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以简洁明快的文字介绍了苏菲的渊源、历史、发展、蜕变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特征。作者在做历史性的叙述时,也介绍了有重要影晌的苏菲犬师的思想特点与作品,并介绍了阿拉伯世界一些有重大影响的苏菲道统。 《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既勾画了苏菲行知的基本面貌,又解读了伊斯兰教内精神性追求的深刻内涵,因此深受学界人士和一般读者的认可,成为了解苏菲的入门读物之一,并被伊斯兰世界多所大学的哲学系作为苏菲专业的书目。 《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作者艾布 卧法-伍奈米,埃及著名学者,伍奈米苏菲道统精神导师。他长期在开罗大学哲学系任职,曾担任埃及哲学协会主席等职。
在当代穆斯林的世俗生活中,伊斯兰法应置于何种地位?当代著名的穆斯林学者和人权活动家阿布杜拉?艾赫迈德?安那伊姆认为,通过国家权力强制实施伊斯兰法,与伊斯兰教所强调的自愿接受宗教信仰的基本原则相抵牾。在当代社会政治生活中,国家应该避免宗教权*的滥用,国家的政策或立法必须基于公民理性,以使这种政策或立法对于信仰不同宗教的所有公民都是可能的。通过对伊斯兰教历史传统的回顾,以及对印度、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的具体分析,安那伊姆指出,比起宣称通过所谓的 伊斯兰国家 来实施伊斯兰法的理论,人权和公民权的观念更契合于伊斯兰教的原则。作者基于对不同社会当中宗教和世俗国家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探究和设想了发挥伊斯兰法的一种积极和可持续作用的路径。
当代伊斯兰 中间主义 思潮是伊斯兰世界日渐具有广泛影响的宗教文化思潮,该思潮的勃兴与发展,反映了伊斯兰世界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试图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重建富有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积*努力?br/ 丁俊*的《伊斯兰文明的反思与重构--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研究》在追溯和考察有关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的基础上,着重梳理和阐释了伊斯兰 中间主义 思潮的一系列思想主张,简要介绍了该思潮的代表性人物、重要研究机构与学术活动,评析了该思潮的发展态势及其对伊斯兰世界政治改革、社会变革、宗教维新以及文化创新与文明重构的现实意义与影响,并从跨文化研究的视野出发,就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中正和谐之道作了相应的比照分析,认为蕴含于东方文明中的中正、中和之道,对于应对和化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
本书是人类历史上部完整的教会史,在史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该书试图重现从使徒时代到公元324年这三个世纪的教会历史。全书共十卷,卷记载基督的生平,第二至第七卷叙述从基督教产生一直到罗马皇帝戴克里先上台的时期,第八卷记述戴克里先统治时期对基督教的迫,第九卷记载了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西方的胜利和马克西敏在东方的再次逼迫,最后一卷记述了教会获得宽容、和平以及罗马帝国支持的历史过程。 优西比乌的《教会史》是了解早期教会和罗马帝国不可或缺的经典著作。该书不仅为早期的教会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而且为教会史的写作立下了一种典范。这部著作使优西比乌跻身于约瑟夫、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等的历史学家之列。
《方东美论儒释道》以“东方诗哲”方东美为研究对象,以哲学问题为导向,以中西哲学比较会通之方法,在把握方东美治学路径的基础上,爬梳其对儒家哲学、老庄哲学及佛家之论述,并以反思的姿态追问“其论何以如此”“其论有何意义”等问题,既凸显方氏哲学之宏博,更体现中国古典哲学之特质。 《方东美论儒释道》允为方东美研究之富有创新价值的成果,值得关注中国哲学,尤其是现代新儒家的读者留意。
《思维的艺术(如何像哲学家一样思考)》把哲学变得平易近人。作者延斯·森特根用轻松欢快的语调,向读者介绍了20种具有代表性的哲学思维方法。他模仿了亚里士多德《论题篇》的形式,但远比《论题篇》生动有趣。 书中的每一种思维方法,都关联了一位哲学大师以及他的哲学思想。从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到康德、帕斯卡、尼采,再到哈贝马斯、海德格尔,几乎贯穿了整部哲学历史。作者举重若轻,书中的文字浅显易懂,幽默风趣,并且引用了新闻事件以及身边张三李四的例子来说明哲学命题。 纳迪亚·布达的插画和森特根的文字相映成趣,既有调整读者阅读节奏的作用,又通过绘画语言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元明时期汉文伊斯兰教文献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清真寺碑刻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明末清初汉文伊斯兰教典籍的利用,元代清真寺汉文碑刻辨,明代清真寺汉文碑刻概览等。
埃罗尔?莫里斯在本书中以纪录片的创作手法还原了对其产生深远影响的“烟灰缸之争”。围绕该事件,作者以丰富的例证和多维的思考角度展现了对真理与社会建构之间关系的思考,进而将该问题还原到语言与实在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上。以克里普克本质主义语义学理论为依托,通过梳理库恩科学哲学理论与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的亲缘关系,反思前者理论中的“范式”“不可通约性”“进步”“辉格式”等核心概念对真理观造成的消极影响,继而倡导实在论的真理观和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