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正在失去爱的能力?疯狂消费后,欲望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满足?每个人为什么都成为其他人的敌人? 齐格蒙特 鲍曼 ,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21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家、思想家之一。 他去世前,曾与瑞士记者彼得 哈夫纳交谈了几天,在他英国利兹的家中,就他毕生的工作进行了四次长谈。 在长谈中,他继续描述我们的时代,涉及当前生活的方方面面: 爱与亲密关系 、 身份、 工作与休闲、家庭、 犹太性、道德、幸福、 社会 。从 二战 纳粹大屠杀 到 数字时代 ,从 经济危机 到 消费主义与新穷人 ,从社会责任到公民权利,从战争阴影到幸福日常,从偶像作家到人格类型 为悬浮在不安全感中的我们这代人提供对自己境况的新认知。 他狡黠睿智地描述我们这个流动不居的时代,以及人的境况;从不回避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问题,
畅销书《鱼翅与花椒》作者、英国著名美食作家扶霞?邓洛普全新力作。书中每章均以一道经典中国菜肴为起点,探究中国不同地方的饮食文化、用餐习俗及烹饪理念,展现中国美食丰富多元的特色。《君幸食》一书将以英国最常见的中餐外卖菜肴 糖醋肉球 作为开篇,介绍西方世界对中国菜的理解与误解。紧接着便会开启精彩愉悦而又内容丰富的中国美食之旅。从 灶火 、 天地 、 庖厨 与 餐桌 四个维度,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将一段段津津有味的中餐故事娓娓道来。火焖鞭笋、东坡肉、醉蟹、麻婆豆腐、土步露脸、清蒸鲥鱼、刀削面、小笼包 贯穿华夏大地南北东西的丰富食材与烹饪方法,被扶霞以饱含深情而又严谨客观的文字呈现于东西方读者面前。
全书分为5讲,分别是 第一讲:提问题 第二讲:找GAP 第三讲:搭连接 第四讲:做研究 第五讲:磨日课 。 相比市面上其他关于论文写作的其他书,本书具有几大鲜明的特色: 全书主旨是 通过精读论文来了解和掌握论文写作的内在逻辑 ,将学术阅读和学术写作综合在一起给出指导意见,贴近读者的实际情况。 全书的篇章布局,十分符合完成学术论文的实际工作步骤,读者很容易跟随书的节奏一步步展开自己的研究。 书中摘选了数十篇前沿且有趣的论文,对精读和写作的指导建议,以对论文的细致剖析来具体展开,不再教条而枯燥。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对目前国际社会科学界提出的有关理论问题以及新近发展出来的操作手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结合有关西方学者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实例对其进行了生动的展示和说明。 质的研究方法 目前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是与 量的研究方法 相提并论、交相辉映的一种研究方法,它要求研究者深入社会现象,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研究对象的存在方式和意义解释,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之上建立相关理论。 因其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既可以作为社会科学(及其分支学科)方法论以及方法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供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和业余爱好者参考使用。
◎先要直面自我, 才能找到意义 一本写给当代人的 反虚无 生存指南! 齐格蒙特 鲍曼,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21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家、思想家之一。 他曾与塔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瑞恩 罗德邮件往来,探讨 现代人的自我 ;并对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概念、人类处境的基本关键词 自我,进行全面梳理;为活在不确定时代、自我时刻晃动的我们这代人在 自我与社会冲突时如何自处 提供了更内在的理解。 某种程度上, 现代史 是一部 自我 的历史。自我是如何产生的?个人如何理解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当今世界,自我的模式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技术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还是诱使我们放弃现有的自由? 鲍曼与罗德棋逢对手,结合他们各自的社会学、哲学、文化理论、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就 在流动的现代世界中,如何理解复杂的自我
