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费孝通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民俗、文化有很独到的研究,从早年的乡村制度到晚年的文化的自觉与反省都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是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取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 乡村社会学 一课的内容,而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作者用 熟人社会 、 礼治秩序 、 差序格局 等概念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广大农民的生存和生活状况。书中所提出的 礼治秩序 及其 差序格局 的概念,是以民间传统习俗为基础,进行社会管理,并提升为一系列制度的社会管理模式。它作为治国理政的蓝图,为历代圣贤所推崇。以礼治秩序来概括乡土中国,是认识前现代中国社会国情,切入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重要思路。本书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
岩波新书精选 系列套装共11册,是了解日本社会文化的经典入门读物。上zhi历史文化,下zhi社会民生,涵盖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过劳时代》:一边是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一边是精神生活的极大贫瘠。放眼全#球#,审视现代人的心理,提出从根源上摆脱过劳的方法。 《格差社会》:经济大国日本,在其国民的高收入和高消费水平、繁荣的国际都市、现代化的商业模式背后,是巨大的生存压力、大量失业和流浪人员、阶层固化和不平等、逐渐缩小的社会保障网以及生活于其阴影之下的弱势群体。本书以大量翔实的数据,指出当代日本格差扩大的现状及影响。 《京都》:一部优美、厚重的京都传记,一本浓缩了的日本史。不同于一般的京都读物,不是游客导览,也并非旅行散文;以时间划分空间,以地理表现历史,从一座城市的兴衰管窥一个国家的命运。
本书以川东 双村 为个案,运用社会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和 民族志 叙述架构,考察个案村在20世纪一百年间的村治历程,村治变迁中权威与秩序形态的变化是考察核心。书中阐释了 现代性 、 国家 与村庄 地方性知识 这三种要素在20世纪中国由革命向改革发展变化的大场景中共同塑造村治格局的历史过程,归纳出影响个案村村治变迁的基本逻辑:现代化背景下从国家、现代性依托革命对村庄社会的改造,到超越革命后的国家、现代性与村庄地方性知识共同重塑新村治格局。这一解释模型的提炼,不仅对理解个案村,而且对思考整个20世纪中国的村治历程都有启示。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总报告基于2022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核心成人样本,对国民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健康服务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报告基于2022年国民心理健康专项调查数据,分别对青少年、大学生、中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师这四类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专题报告围绕特定群体或主题展开,分别涉及心理健康热点研究主题、心理健康素养、居民心理健康科普需求、不同人群人生意义感、乡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双减 带来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变化、 心理韧性 课程的积极影响、大学生睡眠健康等主题。
以政府有关部门统计数据和相关权威机构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儿童的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等方面,全面呈现2022年中国儿童发展状况,并聚焦儿童发展领域的热点、重点问题,点面结合,深入分析,提出对策建议。本书是由中国儿童中心组织研究机构专家、高校学者和政府研究人员撰写的第三本儿童蓝皮书。本书从儿童的营养健康、基础教育、社会福利和法律保护等方面呈现中国儿童发展的总体状况。儿童是人口的重要构成,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关乎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前途命运。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儿童发展,2021年我国政府在儿童的健康、教育、社会福利和法律保护等领域持续发力,有效推进各方面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 关于 人情 与 面子 ,中国人似乎 一听就懂,所以细想的人大约不很多 (鲁迅语),然而它们是认识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基础。通过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可以得到一种本土分析框架,以此分析它们在社会、经济、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等各领域的重要影响,并寻求到一种与西方相关领域对话之可能。至于它们与 权力 如何关联,以往的社会学研究并未给出答案。本书从 关系 及其网络建构的特点出发,指出两者结合将形成 权力的再生产 ,即指权力因关系会发生转移,导致一些原本没有权力者获得权力。 总之,本书以社会学本土化的视角,在理论与经验两个层面,对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运行方式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针对一些学理问题与西方社会科学形成观照,较为完整地勾勒了中国社会之文化脉络与中国人关系运作的全景
《中国就业发展报告(2023)》是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的最新年度就业发展报告。报告以翔实权威的数据资料分析了我国2022年就业总体形势与就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就业优先政策的新进展,关注了影响就业的劳动力供需、制造业用工和中小微企业经营与用工等宏观因素,从就业政策与就业服务角度探讨了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低碳转型绿色发展的就业相关政策以及公共就业服务和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研究了高校毕业生、新市民、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并考察了职业技能培训。既有对总体形势变化的最新洞察,也有对重点热点问题的透彻分析;理论分析精要,政策解读到位,数字资料详细,实践案例丰富,体现了前沿性、权威性、政策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兼具的品质。
本书以中共中央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第一次提出推动建设 民族相互嵌入型社区 为政策支撑,以国内外民族社区建设理论的研究实践与最新发展为基础,以青海省部分民族社区为调研对象,从数个维度出发开展实证研究,以判断青海省民族社区 相互嵌入 程度、分析影响 相互嵌入 的因素,探寻如何建设互嵌式社区的路径,对于民族和谐与民族关系稳定、国家发展具有深刻现实意义。
中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迄今将近20年了。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老年人经济保障制度基本建立,社会福利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老年人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随着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如何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增加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27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要适应时代要求创新思路,推动老龄工作向主动应对转变,向统筹协调转变,向加强人们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转变,向同时注重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转变。 在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党的19大开幕式上,习近平在所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在老龄研究领域,构建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对老年人生活质量进行测量和评
