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通史:从古代源头到20世纪(全2册) 当我们谈论 西方 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谁属于 西方 ,又由谁说了算? 无论是标定地理区隔、信仰分野,还是描述军事对峙、利益阵营, 西方 这个常被用来划分敌我的概念总是瞬息万变,任由无数种解读产生。 温克勒选择在政治思想史的范式上溯源。如果说人们认同 西方 是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法治等精神的集成,那么它就可以追溯到一句话: 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 这是分权思想的肇始,为世俗化和人的解放埋下种子;并且有了在独一神面前人人平等的基础,后来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才得以被接受。 本卷是德国历史学家温克勒四卷本《西方通史》的第一卷。从古老的一神思想,到中世纪神权和世俗权力、王侯和其他等级发生分离,到激荡新老西方的1776、1789年革命,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民族运
在中国无论你做什么,你都要了解这个社会。 中国的资产者和买办者们,已经阶层化了。对于他们,实际上没有什么格外再加以分析的必要。因为他们的私有财产,主要是依赖于父辈权力的大小而聚敛的,其过程往往简单得令人咂舌,几乎完全没有什么商业意义可言。“中国特色”在这一点上具有极大的讽刺性。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增订版)》——梁晓声10 年力作,一部后时代最深刻的社会分析!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增订版)》中梁晓声对当代资产者阶层、当代“买办”老阶层、当代中产者阶层、当代知识分子、城市平民和贫民、农民、中国农民工、中国当代“黑社会”以及中国“灰社会”各个阶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作者按照实地研究的步骤和程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生动鲜明的实例和实践操作方法,帮助初学者掌握搜集、聚焦和分析质性资料的方法。本书的特色是:,着重描述和分解了实地调查研究相互重叠的三个阶段:资料的搜集、聚焦与分析。第二,从新近研究著作和研究方法评论的经典中,精挑细选许多新的例证。第三,广泛而细致地介绍了编码(coding)、备忘(memoing)方法及电脑在资料整理和分析中的运用。第四,就“后现代主义”等新兴理论及相关观点进行了探讨。
黑格尔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之集大成者,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他结束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旧时代,继承和发展了西方哲学史的全部成果,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其体系之庞大,著述之丰富,思想内容之广博和深邃,在中西哲学史上都是罕见的。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 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二十世纪西方众多哲学流派的思想来源。诚如美国哲学家怀特所言: 不谈他的哲学,我们就无从讨论二十世纪的哲学。 可以说,黑格尔哲学是通达西方哲学以至整个西方文化的必经之路。 《精神现象学》出版于1807年,是黑格尔阐述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第一部纲领性巨著,他自称此书是其哲学体系的导言。其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的主观精神。
来自印尼、菲律宾和越南的女性,来到陌生的国度从事家务劳动。雇用她们的台湾雇主,多数是青壮年的中产阶级,他们的父母辈少有在家雇用佣人的历史,这些“新富家庭”的经验,映现了台湾社会在阶级、族群、性别与代间关系的转变。 为了解台湾雇主和东南亚帮佣之间的互动关系,台湾大学社会系教授蓝佩嘉花了数年时间,访谈了超过百位的印菲帮佣和台湾雇主,了解劳雇双方在家庭屋檐下所面临的结构困境、生存策略与认同政治。 蓝佩嘉以“跨国灰姑娘”的比喻来彰显家务移工的处境:她们或为了逃离家乡的贫穷与压迫,或为了扩展人生视野及探索现代世界。跨越国界工作后,却发现自己坐困雇主家中,被视为“用完就丢”的劳动力,灰姑娘的美满结局仍如童话般梦幻。 相对于2006年的英文版,作者以返璞归真的母语和大量的生命故事,描绘
来自印尼、菲律宾和越南的女性,来到陌生的国度从事家务劳动。雇用她们的雇主,多数是青壮年的中产阶级,他们的父母辈少有在家雇用佣人的历史,这些“新富家庭”的经验,映现了社会在阶级、族群、性别与代间关系的转变。 为了解雇主和东南亚帮佣之间的互动关系,大学社会系教授蓝佩嘉花了数年时间,访谈了超过百位的印菲帮佣和雇主,了解劳雇双方在家庭屋檐下所面临的结构困境、生存策略与认同政治。 蓝佩嘉以“跨国灰姑娘”的比喻来彰显家务移工的处境:她们或为了逃离家乡的贫穷与压迫,或为了扩展人生视野及探索现代世界。跨越国界工作后,却发现自己坐困雇主家中,被视为“用完就丢”的劳动力,灰姑娘的美满结局仍如童话般梦幻。 相对于2006年的英文版,作者以返璞归真的母语和大量的生命故事,描绘了“跨国灰姑娘”的身影,并
本书爲中山大学陈斯鹏教授的自选集,共收録代表论文31篇,大略涉及古文字资料中疑难字词的考释、楚系简帛字词关系的研究、战国竹书的编联与复原,及古文字学学术史的讨论,较爲全面地展现了陈斯鹏教授近年来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
《历史的碎片——国义文存》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邬国义的学术文集,分一、二两集,收录其多年来治史的重要研究成果50多篇,包括对《资治通鉴》、《天演论》等严谨的考据,是一部很值得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以及史学研究者仔细阅读的著作。
关于美国科学界的现状大家众说纷纭,既有人担忧美国科学即将衰弱,也有人观察到不少美国受过良好训练的科学家却没有好的学术职业前景。谢宇和齐沃德就这一话题提出了众多的实证证据,他们清晰而又准确的分析——有时,还是出人意料的发现,有力地揭示了美国科学事业的长处和短板。
这是一部具有高度原创性的论文集,书中首次系统地分析了18~19世纪欧洲和亚洲的人口行为与经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作者运用事件历史分析法,考察了当时的比利时、意大利、瑞典、中国和日本100多个乡村社区中10万余个生活史实,分析其在经济和社会压力下的人口反应。从而挑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马尔萨斯人口观,证明了人口行为具有空间差异,而且取决于人类的意志,尤其是社会结构和文化实践,这就把历史人口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对我国人口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