单位 在中国社会中一度是使用频率极高的名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的单位组织:资源、权力与交换》一书依据问卷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城镇社会中的 单位 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 单位组织 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工作组织的诸多方面,探讨了在中国的单位组织内,资源是怎样形成和分配,权力在资源的形成和分配过程中怎样产生,资源和权力怎样制约和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以及在单位组织中人们的服从行为又怎样与资源、权力相交换。 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单位的定义和覆盖范围有了很大变化,但其作用和影响却持续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可作为理解衍生中的各类组织体系的参照系。通过对 单位 的分析和探究,可一窥组织机构中的作用发生机制,以及个体与群体心理,从而收获理解中国社会和社会结构的相关视角。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是我们了解自己的一本佳作,它对微观的社会互动做了详尽的论述,探讨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特别是我们如何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作者没有对社会互动做面面俱到的系统性分析,也没有试图总结互动类型、区分互动性质,他的兴趣在于研究人与人面对面交往的具体互动细节。 在对许多地区社会习俗的观察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他把社会比作舞台,把个体比作演员,用诸如印象管理、前台、后台、剧班、角色扮演等一系列戏剧表演的概念,来分析种种舞台表演行为。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每个人都向他人展示自己和自己的行动,试图引导和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并采用某些技巧来维持自己的表演,就像演员向观众展示一个角色一样,这不失为一种表演的艺术。
本书介绍了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塑造了社会学,并将继续为社会学铺筑道路。除了简短的定义外,作者对每个概念都进行了扩展讨论,将其置于历史和理论背景下,探讨了其在使用中的主要含义,介绍了相关的批评意见,并为读者指示了其在当代研究及理论说明中的演化。 本书包括十个主题,通过全球化、现代性、数字革命、消费主义、社会流动、生命历程、身份认同、后殖民主义等基本概念,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社会学的画卷。
本书为我国著名思考型学者秦晖的成名之作,初版于1996年。 作者以八十年前*与梁漱溟之间一次有关中国社会是否存在阶级对立问题的争论为契机,从分析旧中国 关中模式 入手,在掌握大量社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西方社会学科学的分析方法,重新审视封建社会三要素(即自然经济、宗法共同体与依附人格)在中国的社会表征,指出权贵与平民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进而对社会构成主体 农民(农民人格、农民心态、农民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纵观中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成功与失败,深刻分析农民的 双重性 ,揭示中国社会长期固守 农业文明 之根源;横向结合苏联集体农庄和美国式农业发展道路,对农民及农民社会进行共时态的逻辑分析,从源头上探寻农业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此次再版,尽管经历了二十几年的社会变革,但作者对中国社会的深
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但基于个体理性的决策常常与集体理性相冲突,导致所谓 囚徒困境 的出现,不利于所有人的幸福。人类如何走出 囚徒困境 ,走向合作共赢?《博弈与社会》用博弈论的视角给出了答案。 《博弈与社会》用通俗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博弈论的基本方法和核心结论,并应用这些方法和结论深入分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制度(包括文化)。《博弈与社会》特别关注的是人们为什么有不合作行为,什么样的制度和文化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在作者笔下,博弈论不再是个高深的抽象理论,而是变成了一件剖析社会问题及制度的利器,一门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的学问。 阅读《博弈与社会》,有助于深入理解张维迎教授在产权制度、市场机制、法律、社会规范、政府行为、大学治理等诸多社会问题上的独到观点;也有助于提高
这本书是关于中国菜出乎意料的美好,也是一个英国女孩在中国的冒险故事。 获得英国饮食作家工会大奖肯定的扶霞在一九九四年前往中国长住。打从一开始她就发誓不论人家请她吃什么,不管那食物有多么古怪,她一律来者不拒。在这本难得一见的回忆录中,扶霞追溯自己和中国饮食之间的关系演进。透过扶霞的眼睛,我们得以用全新的角度来了解我们熟悉的中国菜。原来不同地方的食物,都有其独特的气质。川菜的辣带着一丝丝的甜味,就像悠闲而迷人的四川人,总是带着一丝甜甜的体贴;湘菜直接又毫无妥协余地,就跟那里培养出来的军队领袖一样;扬州菜则是太平盛世的食物,温暖而抚慰人心。 从四川热闹的市场到甘肃北部荒僻的风景,从福建的深山到迷人的扬州古城,书中呈现了中式料理让人难忘的美妙滋味,也深刻描绘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且兼
社会学厉害,还是物理学厉害? 劳动带来的喜悦和满足为什么消失了? 为什么我们永远在 剁手 ? 婚姻里真的是谁收入高,谁就更有话语权吗? 面包和理想, 社畜 的我们选哪一个? 人类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成为自己的 造物主 吗? 抖音、滤镜、后浪重新定义了这个世界吗?...... 社会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社会运作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摆脱 理所应当 的思考方式。 清华大学社会学家严飞,以沉淀百年的经典社会学理论作地基,从构成社会的秩序与人性出发,探讨和理解当下中国。从社会学家的专业视角,视察*普遍、热门的社会现象,剖析社会问题,重新审视我们熟悉的世界。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揭示背后的社会问题。以七位社会学奠基人的经典社会学理论,结合30多个案例现象与分析。让读者了解社会现象的核心本质,
