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专题研究的方式,系统阐述禅宗与道家的宗旨、源流、修持和影响。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 禅宗与佛学 ,对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禅宗的传承,奠定后世禅宗思想基础的六祖慧能的事迹等,做了精湛的论述。下编为 道家与道教 ,对隐士和方士的由来,养神、服气、饵药、祀祷的派分,老庄之学,齐燕之风,阴阳五行,神仙丹道,道教的形成与演化,以及道家与道教对古代天文、历算、地理(堪舆)、物理、化学、医药等自然科学的贡献等,做了深有见地的剖析。
《坛经》是中国僧人撰写的著述中被冠以 经 的一部佛教典籍,其核心思想是 即心即佛 、 顿悟成佛 。《坛经》在把佛性归诸心性、把人变成佛的同时,倡导 即世间求解脱 ,主张把入世与出世统一起来。
《楞伽经》也是一部对禅宗、唯识乃至整个中国佛教有着重大影响的佛经。《楞伽经》思想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融汇了空、有二宗,既注重 二无我 ,又讲 八识 、 三自性 ;二是把 如来藏 和 阿赖耶识 巧妙地统合起来。因此之故,《楞伽经》既是 法相唯识宗 借以立宗的 六经 之一,并形成一代楞伽师和在禅宗发展史颇具影响的 楞伽禅 。
面对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佛教典籍,如何选择,怎样去读,这是每个想了解或研究佛教者都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十三经》收录了编者精心选择的对中国佛教影响*、*能体现中国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经 《心经》、《金刚经》、《无量寿经》、《圆觉经》、《梵网经》、《坛经》、《楞严经》、《解深密经》、《维摩诘经》、《楞伽经》、《金光明经》、《法华经》、《四十二章经》,从佛教典籍的 *经典 起步,引领读者走上佛学的探索旅程。为了方便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经文,我们采用在人名、地名下加专名线,书名下加波浪线的做法。
1990年,国外莲花光翻译小组的翻译家们已将其译为英文、法文等,迄今仍为西欧国家诸多学者信士广泛研学及实修;在大陆,虽有郭元梓居士所翻译的汉文版本,但词古难解,并与藏文原义有出入。鉴于此。吾今为报答上师恩德、饶益后学而发心遵照藏文本义,以通俗易懂之词句将其译为汉文,并为了便于理解而增添了原文无有的科判、注释,为了有助于观修.中间插入了法像、图案,因《宁提前行仪轨》稍广,故于前附加简明扼要概括其仪轨全部内容之《开显解脱道》,此为全知麦彭仁波切所著,修五加行者亦可念诵此仪轨,并将其作为日常课诵尤为重要。为了使您对本文作者华智仁波切生起诚信而著其略传,现已圆满完稿。
《佛法概论》是印顺法师较早的一部研究《阿含》的重要著作。1944年,印顺法师在重庆汉藏教理院讲 阿含讲要 , 讲稿陆续发表于《海潮音》,由于文字通俗,受到读者喜爱,后修订补充成书,名《佛法概论》。虽名为 概论 ,但与一般所流通的同类著作不同,它不仅仅是佛教常识的通俗介绍,而是在全面、系统介绍基本佛理的同时,抉发人间佛教的精义,以解脱和觉悟为核心,凸显佛法的本质。
依释迦牟尼佛开示,东方药师佛与西方阿弥陀佛,是他方世界诸佛中与此界众生*为有缘的两尊佛,前者以资生事业建药师法门,后者信愿往生极乐开弥陀法门。在中国佛教史上,药师佛信仰与弥陀佛信仰都十分盛行。唐宋以后,以净土宗之名而行的弥陀法门不断发达,而药师法门则日趋沉寂。民国高僧太虚法师,职志于以佛法理念进行完善社会、增上人生的事业,提倡人间佛教,并以此为核心,契理契机,展开弘法活动。《药师经讲记(精)/民国佛学讲记系列》充分体现了太虚法师的这一精神。本讲记重在揭示药师法门的殊胜,即如何以资生事业而趋入佛道。指出,消灾延寿,增福积德,是为摄受众生、利益众生之方便;由方便入究竟,藉世间种种生的问题之解决,始能提挈众生依佛教法,向上精进,以至福慧双臻,功德圆满。
《解深密经》的核心思想在论证一切外境外法与识的关系,认为一切诸法乃识之变现,阿赖子耶识是生死轮回的主体,是万物生起的种子。经中还提出了著名的 三性 、 三无性 问题,并深入地论述了一切虚妄分别相与真如实性的关系。