黑格尔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之集大成者,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他结束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旧时代,继承和发展了西方哲学史的全部成果,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其体系之庞大,著述之丰富,思想内容之广博和深邃,在中西哲学史上都是罕见的。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 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二十世纪西方众多哲学流派的思想来源。诚如美国哲学家怀特所言: 不谈他的哲学,我们就无从讨论二十世纪的哲学。 可以说,黑格尔哲学是通达西方哲学以至整个西方文化的必经之路。 《精神现象学》出版于1807年,是黑格尔阐述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第一部纲领性巨著,他自称此书是其哲学体系的导言。其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的主观精神。
《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立足于老龄健康发展的现状和实际,吸收了行业内有关老年健康研究的学者、机构和社会力量,从宏观政策、健康需求、体系建设、投融资、技术赋能、实践案例和国际经验等方面,充分展现了老龄健康发展现状,剖析问题,为我国健康老龄化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本书以 迈向 十四五 时期的积极健康老龄化 为主题,从中国老年健康面临的形势、新形势下老年人群的需求变化、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三个方面阐明了积极健康老龄化的必要性及相关对策。
成都将 尚善之都 作为城市的慈善定位。《成都慈善档案选编(1911 1951)》主要对成都1911~1951年的慈善文化档案进行梳理,提炼出对成都慈善有重大影响的组织、事件、活动和人物,具体涉及慈惠堂、中西组合慈善会、战时儿童保育院、萃杰慈善会、正心堂慈善会等成都本土慈善机构。《成都慈善档案选编(1911 1951)》图文并茂,包含大量珍贵图片和史料,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珍贵的研究史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成都慈善档案选编(1911 1951)》旨在梳理成都近现代慈善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慈善文化,推动成都本土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作为《国际禁毒蓝皮书》系列丛书的重心所在,《国际禁毒研究报告(2020)》将主要从三个层面来解析当今国际毒品问题,分析全球范围内的毒品问题变化态势,介绍各国禁毒政策的演变,并阐述其对于国家安全的具体影响。 *层面,通过对当今毒品贸易网络的宏观解构,系统梳理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各主要国家面临的毒品问题,分析总结其间的共性与差异,对于国际毒品市场的规模与流动性进行评估,反映国际毒品问题的真实情况。 第二层面,将深入考察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主要国家或国际组织推动或施行的有影响力的禁毒政策,评估其已有成果与预期成效,并总体解析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及各种利益集团之间围绕毒品政策的相互博弈。 第三层面,将在全球背景之下集中探讨国际毒品问题和禁毒政策发展变化对于中
本书为介绍、分析中国企业环境、社会与治理(ESG )发展的年度报告,分为总报告、评价报告、调研报告、专题报告及典型案例五部分。依托中华环保联合会在全国范围内所做的专项调研和中安正道自然科学研究院ESG数据和材料,并结合有关部门公开信息,由中华环保联合会ESG专业委员会、财联社政经研究院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依据中华环保联合会《企业ESG评价指南》团体标准,构建ESG指数体系,对3669家企业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通过编制ESG指数榜单,科学地反映了我国企业ESG发展的现状、特征和趋势。
本丛书的编写成员是由卫生管理领域长江学者方鹏骞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该团队成员长期从事于我国健康政策与管理的各领域研究,众多成果为我国的卫生事业改革提供了客观依据和政策建议。
本书回顾了2013~2014年全国殡葬事业发展状况,针对新时期殡葬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我国殡葬法治建设滞后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围绕“法治殡葬、生态殡葬和文化殡葬”主题,针对殡葬领域内社会关注热点、殡葬改革难点和事业发展重点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实例剖析、特征对比、系统分析等手段,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给出了各自的见解、策略和措施。
本书主要由总报告、专题报告、区域研究和附录四个部分组成,以 毒品预防教育的模式、路径、方法与效果 为主题对全球新出现的各类由毒品引发的社会危机展开即时性的关注和研讨,深入解析世界各国在毒品预防教育领域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以及积累的经验与教训,为我国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毒品预防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提供更为广泛的、客观的理论支持,从而推进我国禁毒决策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
本书以2013年以来生育政策接连调整为背景,对现有生育意愿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反思。在此基础上指出在新的生育政策下进行生育意愿研究的重要意义。笔者在书中利用了多项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抽样所得的调查数据,对育龄人口二孩生育意愿的现状、特征、生育或者不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及影响育龄人口二孩生育决策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后,笔者结合刚刚开始实施的三孩生育政策,探讨了在新的生育政策下如何提高育龄人口生育意愿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的观点。
《中国信仰研究(第3辑)》主要论述了基督教社会服务及慈善事业的发展历史,国家的相关政策及管理,以及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基督教社会服务和慈善事业的现状、参与形式与范围、及服务理念。力图使社会客观了解基督教慈善事业的积极作用,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帮助基督教自身发展,改善其服务。 《中国信仰研究(第3辑)》提供了当代中国长三角地区基督教为社会服务的手材料,并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现象、新观点、新建议。
从2000年开始,中国已经迈进了一个全新的老龄社会时代。本书以全国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数据为基础,从老年人口特征、健康、经济、家庭、社会参与、养老资源、信息技术、体育锻炼、养老安排、心理适应等多视角,全面、系统、立体地描绘了中国老龄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对老年社会的状况、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这是一幅具有分析特质的中国老龄社会全景图。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 社会心态蓝皮书课题组 年度研究成果。本书主题是迈向共同富裕的社会心态,撰写者主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全书从安全感与公平感、获得感与幸福感、社会交往与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探索迈向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中已涌现出的社会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