述;闵氏故交鲍锟为《心灯》写了很多评语,极富旨趣。 《金盖心灯》此次标点所用底本,为光绪二年(1876)金盖山云巢古书隐楼重刊本。吴兴人李宗莲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所作《金盖山志》一书对金盖山史实的记述不同于《金盖心灯》,龙门派支派海上觉云坛总理戴本珩于民国十六年(1927)所编《龙门正宗觉云本支道统薪传》一书记述了闵一得之后其宗派的传承源流,都对《金盖心灯》具有重要补充作用,一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