本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典籍整理点校读本,为普陀山佛学丛书的一种,由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策划推出。《大乘起信论》对中国佛教自身宗派影响甚大,憨山德清以华严宗法藏疏本为主,先进行删略,突出要义,成《疏略》;再以自身知见融贯各宗思想,形成一个新的诠释,名《直解》。两书不仅是《大乘起信论》的著名注释成果,也是研究憨山德清思想的重要文献。
戒 (戒律)、 定 (禅定)、 慧 (智慧),是佛教全部学说的三大组成部分。戒,是用来防非止恶的;定,是用来息虑静缘的;慧,是用来断除烦恼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佛教人士修学的基本内容。本书收录了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一组佛学讲演录。其中,前三篇是有关修习。 戒 定 慧 三学论述的摘要(首篇《修止观与参话头》为南怀瑾的老师袁焕仙先生所作),后六篇是作者对《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之一)以及禅观、般若正观、观音法门、净土法门等所作的通俗的讲解。
本书系达照法师讲述大乘佛教禅法的文字记录,共分十五讲。书中所说大乘禅法特指汉传佛教的禅修方法,主要涉及禅宗、净土宗、天台宗等宗派,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追根溯源,将印度佛教中的相关内容纳入本书进行讨论,以明禅法源流。禅法并非佛法的全部,必须与佛法体系中的其他内容紧密结合,本书对此具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广引经论,反复强调戒定慧三学的有机统一性。同样重要的是,禅法尤其注重实践,其中所包含的方法、次第、境界,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在本书中都得到重点论述和展开说明。此外,更以祖师大德亲身实践的事例,揭示禅法修习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多要点和关键问题。总之,对想要全面了解禅法的读者来说,本书能够提供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素材;对想要亲身参与禅法修习的读者而言,本书能够给予具有次第性、可操作性
本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典籍整理点校读本,为普陀山佛学丛书的一种,由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策划推出。《金刚经》《心经》是佛教空宗核心经典,《肇论》则是空宗著名译师鸠摩罗什弟子僧肇的代表作品。撰者憨山德清立足禅宗思想,同时融汇禅、教,对三种空宗经典进行了深入发掘与阐释,是研究憨山德清思想的重要文献。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有关《圆觉经》的讲记。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圆觉经》的原文进行了逐句、逐段的讲解,变艰涩为流畅,化深奥为通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金光明经》对中国佛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 三身 、 十地 思想、大乘菩萨行之舍己利他、慈悲济世思想、金光明忏法及忏悔思想、以及天王护国思想。由于经中所说的诵持本经能够带来不可思议的护国利民功德,故长期以来被视为护国之经,在所有大乘佛教流行的地区都受到了广泛重视。
本书是证严法师教导修行者如何成为人间菩萨的一部普及性著作,即指导我们怎么当一位菩萨。证严法师为我们指出了正确的修行方向及具体的操练方法及步骤。
《瑜伽经》为印度古代瑜伽派哲学的*早经典。现存《瑜伽经》由于其中包含着后来加入的成分,约在公元300至500年间定型。全书分为四章,由194个简短的经句组成。*章主要论述了 心作用 和三昧的分类等问题,认为 瑜伽是对心作用的抑制 。第二章说明了造成痛苦的原因和进入三昧的基本方法,具体论述了 八支行法 的前五支(禁制、劝制、坐法、调息、制感)。第三章论述了 八支行法 中的后三支(执持、静虑、等执)及神通力等问题。第四章据许多学者考证不是钵颠阇利所作,其主要内容是对神通力的五种来源(生得、药草、咒文、苦行、三昧)和解脱状态等的论述。 《瑜伽经》出现后,印度自远古流传下来的瑜伽修持方法得到归纳和总结。印度后世有不少对它的注与复注,其中*重要的是毗耶娑的注释。本书即根据毗耶娑注释本译出。
