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园》是叙事、诗文相间的佳作,共分为8篇。主要内容为帝王言行、宗教学者言行、论知足长乐、论寡言、论青春与爱情、论老年昏愚、论交往之道、论教育的功效。该诗集着眼于当时的现实,揭示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旨在规劝世人避恶从善以匡正时俗。作者萨迪库以优美的文笔,凝炼而精确的语言,栩栩如生地讲述了许多故事轶闻,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阐明了穆斯林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信条,字里行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时饱含着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暴君和宗教伪善者的揭露和讽刺。 这本《蔷薇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流畅的语言,较系统地介绍了伊斯兰教在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融入中国的过程,对自身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生动地再现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精神。
自本世纪80年代末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斯兰教复兴运动风起云涌、蓬勃发展,席卷了整个穆斯林世界,成为全人类瞩目的国际大事之一,引起政界、新闻界、学术界、宗教界广泛的关注。本书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语言,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起源、性质、变现形式、发展盛况及发展趋势。
《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以简洁明快的文字介绍了苏菲的渊源、历史、发展、蜕变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特征。作者在做历史性的叙述时,也介绍了有重要影晌的苏菲犬师的思想特点与作品,并介绍了阿拉伯世界一些有重大影响的苏菲道统。 《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既勾画了苏菲行知的基本面貌,又解读了伊斯兰教内精神性追求的深刻内涵,因此深受学界人士和一般读者的认可,成为了解苏菲的入门读物之一,并被伊斯兰世界多所大学的哲学系作为苏菲专业的书目。 《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作者艾布 卧法-伍奈米,埃及著名学者,伍奈米苏菲道统精神导师。他长期在开罗大学哲学系任职,曾担任埃及哲学协会主席等职。
本书以丰富的资料,生动、流畅的语言简要地介绍了阿拉伯、波斯、印度、土耳其等国家或地区穆斯林的文学艺术成果,内容包括了小说、诗歌、散文等艺术珍品,以及有代表性的文学家的文艺思想、创伤风格与其对后世的影响。
在当代穆斯林的世俗生活中,伊斯兰法应置于何种地位?当代著名的穆斯林学者和人权活动家阿布杜拉?艾赫迈德?安那伊姆认为,通过国家权力强制实施伊斯兰法,与伊斯兰教所强调的自愿接受宗教信仰的基本原则相抵牾。在当代社会政治生活中,国家应该避免宗教权*的滥用,国家的政策或立法必须基于公民理性,以使这种政策或立法对于信仰不同宗教的所有公民都是可能的。通过对伊斯兰教历史传统的回顾,以及对印度、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的具体分析,安那伊姆指出,比起宣称通过所谓的 伊斯兰国家 来实施伊斯兰法的理论,人权和公民权的观念更契合于伊斯兰教的原则。作者基于对不同社会当中宗教和世俗国家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探究和设想了发挥伊斯兰法的一种积极和可持续作用的路径。
当代伊斯兰 中间主义 思潮是伊斯兰世界日渐具有广泛影响的宗教文化思潮,该思潮的勃兴与发展,反映了伊斯兰世界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试图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重建富有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积*努力?br/ 丁俊*的《伊斯兰文明的反思与重构--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研究》在追溯和考察有关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的基础上,着重梳理和阐释了伊斯兰 中间主义 思潮的一系列思想主张,简要介绍了该思潮的代表性人物、重要研究机构与学术活动,评析了该思潮的发展态势及其对伊斯兰世界政治改革、社会变革、宗教维新以及文化创新与文明重构的现实意义与影响,并从跨文化研究的视野出发,就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中正和谐之道作了相应的比照分析,认为蕴含于东方文明中的中正、中和之道,对于应对和化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
伊斯兰复兴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伊斯兰力量发动的复兴伊斯兰信仰、文化、政治理想以解决现实问题的政治社会运动。奥斯曼帝国教俗合一的历史传统、官方与民间宗教的二元并立,凯末尔政权均质化的现代化建构和中心与边缘的文化断裂构成伊斯兰复兴的背景。伊斯兰教育、传媒、知识阶层的兴起,苏非教团和新苏非主义运动的活跃,构成伊斯兰文化复兴;民族拯救党、繁荣党参与主导国家政权,正义与发展党的执政实践构成政治伊斯兰复兴。土耳其伊斯兰复兴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官方与民间、精英与民众的权力博弈,促进民主化进步。土耳其的个案说明教俗合一的政治体制是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历史远因,现代化探索过程构成现实动因,宗教和世俗力量的权力角逐是其核心特征,现代经济模式变革是其经济保障,中东剧变的现实处境使
本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 追踪与溯源: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吴云贵有关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的专题论文集,集中探讨了当代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伊斯兰教法等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文章论证严谨,评价公允,代表了中国学者的立场与观点。
安萨里(1058-1111),是阿拉伯伟大的哲学家、法学家、教育家,被西方学者称为“伊斯兰教的奥古斯丁”、“苏菲神秘哲学的大师”,一生撰有著作约400种,现存70多部。 《心灵的揭示》是安萨里关于伊斯兰伦理思想的专著,也是该领域的代表作。安萨里采取引经据典与案例分析、博采众长与叙议结合相互动的方法,用111章篇幅分门别类地梳理了伊斯兰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探究了伦理与哲学、伦理与社会、伦理与经济、伦理与法律、伦理与教育、伦理与自然等的关系。
