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所著的《论语新解》内容简介:钱穆先生为文史大家,尤对孔子与儒家思想精研甚深甚切。《论语新解》乃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力求融会贯通、“一以贯之”,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予以重新阐释,实为阅读和研究《论语》之入门书和书。
本書由四部分組成:一是《造像量度經》的標點本,本經是說明佛教造像法度的經典,原屬藏傳佛教系統,自清代漢譯後,對漢化佛教的造像規格產生相當的影響;二是南宋《重編諸天傳》的標點本,《重编諸天傳》主要論述天台宗伽藍安置的“二十諸天”之由來和事缘,並依《金光明懺法》等經典定其列位座次;三是《解說》,介紹了漢傳佛寺的佈局和結構,以及佛教諸神的淵源流變;四是《密教印圖集》,揭示了佛教手印的內涵,可收按圖索驥之效。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子平命学是中国传统术数中的大宗法,子平命理中则依格局论与调候论最为传统最为正宗。格局论是以月令为主,年时为佐的逻辑推理,其是四柱全局系统论;调候论则以千支性情为主,以干支配合为要点,其是四柱论命的局部重点论,此论各有体系,相辅相成,全是研究子平命学的正法。本书深入浅出的全面介绍了格局论与调候论,并且结合作者大量实践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四柱解析,且透露了很多的断命技巧。在这些内容之外,本书还增加了命理漫谈的很多文章,以来丰富格局论、穷通论,同时揭示出更多的命学实战内容,帮助读者来尽快掌握子平断命的真法。
本书所收神会的文录实际主要是宣传南宗[顿教]禅法的谈话和讲演的记录 ,故决定题为神会和尚禅话录,由三部分组成:一,正编,有新校敦博本坛语、南宗定是非论、重校南阳和尚问答杂微义等,文前曾皆加编校按语,说明所依底本、参照资料及编校体例等。二、附编,从宋高僧传及景德传灯录禅宗史书上抄录的神会的传记和禅法的资料,以备参考。三、研究,发表笔者的两篇研究论文,供读者参考,普请指教。
佛教在中国流传的两千多年中,和传统文化水融,并以其丰厚的思想义理深深影响着国人。正确认识佛教,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生命真相,解决烦恼痛苦,也能使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而全面的了解。济群法师的这本菩提心与道次第,正是我们了解佛学的一扇法门。
本书定名为《四柱命理正源》,是因近年来出版的命理著作中虚假理论、创新理论太多,这些未经大量实践检验的、离传统经典理论相差甚远的创新理论漫延于易界,导致大量易学爱好者们感到思路混乱、无所适从,不少易友开始对传统命理理论体系产生怀疑,有的易友甚至认为,在四柱中找用神是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不找用神照样可以断事。还有的易友干脆放弃传统的取用神方法,直接改学盲派命理了,并认为命学精华都在盲派命理体系中 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近些年来所出版的命理著作中,绝大多数的立论、观点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著作内容的普遍特点是: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弄懂“用神”是怎么回事,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传统经典命理学术体系中的本原思想精神表达出来。加之有些以商业炒作为目的的蓄意编造,导致了整个四柱界一片混
《纯粹理性批判》被公认为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流传极为广泛,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同时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极其重要和影响极其深远的著作之一。这部著作常被称做康德的“批判”,并与其后的《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并称为康德“批判”。在这部西方哲学奠基式的著作中,康德尝试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接合起来,并以此反对大卫 休谟的经验主义。
《中国探秘:刘智研究》介绍中国著名回族学者刘智(约1660-约1730年)的生活时代、生平著作、思想渊源和思想模式。他的宗教哲学思想,既非教思想的再现,又非儒释道的重述。《中国探秘:刘智研究》系统探讨“真”由先天到后天、由无形(性理)到有形(形器)的隐显变化;“真光”的照明而有大世界(天体)和小世界(人);人的信仰根源于内光,人返归“真”的基础则为外光对内光的反照:以及他的宗教伦理思想、神秘思想以及刘智思想的载体及其体现。
本书本着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运用文化比较学的观点,在系统阐述佛教的历史、经典、教理、仪轨制度和寺院,以及印度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变化及其中国化过程的基础上,多方位分析和研究了中国佛教与中国政治、伦理、哲学、文学、艺术、民俗的复杂、微妙的相互关系。 本书在1988年出版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该书也一版再版。为此,中国主教闭专门邀请方先生讲述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和规律,以此作为中国化的借鉴。
本书定名为《四柱命理正源》,是因近年来出版的命理著作中虚假理论、创新理论太多,这些未经大量实践检验的、离传统经典理论相差甚远的创新理论漫延于易界,导致大量易学爱好者们感到思路混乱、无所适从,不少易友开始对传统命理理论体系产生怀疑,有的易友甚至认为,在四柱中找用神是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不找用神照样可以断事。还有的易友干脆放弃传统的取用神方法,直接改学盲派命理了,并认为命学精华都在盲派命理体系中 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国内近些年来所出版的命理著作中,绝大多数的立论、观点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著作内容的普遍特点是: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弄懂“用神”是怎么回事,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传统经典命理学术体系中的本原思想精神表达出来。加之有些以商业炒作为目的的蓄意编造,导致了整个四柱界一
本书主要研究中国商代的审美意识问题。商代是个有信史的时代,其文字和器皿的形态,都是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品,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生动丰富的审美观念的记载。它们在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历史变迁中,无疑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尤其对后世审美意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写作本书其间,作者正辗转中韩两国。也许是得益于对生命的漂泊感的领悟,作者对商代文字、文学、青铜器、陶器、玉器的审美观照中无处不流露着生命情感的激荡,商代文化中一种超人的巨大历史感和宗教神秘感也咄咄逼人地显现于其中。除了甲骨文字之外,作者还选择了器皿作为探寻那个世界审美精神入口的动机,初步建构起了一套商代文明研究较为理想的批评范式。
胡文英,字质余,号绳崖,江苏武进人。王鸣盛称其“好学深思、多闻博物之君子”,钱人麟称其“汲古好学”。《庄子独见》三十三卷,《清史稿》有著录。兹据三多斋刊本整理,点校出版。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者之一。本人著作不多,由于得到朱熹、张栻等理学家的吹嘘,在后来理学界影响很大。这次整理是以贺瑞麟编辑的《周子全书》为基础,并参校其他各种版本,作了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