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描述了中国东、中、西部不同县域内乏力或奋进的学校、种瓜或得豆的课堂、踏实或游移的教师、在幻想或现实中长大的学生、对孩子教育过度操心或无能为力的家长、在正事和杂事中疲于奔命的校长、紧密交织的政校关系、国家教化权力和市场选择驱动之间的城乡关系 作者用纪录片式的分镜头细致呈现了县域教育的生态,深度剖析了中国 以县为主 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所面临困境的根源及其后果,详解县域教育何以在今天这个时代成为一个问题式的存在。
重点大学寄托了万千家庭改变命运的梦想,如今一系列专项招生计划也为更多学子打开了机会之门。然而,金榜题名之后,学子是否如想象那般顺遂?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在毕业出路和职业前景上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通过对位于京沪的两所重点高校毕业班学生的深度访谈,本书揭示了大学生在上大学过程中遭遇的一种隐性的挑战:是否洞察大学场域的 游戏规则 ,掌握其中 默认 为常规的一系列认知和实践模式。本书指出,家庭背景优势不仅带来了雄厚的物质支持,更意味一整套关于 上大学 的文化技艺的传承,这使得出身优渥的大学生得以在白热化的出路竞争中抢占先机,而家境平平者却更容易与机会失之交臂。本书也关注了意义感在出路获得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在当前的制度背景下,内化主流价值信念、扩充 文化工具箱 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走出生涯目标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治理体制的活力来自哪里? 体制优势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本书以作者最近几年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呈现了县域政治运行的丰富图景,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独到且深刻的解答。 全书围绕县域治理韧性这一核心主题,从体制与机制关系角度切入,对县域治理体制、政府动员、干部流动、财政制度、政策转化与执行等进行了透彻解读。书中既有耐人寻味的田野故事,呈现县域治理经验,又有深入浅出的学理分析和理论提炼。书中对县域治理中的一些重要工作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和阐释,如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政治评价、条块关系、 任务包干、领导观摩、干部联村制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对于推动基层治理机制创新、提高基层干部工作能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既可作为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公共管
《素锦的香港往事》一书以素锦和妹妹素美(为信主及家人讳,对信中涉及的主要人物姓名作了处理)之间的真实通信为基础,讲述了素锦在香港二十年的日常生活以及期间所历经的悲喜。 素锦是上海人,年轻时因家境贫寒,做了舞女。结识章先生后,在没有名分的情况下生下三个孩子。但章后来带着原配及孩子去了香港,素锦失去了生活来源。百般无奈之下,她于1956年只身赴港。三个孩子留在上海,由素锦的妹妹妹夫照顾。素锦在港省吃俭用,把钱源源不断地寄往上海。 通过本书,我们能感受到素锦作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在港二十年间的隐忍及煎熬;也能看到一位香港普通小市民对于生活和世事的种种态度,特别是对于香港1956年到1976年这二十年间的变化与发展的独特体会。这些书信虽是素锦的个人哀乐,但也反映了20世纪50至70年代香港底层百姓的生活
《礼物的流动》是阎云翔根据其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专著,主要关注了人类学领域中一个十分经典的研究问题,即礼物交换。作者在黑龙江省一个农村生活了七年,并为撰写本书又两度回访。通过参与观察、深描等人类学方法,关注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礼物交换及其文化意义。阎云翔在更新了传统人类学关于该问题的经典解释理论的同时,也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 非制度化 的特点,并探讨了农村社会的社会结构。
