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以简洁明快的文字介绍了苏菲的渊源、历史、发展、蜕变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特征。作者在做历史性的叙述时,也介绍了有重要影晌的苏菲犬师的思想特点与作品,并介绍了阿拉伯世界一些有重大影响的苏菲道统。 《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既勾画了苏菲行知的基本面貌,又解读了伊斯兰教内精神性追求的深刻内涵,因此深受学界人士和一般读者的认可,成为了解苏菲的入门读物之一,并被伊斯兰世界多所大学的哲学系作为苏菲专业的书目。 《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作者艾布 卧法-伍奈米,埃及著名学者,伍奈米苏菲道统精神导师。他长期在开罗大学哲学系任职,曾担任埃及哲学协会主席等职。
本书是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中的一种,既为学术界也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异常的思路。它不是对中东的历史与制度作异国情调的描述,也不是将之当成干巴巴的教条,而是将伊斯兰文明的发展牢牢地嵌入其自身的文化脉络中。他使这一切变得鲜活起来,使之对西方读者来说是易于理解的和清晰的。作者就伊斯兰教的起源、性质和演变提供给读者一种难得一见的、发人深省的叙述,也为我们理解当代中东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历史视角。作者认为,多数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与中东拥有相同的最基本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虽曾经燃起争辩,但也可能提供对话的前提和基础。在人人都平等这个问题上,作者大胆地寻求和解的办法,即把伊斯兰的信仰同对于黑人、奴隶和妇女的极力渲染的消极态度进行和解。这种消极态度在许多中东文化中实施过。他也坚持认为,中东的特点
本书是我国部系统论述苏非主义的通俗读物。简要介绍了苏非主义的起源、历史沿革、发展趋、基本教义、教理主张、教团组织形式、内功修方式、重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伊斯兰教向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在一定的国际与国内历史条件和背景下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必然结果,是国家与地区之间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本书是关于介绍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的教程,适合从事相关教学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学习。
本书以准确的资料,从历史的角度逐次介绍了伊斯兰哲学各流派的起源、主要哲学思想、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历史影响等。对了解伊斯兰宇宙观、认识论有重要参考价值。
《元明时期汉文伊斯兰教文献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清真寺碑刻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明末清初汉文伊斯兰教典籍的利用,元代清真寺汉文碑刻辨,明代清真寺汉文碑刻概览等。
《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一书,是宁夏社会科学院余振贵同志所承担的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我国历代政权关于伊斯兰教事务治理策略研究”的终成果。本书依时间顺序从唐代写到建国前,阐述了唐、宋、元、明、清、民国等各个历史时期伊斯兰教与政治的关系,尤其是明末清初以来伊斯兰教与西北地区社会安定的密切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本书的个特点是,以分析评估我国历代政权处理伊斯兰教事务的治理策略和实际效应为主线,揭示伊斯兰教在我国社会政治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第二个特点是,鉴于在历史上伊斯兰教和回族、维吾尔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关系十分密切,这两个方面的事情常常交织在一起,因此本书把伊斯兰教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考虑历代政权对伊斯兰教的政策时,同时分析他们对
自20世纪初以来,伊斯兰世界经历着重大的社会政治变革,这一过程至今尚未结束。《宗教与国家——当代伊斯兰教什叶派研究》选取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段,以生活在中东、南亚等地区的传统什叶派穆斯林社团,以及美国等地的新什叶派社团为对象,分现代民族国家建立、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21世纪的挑战与机遇三个部分,对伊斯兰教中的第二大派别——什叶派在当代社会中的际遇,以及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关系进行系统的阐述和分析。 在这一变动剧烈的历史时期中,由于国际政治格局、民族国家的政治体制等发生的巨大变化,不论是作为所在国家的主流派,还是少数派人群,什叶派穆斯林在宗教归属、民族认同和政治倾向等问题上均面临着挑战。处在不同环境中的人群做出了各自不同的选择,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可能。《宗教与国家——当
圣训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录,同时,经先知认可的事,虽非他本人的言行,也被列为圣训范围。圣训是对《古兰经》原则精神的具体阐释和细化,是伊斯兰教法的第二立法依据,也是穆斯林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因此,圣训在伊斯 兰教中的地位仅次于《古兰经》。 记录在册的圣训包括正文和传述系统两大部分,正文是圣训的内容,传述系统是圣训传述者及其传述线索。伊斯兰教初期,圣训只有零星记录,大量的圣训主要依靠口耳相传。至伊斯兰教历2世纪(公元8世纪),人们才开始广泛搜录圣训并加以整理汇编。《布哈里圣训实录》等大型权威圣训集相继问世。圣训的汇编成册,在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伴随着圣训的搜录与汇编,对圣训的研究工作也随之展开,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圣训学。圣训的重要性决定
穆罕默德以真主使者的名义,传授一部诵读的经典,使阿拉伯人从部落走向民族和国家,把伊斯兰教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言行至今仍在影响亿万穆斯林的生活。本书对这位先知兼政治家的伟大人物的一生作简明而完整的介绍。
本书是我国部系统论述伊斯兰教义学的著作,它以历史发展为线索,扼要介绍了阿拉伯国家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教义学派及其信仰体系。文字通俗,条理清晰,富有新鲜感。