人类学家如何从纷繁的历史材料中发潜阐幽?如何在平凡处着眼进而揭示出背后的不平凡? 《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便是一个范例。作为一部人类学经典作品,西敏司娓娓道来的是糖这件平常事物身后奇妙而非同寻常的历史。聚焦于工业化早期的英格兰以及美洲加勒比殖民地的甘蔗种植园,西敏司把糖的命运讲述得格外深刻而不乏趣味。书中我们看到了糖从一件商品化身为工业化生产之商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密切地与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奴隶化生产,乃至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联系在了一起。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糖是如何经过一个自上而下的复杂文化过程,一步步地嵌入到了日常生活的肌理之中。
《学术与政治》是马克斯 韦伯的两个演讲名篇。一战后,慕尼黑大学的学生对未来的道路充满了迷惘。应其之邀,韦伯做了这两次演讲,旨在为大学生解答学术与人生道路上的核心问题。 在一个祛魅的时代,以学术或政治为天职,这意味着什么?学术生活就如一场 疯狂的赌博 ,而政治则被韦伯喻为 坚定而从容地钻透硬木板 。他以冷峻、清醒与独有的内心深处的激情,直面我们时代深刻的命运,为我们描绘出学术与政治的职业状况,阐明从事这两种职业所需的素质与条件,揭示学者与职业政治家的责任与内在使命。 《学术与政治》可看作韦伯晚年对毕生致力的两大领域的反思,这两篇演讲在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成为韦伯重要的两篇演讲。本书同时收录韦伯的方法论名篇 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认识的 客观性 ,此篇贯通学术与政治这两大领域,阐释了两个领
我们为什么会按照我们想的那样去做呢?我们为什么会按照我们做的那样去做呢?社会学旨在对这两个问题提供答案。尽管其他学科也试图做出回答,但社会学提供的分析视角,既有更大的包容性, 又有更大的密切性,它比我们在许多其他领域可能找到的观点更为基本、更为明确。
揭开科学黑箱的幕布 科学家如何工作?他们如何 发现 科学事实?为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法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布鲁诺 拉图尔以及英国社会学家史蒂夫 伍尔加深入到美国的一个神经内分泌学实验室并与那里的教授共度两年时光,对科学家进行观察,看他们如何选择课题和申请基金,如何从事研究和发表论文,如何评级评奖等等。作者以自然主义的方式研究科学,特别探讨了科学的社会制约因素,触及人性、社会、理性和知识这些更大的问题,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科学事实的建构做了独到的诠释。本书是科学社会学也是国外社会学研究的前沿领域SSK的经典之作。
在美国阿纳姆动物园有一个黑猩猩群落,它在以下几个方面都称得上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一是户外圈养区的面积,有差不多两英亩;二是在母亲身边长大的年轻黑猩猩的数量;三是它的规模,1981年黑猩猩的数量已达到25只,这是重要的;四是有几只成年雄黑猩猩生活于其中。这使得它们在动物园里的行为与在自然界的行为相差无几。作者通过长期观察阿纳姆动物园黑猩猩群落,从他们的行为举止中读出了马基雅维利的狡诈权谋,并领悟德瓦尔耐人寻味的结论:政治的起源比人类更古老。《黑猩猩的政治》的发现不仅震撼了动物学界,也是深受政治家、企业管理者、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欢迎,使它成本一本风靡西方教育界、商界、政界40年的人文读本。它以一种另类的方式,通过我们的近亲黑猩猩,洞悉了人类基本的需求和行为。它详尽叙述了黑猩猩群体之中围绕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性? 我们应该如何谈论性? 要怎样才能让性真正自由? 关于性的现实充斥着关于女性的谎言,却讲述了关于男人的真相。 《性权利:21世纪的女性主义》是牛津大学学术新星埃米娅 斯里尼瓦桑的处女作,尖锐但极具人性地颠覆了我们讨论或避免讨论性问题和性政治的方式,追溯了性在我们世界中的意义,以色情、权力、欲望为表征,对当代女性主义问题进行了阐释、拆解、质疑、思考和深化。这些文章讨论的是这个世界的性政治与伦理,而使它们得以成文的,是对一个与此不同的世界的期盼。
本手册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1.讨论代码的功能、编码过程,以及在质性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如何撰写分析备忘录;2. 系统地描述能普遍应用于质性资料分析的各式各样的编码方法;3.为读者提供可供编码和进一步分析的质性资料的资源,值得推荐的应用程序、示例和练习。 本手册不解决诸如质性研究如何设计或如何实施访谈或参与式实地观察的问题。这些内容已经在其他研究方法著作中有过充分详尽的讨论。本手册特别关注代码和编码以及它们在质性资料分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致力于以简洁、清晰的线条勾勒出编码方法的全部内容,成为其他研究方法著作的有效补充参考。 本手册旨在帮助读者高效地完成质性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提炼出可靠、扎实的论断和观点,为完成终的研究论文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