如果你想知道这个社会多么不重视情绪劳动,只要看妈妈不在时家里有多乱,人们对服务行业有多苛责,就明白了。 家里牙膏、卫生纸快用完了,阳台的衣服早就干了,只有你注意到; 开会时负责倒水,洽谈时微笑迎合,是你的责任; 当你终于忍无可忍,发火时还要纠结会不会惹人不快 这些天生就是女性的事吗?为什么女性做这些就是 应该 ,男性做却是 帮忙 ?为什么女性要一遍又一遍提醒,家里冰箱冷冻室的霜还是厚厚一层,职场上仍旧得轻声细语保持耐心,还有人嫌我们唠叨?这些劳心费神的情绪劳动不但无处不在、没完没了,而且不被看见、无法转移。《她们不是唠叨,只是受够了》揭示了传统社会规训下失衡的情绪劳动真相,并结合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把女性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中面临的不可言说的困境剖析得鞭辟入里,是霍克希尔
究竟什么样的婚姻才是幸福的?著名哲学家罗素认为人类的婚姻与性道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其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历史上,关于性的知识一直是禁忌或处于灰暗地带。罗素主张让年轻人获得健康、正面的性教育,从而使他们对婚姻与爱情有一个严肃认真的态度。他认为幸福的婚姻应满足一些条件,比如夫妻双方都感受到完全的平等、不干涉彼此的自由、身心完美地融合、价值观相似 关于爱情、性、婚姻、家庭、试婚、离婚、人口、优生等话题,罗素用生动、流畅的文字娓娓道来。时至今日,这些睿智的言谈仍然在启发我们如何经营婚姻并收获幸福。
本书收入费孝通先生三部代表作:《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和《乡土重建》。这三本书是费先生开始尝试从文化的角度对中国社会进行概括的代表作,比较凝练地体现了费孝通对这一问题的集中思考,实际上它们在他写作中也是一个系列。本书正是这三本小书的汇编本,希望能借以对费孝通先生的乡土社会研究作一全面而系统地呈现。
总是比周围人更勤奋,却一直处在抑郁之中;父母像小孩一样被白人训斥;为无法说地道的英语而感到羞耻;书写被白人的想象力塑造,刻意避免让自己的写作打上种族化的标签 韩裔美籍作家凯茜 帕克 洪从小事件切入,深入剖析了亚裔美国人日常感受到的一系列情感,如羞耻、偏执、忧郁、自我怀疑等等,称它们为 少数派的感受 (minor feelings)。这些感受折射出亚裔美国人生存现状、模范少数族裔神话、个人政治身份困境和种族意识等重要问题。 从个体经验出发,作者还将笔触拓展至美国历史和文化深处,剖析社会新闻、大众文化、历史事件中的种族症结,透视塞林格、王鸥行、裘帕 拉希莉、韦斯 安德森等创作者,对美国当代文学和艺术作品做出了辛辣的评论。在《一位艺术家的肖像》中,洪还以女性视角反思韩裔女作家车学敬在1980年代遭到奸杀案件,审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取消颁奖。诺贝尔文学奖一直以来被视作世界文学界最高级别的奖项,而作为其评选机构,瑞典文学院在全球的文学界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接连的丑闻导致文学院多名院士愤而辞职,因评选人数不足规定而无法颁发当年奖项,一连串事件也令成立两百余年、一直保持着神秘色彩的瑞典文学院跌下了 神坛 。本书作者玛蒂尔达?福斯?古斯塔夫松正是 揭开盖子的第一人 。2017年11月,她在瑞典最大的日报《每日新闻报》刊登调查报告,以十八名女性的证词,揭露某瑞典文化界名人的性侵丑闻,之后进一步指认此人便是瑞典文学院院士卡塔琳娜?弗罗斯滕松的丈夫、著名文化人让-克洛德?阿尔诺。本书详细记录了这一系列丑闻曝光的过程,并由此暴露出瑞典文学院内部乃至整个瑞典文化界的诸多弊病。这桩丑闻最终激化了瑞典文学院中保守派与
这是一本日本纪实文学作品。 好想结婚啊,但谈恋爱好麻烦 我不需要丈夫,只想要孩子 就算是恋人也要AA制 和爸妈待在一起比较开心 离婚便是恋爱的不良债权 这些正是当代日本年轻人的心声。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日趋严重,然而在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中,却有七成女性和八成的男性是单身,其中更有近四成的年轻人宣称自己不需要恋人。现在的年轻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曾经发明 草食系男子 和 单身贵族 等流行语的评论家牛?惠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她尝试通过对近六百位年轻人的定性与定量调查,探明当今这一恋爱低潮下年轻人的新式婚姻的真相。
1932年4月,哥本哈根的尼尔斯?玻尔研究所。约四十名科学家在这里荟萃一堂,在人人敬爱的导师的目光下无拘无束地讨论起物理学的未来。他们要谈论的事情真的是太多了,因为无论是对科学,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还是对他们各自祖国的历史而言,这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科学家称1932年为 奇迹之年 ,因为这个年份不但见证了中子和反物质的发现,也在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工诱导核嬗变。这些重大发现预告了核时代的到来和大科学的出现,然而就在科学家们为此欢欣鼓舞的同时,欧洲也正势不可挡地坠入极权主义和战争的深渊。不到一年,希特勒登上权力宝座,改变了这些科学家的命运,也让1932年这次集会无忧无虑的氛围再也不可能出现。《哥本哈根的浮士德》以主导了哥本哈根会议的七名物理学家的职业生涯和生活为中心,其中玻尔、保罗?埃伦费斯特和
