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发源于印度,传到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互相影响、吸收,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对哲学、文学、艺术等其他文化形态,都产生了深远的多方面的影响,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佛陀传》 自从1991年在美国初次出版以来,二十多年的时间,《佛陀传》已成为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入门书。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一生。 娓娓道来的佛陀生平故事,融汇着佛法的精深奥妙;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佛陀传》,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 在《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平和喜乐地成就事业》中,一行禅师将指引你在工作的重压下磨炼自己的心性,提高自己的人格,使自己的工作、业在平和喜乐中获得成功。 翻开《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平和喜乐地成就事业》,跟随一行禅师的脚步,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平和喜乐地成就事业。 《与自己和解:治愈你内心的内在小孩》 在《与自己和解》中
《宗镜录》又名《心镜录》,是五代宋释延寿(904-975)的著作。全书多达一百卷,详述禅宗祖师的言论和重要经论的宗旨,并删去了繁杂的文字,呈现全部佛法的精要。全书分为三章,计八十余万字。第.一卷至第六十一卷之前半部为 标宗章 ,内容为 立正宗明为归趣 自第六十一卷后半部至第九十三 卷为 问答章 ,内容以 申问答用去疑情 为主;第九十四卷至*百卷为 引证章 ,内容为 引真诠成其圆信 。所谓 正宗 ,即 举一心为宗 ,此一心宗, 照万法如镜 。 延寿是法眼文益的嫡孙,法眼在《宗门十规论》里鼓励参禅的人研究教典,有颂云: 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欲免心 中闹,但知看古教。 都是针对当时的禅师们轻视义学落于空疏的流弊而发,延寿编集《宗镜录》的动机,当然渊源于此。 唐末以后禅宗产生许多流弊,释延寿编纂《宗镜录》的用意
《金刚经》字字蕴含佛法精髓,句句都是人生真谛。 今天,在繁忙的生活中,压力、疲劳、挫折、迷茫,容易使我们陷于焦虑,身心疲惫;这时候,无论你是否有宗教信仰,读一读佛经,都可以让心平静下来,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自然从容,更积极乐观,遇到任何事都能坦然面对。 本书是著名文化学者费勇教授的代表作。作者结合20余年的读佛心得,将《金刚经》深奥的道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趣妙横生的精彩阐述,让你轻轻松松读懂佛经、感受佛法智慧,获得来自佛陀的正能量,不知不觉中变得平静、放松、喜悦和幸福。 《六祖坛经》记载了六祖慧能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和他亲口传授的佛法精髓,是公认的禅宗至高经典,只言片语都蕴藏无穷智慧,任何人都能从中获益,因为六祖总能用一语点醒梦中人的独特方法,让你顿悟人生的本来面目,教你放下妄
西藏文化之所以让许多人感到神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藏传佛教的存在。这片雪域高原上的寺院、佛塔、经幡,无处不在的 六字真言 和玛尼堆,雄伟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小昭寺,都是藏传佛教的外部标志,实际上,藏传佛教的丰富内涵远远不止这些,它的独树一帜的活佛转世制度,显、密兼修的修行次第,浩如烟海的经典文书以及壁画、塑像、唐卡等佛教艺术,都蕴藏着巨大的知识含量,吸引着海内外人们的目光。 藏学大家王尧先生亲自为你讲解藏传佛教的历史和现状,讲解藏传佛教的主要特点和精神内核,带你走近藏传佛教,走近西藏文化,走近西藏。