《心灵的揭示》是安萨里论述伊斯兰伦理思想的专著,也是该领域的代表作。在书中,安萨里基于他对 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采取引经据典与案例分析、博采众长与叙议结合相互动的方法,用111章篇幅,分门别类地梳理了伊斯兰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如论敬畏真主、论爱、论忏悔、论克制私欲、论信托、论孝顺父母、论天课与吝啬、论死亡、论现世、论知足、论感恩、论骄傲、论禁止虐待孤儿、论施舍、论礼拜等。 安萨里在阐述“敬主与爱人、向善与避恶、孝亲与近邻、济贫与扶危、知足与感恩”等伦理思想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地探究了伦理与哲学、伦理与社会、伦理与经济、伦理与法律、伦理与教育、伦理与自然等的关系,由此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述了伊斯兰伦理思想的根本所在,并透过伦理层面阐述了穆斯林的 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该书展现的伊
作者在比较全面地查阅了国内外有关宗教功能的人类学、社会学等方面著作后,她对当代宗教仍然如此活跃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假设,并通过在甘肃和云南两地穆斯林社区实地调查中得来的大量材料印证了自己的假设。中国各地的回族入,尽管同样信仰伊斯兰教,但他们在风俗、习惯甚至宗教仪式中都有诸多差别,特别是南方和西北的穆斯林人群在很多方面有较明显的不同。分别对不同地区的回族社区进行实地的调查,归纳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和差别,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宗教的社会功能,另一个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从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多方面更好地对宗教的功能进行解释。 本书中所使用的材料,基本上是罗惠翱博士本人实地调查的手资料,而且她的调查和研究都尽量遵循人类学的调查和研究规范,翔实而可靠,既有实地的观察、访谈,也有
《清真释疑研究》编著者马占明。 《清真释疑研究》内容提要:《清真释疑》是回族先贤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作者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资料来源,以儒生们熟悉的语言为工具,以比较、描述和批判为主要方法,用问答形式解答了大约20个问题,内容涉及宗教信仰、宗教功修、饮食习惯、衣着与仪表等。《(清真释疑)研究》对《清真释疑》产生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著述原因、论述方法以及版本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原著进行了点校、对原文进行了分段、断句、标点和今译;对一些人名、地名、书名以及生词做了注释;对作者的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补充了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疏漏,纠正了一些学术错误,次将《清真释疑》这部清代文献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伊斯兰教正统思想经典书籍是我国伊斯兰教界人士全面理解和深入宣讲《新编卧尔兹演讲集》的基础。为不断夯实解经工作基础,推动经学思想建设,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与宗教文化出版社合作,将我国阿訇、毛拉传统上通用的阿拉伯文版《哲拉莱尼古兰经注》、《密什卡特圣训经》、《伟嘎耶教法经解》,以及《塔哈维教典诠释》、《伊赫提亚尔教法经解》(上下册)共五本典籍编印出版。日前,《塔哈维教典诠释》、《伊赫提亚尔教法经解》(上下册)已经正式出版,首批各印制了12000册,由中国伊协赠送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斯兰教界人士使用,现正陆续送达他们手中。
古典研究的学术意义类似一种知识考古学,可借此洞察和预测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过去、现状以及未来的可能走向;但就其现实意义而言,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先贤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反思既往人文化成的历史遗教,有助于我们克服只知今而不知昔所形成的狭隘观念,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在保持与历史联系的同时,利用古代文学、艺术和哲学来丰富现代人过于散文化和平面化的生活。本书收录的内容主要是与古希腊美学、艺术批评和现代美学、艺术教育相关的论文,全书分为三辑, 辑“ 古典批评与希腊传统”, 二辑“ 现代美学与艺术教育”, 三辑“ 美学问题与文化琐议”。
朱国明编*的《明清回族伊斯兰哲学范畴研究》 介绍了,哲学是爱智慧的学说。对哲学的研究能够帮 助人们了解*多的人类智慧,与历史上的智者对话, 理解已有的哲学、感悟其中闪耀的智慧之光,有助 于启迪、催化我们本已有根的智慧。 中国伊斯兰哲学是一个**特色的哲学体系,概 念、范畴是支撑这个独特哲学系统的基本元素,是了 解中国伊斯兰哲学的基本思维工具。 研究中国伊斯兰哲学范畴,可以为我们搭起一座 联系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桥梁,可以帮助读者了 解和认识伊斯兰文化 这个不同于中国文化语境下 的思维方式和理论眼界,开拓中国哲学研究者的学术 视野、拓宽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这是一部集中反映21世纪我国伊斯兰教研究领域*前沿成果的论文集,绝大部分论文已经公开发表,散见于国内各种学术刊物,只有数篇论文尚未公开发表。本论文集论文以西北民族大学学者论文为主,同时也兼收了北京、上海等国内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学者具有代表性的论文。相信,本论文集的问世,对于促进宗教学学科建设,完善宗教学理论,丰富宗教学内涵,拓展宗教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提起宗教,人们往往会想到天上的神、教堂的顶、庙中的烟,然而,宗教就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上,在人们的心中。从一定意义上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宗教的民族,也不存在没有宗教的国度。人类文明的各个部分、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对宗教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主体界说,称为“在教言教”,即宗教信仰者从“局内人”的视角来言说宗教。另一种是客体界说,称为“教外言教”,即宗教研究者以“局外人”的身份解读宗教。两种路径,各有千秋、互为补充。 “教外言教”的宗教学,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近年来似乎都正在成为“显学”。在西方,面对东方宗教不断扩展的事实,面对形形色色新兴宗教此消彼长的局面,面对社会生活世俗化与宗教信仰多元化齐头并进的态势……学者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