八篇文本细读,八个 要命的地方 ,法学领域中坚学者赵晓力新作。本书尝试在一些根本性的人类生存处境中呈现法律问题,通过对《祝福》《窦娥冤》《鲁宾逊漂流记》《局外人》等经典叙事文本的精读与推究,带领读者整体地理解家庭、生育和与之相伴的法律问题的复杂、持久,深描并重现了人所处的具体文化世界和意义世界。
查尔斯 蒂利被誉为 21世纪社会学之父 ,在本书中,蒂利对社会过程进行了与众不同、一以贯之的阐述。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但是本书启示我们,一旦你懂得如何去观察社会生活,那么它也就不是那么难懂的了。本书将个体之间的互动视为宏大社会过程的基本元素,以表现在个体的互动中是如何掺杂进身份元素的,社会边界是如何建立和转化的,以及持久的社会联系是如何累积起来的,并对不平等、身份、社会边界等重大问题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阿克塞尔 霍耐特是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理论家,当今国际上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的代表人物。他始终保持着批判的立场,尤其是对现代社会哲学的批判,自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以来,现代社会哲学预设了个人之间的敌对关系,每个人都希望保证自己的生存条件。 霍耐特从黑格尔开始,从 为承认而斗争 的角度重新诠释了人类的冲突:他强调了任何对抗中所固有的道德维度,并在真实的或象征性的斗争基础上重构了社会进化,在这种斗争中,个人寻求的与其说是压制对手,不如说是让对手承认他的个性(爱、法律、团结即三种形式的承认)。 在这部作品中,对应于三种形式的承认,霍耐特区分了三种形式的蔑视:身体侵害、法律侵害和个人尊严的侵害,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批判工具。霍耐特的承认学说对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作品,初版于1947年。一共由12篇文章组成。该书本为其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 乡土社会学 时的上课内容,辑录而成一书。在此书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的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而 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描绘,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生活的各个方面
电影《黑客帝国》中,墨菲斯给尼奥两个选择: 吞下蓝药丸 故事结束,你从床上醒来,相信你愿意相信的一切。吞下红药丸 你留在这个乐园,我来告诉你兔子洞有多深。记住:我提供的只有真相。 在美国第五大网站Reddit上,最有影响力的男性论坛的名称就是 红药丸 (The Red Pill)。它的成立标志了网络厌女的全新阶段 他们不仅嘲弄和贬低女性,也同样相信,在这个社会中,男性 尤其是异性恋的白人男性正在遭受女性的压迫。 他们运用古典形象、古典学著作来推动白人种族主义的宣传,认为自己是智识权威的捍卫者,是西方文化和文明的继承者。 社交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民主化,但它也为那些持有反女权观念的男性创造了机会。社交媒体已经把厌女症抬到了暴力和恶意的新高度。
本书收录黄宗智、周黎安两位教授有关中国研究的代表作15篇,囊括了两位顶级学者的重要经验发现和理论概括,如黄宗智教授的 内卷化 第三领域 集权的简约治理 实用道德主义 、周黎安教授的 晋升锦标赛 行政发包制 官场 市场 模式 等等。在本书中,黄宗智、周黎安两位教授各自围绕国家治理、国家能力等议题,在西方理论的 话语丛林 中穿梭往来,既与之对话,又面向实际,试图还中国一个本来的面目。他们的对话并非一问一答,也不是直接对应,而是在各自独立的探索中遥相呼应、相映成趣,书中也不乏争论碰撞。两位教授还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对有志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青年学者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
.