《金刚经》为大乘佛教重要经典,被视为六百卷大般若经之精华,在汉地流传广泛。此经自译出后,凡解经注疏者不下百数,其中不乏慧解独特、阐发精到这。迨民国大善知识江味农居士本讲义出,教内各宗派,则无不啧啧赞叹,咸推上乘。讲义深器般若精神,广援诸大乘要典,释经申义,见解卓尔。如以此经为至圆至顿教,俨然有别于历史上天台、贤首诸宗的教判。高屋建瓴,进而对禅宗、净土的点评,也无不切中肯綮,要言不繁。至于就经中字句的解读、点断的处理等,在在可见出其身后的功力与灵动的心智。更难得的是,作者有解有修,观照的妙用与义理的发扬双管齐下,在整个讲解的过程中无所保留地和盘托出,使人时时处处有受益匪浅之感。诚如民国另一位大居士夏古农所谓,展斯卷, 不啻读余经十百部边 。
通常来说,人们会认为佛教是一种从印度传入、在中国汉化的宗教,而忽视了它在犍陀罗即今天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的发展。本书利用佛教文本和犍陀罗考古出土的佛教浮雕、佛像、佛塔、钱币等,探讨了佛教历史上一些令人费解的话题,如 玄奘记载的贵霜帝国君主何以两肩出火 飞行皇帝会飞行吗? 大雁塔为什么叫雁塔? 佛陀和龙是什么关系? 武则天为什么说自己是弥勒下生? 等等,随着这些妙趣横生的故事谜底的解开,佛教在犍陀罗地区的酝酿发展并演变为世界性宗教的轨迹得以从不同侧面展现,它对中国中古文明和社会政治的深刻影响亦可见一斑。
本书主要从两方面,即佛教的历史发展及义体系上对其基础情况进行 本书主要从两方面,即佛教的历史发展及义理体系上对其基础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全书共为五篇三十讲。*篇论述佛教的历史,对佛教的产生、演变和流传等进行了扼要分析与评述。第二篇论述佛教的义理,选择了佛教思想体系中的主要思想与基础概念进行论述和阐释。第三篇论述佛教的修行,主要阐明了戒律、禅定及仪轨制度与相关的一些寺院日常管理制度等方面问题。第四篇主要论述佛教的文献,分别阐明了梵文佛典、中国佛典,以及大藏经的主要种类和特色等。第五篇论述佛教的圣者,包括佛、菩萨、罗汉及初创时期的重要佛弟子,还对佛教发展历史上有突出贡献或影响较大的著名论师与高僧作了评介。 本书既有对佛教历史与理论的较全面概述,也有一些对佛教历史与理论的较全面概述,
大圆满法是佛法中的精髓,犹如无价之摩尼宝,是超越轮回涅槃的究竟之法,而大圆满前行则为其登堂入室之阶梯。其内容是以吉美林巴大师所作的 不共前行 ,和他的弟子多竹钦一世所撰写的 共同前行 ,两大主轴合而为《大圆满龙钦宁体能显遍知妙道前行仪轨》,也就是通称的《大圆满前行》。大成就者巴祖仁波切为利益后世行者,特别阐述 大圆满前行 ,而成《普贤上师言教集》,作者即根据此《普贤上师言教集》及宜阔嘉扎仁波切的释义而讲述,于一九九六年完成初稿,后又参考阿格旺波尊者的《前行备忘录》等前行释论及资料,形成较完整之论述。
《六祖壇经》全称《六祖大师法宝壇经》,简称《壇经》,一卷,由慧能弟子法海集记而成。它根据 自性本自清净 立论,宣扬 明心见性 ,主张舍弃文字, 直指人心 , 顿悟成佛 ,极大地推动了佛教的传播。禅宗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由此确立。
本书是叙述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的佛教史著作。
《景德传灯录》为北宋真宗朝,吴僧道原所作之禅宗灯史。其书集录自过去七佛,及历代禅宗诸祖五十二世,共一千七百零一人之传灯法系。此书编成之后,道原诣阙奉进,真宗命杨亿等人加以刊定,并敕准编入大藏流通,故《景德传灯录》在宋、元、明各代流行极广,对佛教界文坛俱有甚深之影响。禅师常云之一千七百则公案即指此书而言,而在文人诗歌中, 读《传灯》 几成参禅之同义语。此书在日本五山时代即有刊刻,在韩国则有高丽朝刻本,近代又有日语、韩语全译本。上世纪,此书又流传至欧美,现有多个英文的全译本与摘译本。由此足见此书流行之广、影响之巨、价值巨大。
本书是一部叙述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的佛教史著作,既于宏观处系统全面,又于微观处细致周密。本书贯穿着汤用彤先生的这一思想:从中国佛教的兴衰变迁之迹中,展现中国文化发展的承续性和在印度文化影响下的创造性转化;从汉代佛道思想的结合中,看佛教的传入和中印文化的冲突与调和;从魏晋南北朝佛玄思想的比较中,看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渗透与调和。全书条理清晰,资料宏富,论述必据事实,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