民族学人类学倡导人类不同群体之问要宽容、尊重、公正、理解,这个主张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世界上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是*好的,*秀的。这既是一种天生的感情;也是一种偏见。当今弥漫于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歧视甚至争斗,正是源于这种偏见。偏见往往是由于隔阂造成的。而民族学人类学就是要打破这种隔阂。它主张这样的道理,就是人类文化虽然形式各异,但都是各民族适应特殊环境而形成并发展的,都对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实际价值,因而人们对文化的价值判断都是相对的。不同民族之间,对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应该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取长补短。要求文化与文化间,民族与民族间,也包括人与人之间要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就是不仅要保持本民族的、自己的美,也要懂得欣赏学习他人的、他民族
在中国伊斯兰文化史上,马注是与王岱舆、刘智以及晚出近百年的马德新并称的明清四大汉文伊斯兰 译著家之一,主要生活于明末清初之际。特殊的生活时代,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等,使马注一生思想起伏较 大,经历了一个从儒者到伊斯兰教学者的转变历程,其总体思想也呈现出明显的伊儒双重文化认同特征。 马注终其一生致力于汉文伊斯兰译著活动,力图通过 “公公理于天下”来实现“经世”理想,彰显了其超越狭隘民族主义和卫教主义的高尚人格精神。《马注 思想研究》对马注伊斯兰思想体系进行了系统考察。 《马注思想研究》以晚明清初中国近世社会转型 的大文化为背景。本书由许淑杰著。
东方文化大师季羡林先生把伊斯兰文化列为绵延不断、传承至今的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之一,指出: 纷繁复杂的文化,根据其共同之点,共可分为四个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自古希腊罗马一直到今天欧美的文化体系。 伊斯兰文化不仅在人类文化史上曾起到过沟通东西、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独特作用,而且也是一种具有重大现实影响力的世界性文化。目前,全球有五十多个伊斯兰国家,十几亿穆斯林,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特别是中东伊斯兰国家所拥有的重要地缘战略地位和影响世界经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使该地区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热点地区,与此相关的伊斯兰文化研究也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门显学。
杨占武、王臻、杨宏峰主编的《伊斯兰知识问答(中阿对照新时期穆斯林知识读本)》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伊斯兰的知识,内容涵盖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教信仰、教义,以及宗教经典《古兰经》,圣训学,伊斯兰教宗教文化、宗教节日。
伊斯兰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与犹太教和基督教又同是一神教。然而伊斯兰教又有自身明显的特点。例如,它作为较为彻底的一神教,反对偶像崇拜、反对多神信仰,在其寺院中从不置坛设像。本书在确定论题方面,尽量考虑到伊斯兰教的特点,有所侧重地介绍伊斯兰教文化方面的知识。本书包括的内容,除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礼仪、节日、经训外,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伊斯兰教法、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伊斯兰教传统的宗教学科和世俗的自然学科;同时,还涉及伊斯兰哲学、伦理、文学、艺术、绘画、经济、建筑、书法等方面的知识。本书涉及一些民族(如突厥、蒙古等)对伊斯兰教发展的影响,以及伊斯兰对这些民族自身发展及其语言文字(如乌尔都语、波斯语等)的影响;还涉及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如犹太教、基督教、琐罗亚斯德
苏菲是伊斯兰哲学三大板块之一。本书以简洁明快的文字介绍了苏菲的渊源、历史、发展、蜕变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特征。作者在做历史性的叙述时,也介绍了有重要影晌的苏菲犬师的思想特点与作品,并介绍了阿拉伯世界一些有重大影响的苏菲道统。 本书既勾画了苏菲行知的基本面貌,又解读了伊斯兰教内精神性追求的深刻内涵,因此深受学界人士和一般读者的认可,成为了解苏菲的*入门读物之一,并被伊斯兰世界多所大学的哲学系作为苏菲专业的书目。 该书作者艾布 卧法-伍奈米,埃及著名学者,伍奈米苏菲道统精神导师。他长期在开罗大学哲学系任职,曾担任埃及哲学协会主席等职。 目 录 前言 第三版序言 第一章 绪论 一、苏菲的基本特点 二、苏菲的不同目的 三、苏菲的境界是相同的吗 四、伊斯兰对苏菲的认识
本书综合运用文化学、宗教学、社会学、哲学的相关理论,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方法和别具一格的表述语言,将伊斯兰文化放在一个广阔的人类文化大背景之下,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和分析,并且在分析其特点时往往与其他文化如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等做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的学术风格。本书在相对意义上构建了伊斯兰文化研究的新框架和新体系,拓展了我国宗教学的领域,丰富了我国宗教学的内涵;同时在伊斯兰经济文化、法文化、伦理文化、教育文化、生态文化、婚姻家庭文化等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本书力求通俗易懂、明白流畅。
本书是一部伊斯兰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伊斯兰教兴起、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伊斯兰教兴起前的阿拉伯社会状况,止于当今伊斯兰教在各国的情况和特点。所记内容按教派分化展开,广泛涉及伊斯兰教的经籍、教法、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伊斯兰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伊斯兰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伊斯兰教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