本书描述了台湾从光复到21世纪初,其人文学术的发展与社会文化思潮演进、政治形势变迁的共生互动关系。全书系统地梳理了战后初期的 去日本化 和 再中国化 思潮,1950 60年代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实证主义思潮、新儒学思潮,1970年代的 科际整合 思潮、文化 回归 思潮,1980年代的 中国化 思潮,以及1980年代以后的 本土化 思潮等重大社会文化思想的发源与流变。 全书共分九讲,深入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想氛围,探讨人文学术在不同背景下的问题意识、理论方法与发展路径等。在人文学术与政治、社会、思想、期刊著作、人际网络、机构社群与芸芸大众之间,析出有机的互动与紧张,力图从细节与整体上揭示60年来台湾人文学术的发展与其政治变迁、社会演进、制度嬗变、思想脉动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
熊猫,作为众所周知的中国国宝,世人皆爱其憨态可掬;但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这一珍稀动物在其所生存的狭窄空间里,在孤独无言的日子里,面临着怎样的艰难和危险。 作者夏勒博士以特聘专家的身份,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政府合作的 熊猫项目 ,从一九八〇年开始,在四川山区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熊猫研究。他观察到熊猫各种动人的真实生活,同时也目睹了无知愚氓贪猎熊猫的可怕行为。在本书中,他以科学家和参与者的立场,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了这项shiwuqianli的 熊猫项目 之内情;又以哲人的心灵与诗人的笔触,描绘了那一隐秘世界的美丽与哀愁;同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首批进入中国大陆进行研究的外国专家,夏勒博士以外来者的角度,将其当时与国内科学工作者和老百姓的来往以及各种生活小故事娓娓道来,为今天的读者重现了那个改革
1971年8月15日,一个安静的星期日晚上,理查德 尼克松总统发表广播演说,宣布他的新经济政策。政府将实施全国性的价格管制,对国外进口商品征收高额附加税,并禁止用美元兑换黄金。由于一场正在进行的货币战争摧毁了人们对美元的信任,美国正处于危机之中。一次又一次,纸币贬值,资产冻结,黄金被没收,资本被管制。对此,美国也无法独善其身。事实上,从1770年代到1970年代,经历了革命、内战、大萧条和卡特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美国一直是美元贬值的引领者。今天,我们正介入一场新的货币战争,另一次美元信任危机即将到来。这一次的后果要比尼克松面对的严重得多。全球化、金融衍生品和杠杆化产品在过去四十年里的增长,使得金融恐慌及其蔓延几乎不可能被遏制。本 伯南克领导下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正在进行金融*大的赌博。从2007年起
县乡政府是如何运作的? 国家的各项政策是如何在县域社会落地的? 县级党委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如何互动? 县级党委政府如何调动乡镇的工作积极性? 县域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权威? 乡镇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做工作? 县域中的基层干部的状况和发展前景如何? 《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一书深描中国政治的实际运行,对上述问题做了抽丝剥茧、入木三分的剖析,是一本展现县乡政治生态的写实白描书。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治理体制的活力来自哪里? 体制优势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本书以作者最近几年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呈现了县域政治运行的丰富图景,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独到且深刻的解答。 全书围绕县域治理韧性这一核心主题,从体制与机制关系角度切入,对县域治理体制、政府动员、干部流动、财政制度、政策转化与执行等进行了透彻
本书的科技史笔记第4部,重点讲述了从热气球开始,到飞艇一直到专业航空飞机的发展历程,详细阐释了人类飞天从梦想到现实的发展道路,让读者从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两条路径了解这一科技发展史中每个发展阶段的里程碑人物和事件,了解发展背后的底层逻辑和必然结果,可以带给读者不一样的视角和解读方式,能够在客观中立的角度深度理解人类飞天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