《童蒙止观》是陈、隋之际著名佛教学者、天台宗创始人智 NFDC9 所著,它简要阐述了天台宗的两大根本教义 止 与 观 及其实际修行方法,内容深入浅出,具体切实,是佛教徒修行的入门书,还成为一般群众学习气功的重要参考。本书以金陵刻经处本为底本,用明北藏本对校,又以日本大正藏中的增上寺报恩藏本等参校。在校勘的同时,分章划段,并略加注释。
居士是佛教徒的重要组成部分,居士群体对佛教的发展影响很大。本书汇集了印顺法师对居士说法的精彩内容,包括:在家众的德行、建设在家佛教的方针、佛教的财富观、佛教的知识观、素食问题等重要论述。 本书作者印顺法师,当代佛学泰斗、著名高僧,一生讲学不缀,著述等身。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一年所讲解《维摩诘经》的记录。 《维摩诘经》全称《维摩诘所说经》,三卷,通行后秦鸠摩罗什译本。内容着重描写达到解脱境界不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出家修行生活,关键在于主观修养,阐扬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南怀瑾先生认为,《维摩诘经》是与整个佛法、佛教、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关系*、影响*深的一部重要经典。《维摩诘经》所代表的精神,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本位而解脱成佛的法门,也指出十方三世诸佛如何证道,如何得解脱,如何证得菩提之路。南师用简单明了的语句,深入浅出,让读者能更容易了解原经优美流畅文字下的深厚含义。 本书原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出版。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老古公司二〇〇五年三月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佛教史著作。全书分为五章,对古代印度的社会与宗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汉代至清代佛教的兴衰变迁,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现状与思考,以及亚洲和欧美各国的佛教概况等,做了简明扼要的叙述。书末所附的《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乃是研究佛教丛林制度的由来、内容及其社会影响的重要文献,颇具价值。
《佛教十三经:梵网经》在佛教 三藏 中属 律藏 ,是大乘戒律之一,在中国佛教大乘戒律中,《佛教十三经:梵网经》的影响*。经中主要讲述修菩萨的阶位(发趣十心、长养十心、金刚十心和体性十地)和菩萨戒律(十重戒和四十八轻戒),是修习大乘菩萨行所依持的主要戒律。另外,经中把孝与戒相融通、 孝名为戒 的思想颇富中国特色。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亲笔撰作的一部禅宗研究著作。作者通过纵向的叙述和横向的比较,对禅宗的演变、宗旨、传授和修行实践,禅宗与净土宗、密宗、丹道、理学和西方哲学的异同等,做了分门别类的论述,提出不少独到的见识。
文殊师利菩萨不二法门有众多经典,现在先选出两本诠释其密意。 《佛典密意系列:文殊师利二经密意》所选两经为《文殊师利说般若会》及《文殊师利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选这两本经的缘故,是由于两经所说彼此可以融汇。《文殊师利说般若会》是由不二法门来说空性,说法与“缘生性空”亦无相违。 于不二法门中,由缘生而成为有的只是现象,这些现象不能执为实法,因此一切诸法本体为空。与空相对,则是执现象为实法的有。如何超越有法,即是于不二中离一切相对,因为凡执现象为实法必依相对,倘若超越相对,即成不二,是即于不二中超越有法。 当超越有法时,倘若要追究一切诸法的自性,不二法门便说之为“本性自性”,亦即一切诸法以其本性为自性。 识境中的因果,亦必须说其自性为本性,当知本性即是不可思议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