《佛家逻辑通论》初版于1996 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对因明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下篇是对因明基本典籍的讲解和提要。本书讲清了并严格论证了陈那新因明三支作法的论证种类,恰当地评价了陈那和法称在佛家逻辑发展史上的不同地位,纠正国内外名著以法称因明代替陈那因明的错误传统。此外,现代因明研究部分填补了空白,对评述近五十年的因明研究有借鉴作用。问世以来,本书一直是因明研究的重要参考。此次修订仍以原书为框架,旧瓶裝新酒。既保留初创时期的风貌,又将作者多年来所撰连珠体的六本因明专著中的新材料、新论证、新思想统统收拢起来,补充到相关部分。
我国玄奘留印期间,主要学唯识,回国后的译传亦主要是唯识,成为唐代唯识宗的创始人。他译唯识三十论以后,想把十大论师的注释一一译出,这样做必定太繁,会成百卷,数百万言。而且,十大论师的某些论点不尽一致,使人不知谁是谁非,难以适从,所以他的弟子窥基建议,以護法的主张为主,杂糅其他九师的理论,玄奘接受了他的建议,于显庆四年(公元六五九年)译成成唯识论十卷。
本书是佛教逻辑即因明名著《因明正理门论》(简称《理门论》,印度陈那造,唐代玄奘译)的通俗讲解和研究。本书是《佛家逻辑通论》的姊妹篇。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理门论》研究。内容包括:《理门论》的文句大意、体系结构,陈那因明必*书及研读方法,陈那、法称因明逻辑体系之比较等。下篇为《理门论》原文直解(今注今译)。本书旁征博引,资料丰富,立论独到,讲解透辟。本书初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修订本由中华书局于2008年出版。本次再修订,吸收了作者近十多年来的新成果,也借鉴了他人的新发现。本次修订增补了《理门论题解》,还将分章节并由汤铭钧博士标点以及校订过的《理门论》全文,置于本书后部,可为传习和研究者提供方便。 本书是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玄奘因明典籍整理与研究 系列成果之三。
.
本书为学术辑刊《梵学》(Studia Indica)第一辑。《梵学》于2021年由北京大学梵文贝叶经与佛教文献研究所筹备,以印度学、佛教学为主要领域,兼及丝绸之路沿线相关的古代与近现代研究。分上下卷,上卷为中文论文,下卷为英文论文。本书最前列有《段晴教授著作目录》,另外收入了《梵藏汉〈圆满譬喻经〉 新发现钢和泰任教北大时的梵语教材手稿》《勃延仰的行迹 以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于阗语文书为中心》《汉语文书中的于阗语人名 杰谢居民的新集合》《龙树的生平与传说 材料与研究汇评》等多篇学术论文。
本书是一部历史地理研究著作,系统地研究佛教对于古代中国知识界在本土地理及域外地理的认知方面的影响过程和地理知识建构过程,是佛教地理学研究的基础论题。本书稿以汉唐佛教对中国佛教地理格局的影响与建构过程为中心,力求考证佛教地理知识的来源、地理空间结构系统的特征,以及整合中国空间的方法,理清佛教传播地理格局的建构过程,以及对社区宗教景观形成的影响,并尝试建立佛教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金陵刻经处所刻印的佛教典籍,在业内被称为 金陵本 ;欧阳竟无大师领导支那内学院师生,再从大藏中选出各类*重要的典籍,并广为收集不同的版本,进行了精湛的校勘整理,编为《藏要》,特被称为 藏要本 。 唯识学丛书 第五辑将主要影印出版《藏要》中的唯识典籍,个别没有 藏要本 的则用 金陵本 。 唯识学所宗 经 主要有六部:《华严经》《解深密经》《楞伽经》《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未译)、《阿毗达磨经》(未译)、《厚严经》(一般认为与《大乘密严经》同本)。其中,两部经未有汉译本,而《华严经》规模太大不便收入,现将另外三部经合刊,名以《唯识所依经三种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