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提出“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2007年我社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单行本,为就业促进法的宣传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截至2024年,该单行本加印至12印次,累计销量超过18万册。因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进行了修正,目前单行本未作更新。基于此,我分社策划出版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单行本,并设计成大字版,以满足市场读者需求。本书属于长销书,具有较长的销售周期,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单行本系列。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社会科学方法论》以严谨的逻辑结构探讨以下内容:理想与价值判断之科学批判的意义;经验知识与价值判断的原则区分。文化科学认识兴趣的根本意义;文化科学中理论考察方式与历史考察方式的关系;理想典型概念形成的逻辑结构:经验社会认识的 客观性 的意义;文化价值理念和文化科学兴趣的易变性,以及历史因果考察中的客观可能性与恰当的因果关系;社会学与经济学的 价值阙如 的意义; 目的 与 手段 之批判; 伦理学 的界限;价值讨论和价值诠释; 发展趋势 与 适应 : 进步 的概念;理性的进步;规范性因素在经验学科中的地位;关于经济的科学学说的任务。
《政论 昌言》:两部诸子政论名著 崔寔《政论》和仲长统《昌言》是中国汉代政治思想的名著,表现了汉朝统治模式延续三百余年后遭遇的精神危机和士人对时局的分析认识。其中的观点如对王朝兴衰周期的分析、对君主专制弊病的揭示等,均具有原创意义,在哲学史和政治思想史上均具有重要意义。孙启治老先生研究《政论》、《昌言》文本多年,以深厚学养积累撰成《政论校注 昌言校注》,此书即作者在校注本原文的基础上增补了部分注释和全部白话译文,并进行了整体梳理润色而成,有助于普通读者了解《政论》与《昌言》的内涵与文化意蕴。
作者质疑、探究了后现代主义者的核心思想,以及他们在理论、文学、视觉艺术、电影、建筑等方面的表现,还搭建起一个极为有趣的框架,以揭开 后现代状况 的种种奥秘,所涉内容从博物馆文化的政治化,一直谈到崇高政治正确的方方面面。
《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是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它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同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这个村庄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因此,《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将说明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村经济的动力和问题。
《再生产》由两部分组成,探讨了教育行动的双重专断性、教育权威、教育工作和系统、文化资本与教育交流等方面内容。 本书是 文化资本传递论 的奠基著作,它以作者的另一部重要著作《继承人》的定量研究为基础,提出了系统的 文化资本传递 理论。作者指出,教育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所有教育行动客观上都是一种符号暴力,是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等级,并使之长久延续的重要手段。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自然哲学概论》打算在获取关于外在世界和内心生活的综合性概念中作为*个帮手和向导。它并不打算发展或坚持一种 哲学体系 。由于作为一位教师的长期经验,作者认识到,那些宁愿走自己道路的人是*好的学生。然而,它正打算坚持某种方法,即科学的(或者,如果你乐意的话,自然科学的)方法,这种方法从经验中并针对经验选取它的问题,并且努力解决它的问题。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把社会组织管理与公益传播相结合的书籍,该书具有应用性和实操性,面向公共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的工作人员、公益人士、高校学生,受众广泛,针对性强,案例丰富,具有实训内容,具有鲜明的应用价值和特色优势。 本书介绍了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新时代,AI为社会组织管理和公益传播带来的全新变化。通过学习了解社会组织的含义、功能和作用,理解社会组织的法人治理、党建工作、财务管理、人才管理等内容。在全媒体时代,用传播的视角掌握社会组织公益传播、新闻发布、舆情管理、品牌建设、社会责任等内容,提升公共管理专业学习者和社会组织人才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内容分析法是对文本材料进行分类,以将其简化为更为相关且易于处理的数据单位,进而对文本进行有效推论的研究方法。本书系统介绍了内容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主要流程以及相关问题,尤以电脑辅助内容分析的基础知识为亮点。 在本书中,作者结合精心挑选的文本片段,对该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中,他着重阐明了电脑在内容分析工作中的效用,并对该方法尚未解决的测量、显现、再现和解释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颇为全面的讨论。
本书作者博学多闻,悉心钻研,集几十年儿童与成人之精神分析经验,带着坚实的弗洛伊德和拉康传统的专业训练的背景,清晰而准确地阐明了温尼科特理论中的若干重要概念 (例如过渡客体、自身、假自身、环境的重要性、解离),勾勒出温尼科特作为一位伟大的先驱,迄今仍然在许多领域指导着我们的临床工作。作者阐幽发微,探索至精,是我们学习、理解温尼科特思想的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
这是一本讨论国民性问题的专著,是日本近代以来关于 国民性 讨论占有重要地位的一本书,历来评价很高,至今仍有深远影响。近年日本畅销书《国家的品格》在内容上就留有该书的痕迹。本书从 国民教育 的立场出发,面向日本普通人来讲述本国 国民性 之来龙去脉。全书分为十章:1、忠君爱国;2、崇祖先,尊家名;3.讲现实,重实际;4、爱草木,喜自然;5.乐天洒脱;6、淡泊潇洒;7.纤丽纤巧;8、清净洁白;9、重礼节,讲礼法;10.温和宽恕。书中虽然不回避国民 美德 中 隐藏的缺点 ,但主要是讨论优点,具有明显的从积极肯定方面对日本国民性加以 塑造性 叙述的倾向。
本书全面考察了城市外交的主要趋势和特点。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城市外交发展的全球政治背景;第二部分从国际主义和比较主义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外交的主要特征;第三部分以国家系统的角度反思了综合方式下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