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伊斯兰复兴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伊斯兰力量发动的复兴伊斯兰信仰、文化、政治理想以解决现实问题的政治社会运动。奥斯曼帝国教俗合一的历史传统、官方与民间宗教的二元并立,凯末尔政权均质化的现代化建构和中心与边缘的文化断裂构成伊斯兰复兴的背景。伊斯兰教育、传媒、知识阶层的兴起,苏非教团和新苏非主义运动的活跃,构成伊斯兰文化复兴;民族拯救党、繁荣党参与主导国家政权,正义与发展党的执政实践构成政治伊斯兰复兴。土耳其伊斯兰复兴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官方与民间、精英与民众的权力博弈,促进民主化进步。土耳其的个案说明教俗合一的政治体制是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历史远因,现代化探索过程构成现实动因,宗教和世俗力量的权力角逐是其核心特征,现代经济模式变革是其经济保障,中东剧变的现实处境使
本书由张志扬、陈家琪合著,分上下两篇,陈家琪完成上篇内容,围绕着存在、认识、表达这三个西方哲学中的基本问题对西方哲学史进行了重新清理,把问题归结为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中的表达问题;张志扬承担的是下篇的写作,进一步从“重审形而上学的语言之维”的角度提出了本体之辨、主体之辨和存在之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语言之辨的准性分析”。这本书20年前产由华中理中大学出版社出版过,由于当时哲学中的语言问题刚刚引起学界的注意,所以引起学界的广泛注意;但由于当时印数很少,远远无法满足读者的需要,就是到了今天,在解构“形而上学的巴别塔”的同时为人的精神家园寻求另一种依托,就这一永恒性的主题而言,也依旧有其存在的价值,所以才有此再版。
庄子文,汪洋肆恣,变化无方;庄子思想,曲折隐晦,寓意深遂。这就给后人阅读、理解《庄子》带来了莫大的难度。更令人无奈的是,要了解中国文化,甚至说作为中国人,《庄子》却又像一座蕴藏富饶但无法绕开的高山、一条景色瑰丽却处处有险礁暗流的大河。爬山涉水,如何跨越这重重障碍,当然得从消解庄文所给我们带来的困难着手,也就是对文本的解读与思想的梳理。作者正是综合这方面的研究,在充分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清晰的理路,给出合理的判断。书中的许多观点与结论是令人信服的,具有学术价值与启发意义。
本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传播的过程中,与哲学相遇,两者并没有一方取代另一方,而是相互改变了对方,相互造成了影响深远的历史效应。基督教哲学便是这种历史效应的一个集中体现,它既是基督教寻求哲学理解、接受哲学追问的直接产物,也是哲学试图去理解和开显的思想产物。 本书从研究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基督教哲学着手,着重探讨了基督教哲学为哲学开辟的新问题与新维度。
本书是西方思想传统中的最重要的经典文本,或者说是奠定西方思想传统的重要著作,展示了人类理性对于事物最普遍的面相和的原因的探索。 本书是西方思想传统中的最重要的经典文本。本书所展示的,是人类理性对于事物最普遍的面目和最的原因探索。本书最终考察了人类知识的形成,进而提出关于普遍知识的理论,从根本上奠定了西方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和问题。
本书是哲学理论创新丛书中的《主体性哲学》分册。其主要内容包括:主体与主体性、主体性的矛盾内涵、个人主体性的演化、群体主体性等。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价值,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阅,也可供有兴趣的读者学习。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 追踪与溯源: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吴云贵有关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的专题论文集,集中探讨了当代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伊斯兰教法等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文章论证严谨,评价公允,代表了中国学者的立场与观点。
王学是中国思想史上一种很有意思的学说,它自产生之初起就备受争议,攻之者众,而好之者终不绝,直至今日。说它很有意思,是因为王学的产生本是为统治者解决问题的,却始终得不到官方的认可,颇有鲁迅先生所言“帮闲不得”的痛苦。王学在近现代的际遇就更为奇特了,既有谭嗣同、郭沫若等人在王学发掘出强调个人主体意志、蔑视权威、冲决网罗的革命精神,又有蒋介石利用阳明心学为其独裁统治张目。从历史和现实来看,王学学说中的某些内容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思维当中,如“文革”中讲“狠斗私心一闪念”就是王学中争论不休的修养工夫问题在现代的翻版。对于这样一种很有意思的学说,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本書以版本的不同,把《大般涅槃經》的異文分為兩部分來談:一是敦煌寫本中的異文,這類異文主要是文字學意義上的,主要研究其類型、成因及意義;二是傳世刻本中的異文,這類異文主要是校勘學意義上的,主要以《大正藏》為材料,通過調查和比勘南北兩本《大般涅槃經》之間的異文,考察南、北本《大般涅槃經》在語言上的差異。
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论述了《老子》的传播、经典化过程及孔子问礼的时间等问题,第二部分编排了相关的研究资料。
这本《西学大家系列:尼采自述》,是奉献给这样的读者:他们希望较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尼采,但由于没有时间等原因不可能去通读他的作品。《尼采自述》一书从尼采大量的作品中摘译出那些最能反映其思想、生活的内容,按照尼采的个性特征、其主要作品介绍、对人类的看法、对社会的看法、对道德的看法、对基督教的看法、对女人和爱情的看法、对艺术的看法、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思考九个方面予以编排。 《西学大家系列:尼采自述》希望给读者提供一个可理解的尼采形象。
本书深入分析了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玄学、科学和玄学的关系等三个重要问题,并以中西比较的研究视野和剥蕉抽茧式的讨论法,深入阐述了科学与玄学自身的性质、各自所研究的问题、所用的方法、所具的特长、所受的限制等方面,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