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逆转人类学的代表著作。故事的主人公是法国传教士、人类学家、语言学家埃米尔 佩蒂托(1838 1916)。他属于西方早一批人类学家,在加拿大的北极圈附近生活了近二十年,发表过大量关于原住民语言和习俗的研究作品。然而,在研究原住民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他们的语言和萨满仪式的影响下,他患上受迫害躁狂症,并终导致精神分裂。 本书作者深入研究了佩蒂托留下的数千页信件和回忆录,重构出这位传教士和早期人类学家的悲惨故事。他将我们带入一个扣人心弦的旅程,了解在教会政策压制和19世纪社会科学兴起的背景下,一个迷恋原住民的思想的不合逻辑,并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展现了早期人类学知识的拓展伴随着疯狂。
本书以 如何提高组织人力资源效能 为着眼点,以情景对话的方式,讲述定岗、定编和定员的实战技巧。提出大岗位、元岗位、冰箱理论等创新理念,对于企事业单位如何合理地规划人员配置,如何让现有的人员发挥更大的效能,如何通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激发中层干部和员工的活力等,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作者是人力资源实战派专家,为众多知名企事业单位提供绩效管理培训和咨询服务。本书适合各级中高级管理者、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学习和参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交织着成功与挫折、经验与教训,充分展现着历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面对“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精简城镇人口就是重要措施之一。本书采用个案研究法,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大量的档案资料,系统梳理分析精简城镇人口的背景、过程、安置以及取得的成效,深入探究蕴含其中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
东南亚华人移民是世界华人移民的组成部分,更是196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移民大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亚华人本是移民东南亚的中国人及其后裔,这个群体的再移民,是因应1960年代后期以来全球化的加速趋势。了解东南亚华人再移民(本文的“华人再移民”概念,仅为了同从中国移出并定居于海外的华人相区分)的数量、类别和国别分布、再移民原因及其影响,对于全面把握东南亚地区的人口迁徙、华侨华人的现状、世界华人人口的分布和变迁、东南亚移民输出国与移民接收国之间的关系等,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通过数据估算的方式,搜集东南亚华人移民输出国、移民接收国、国际移民机构和相关学者数据统计等四个方面的统计数据,再进行对比分析,推估当前东南亚地区华人再移民的总量,并对其类别和国别分布、再移民的原因和影响进行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为了深入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并分析相应对策,厉以宁先生将2018年中国道路丛书的主题定为 中国道路与人口老龄化 。厉以宁先生在主题文章中分析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对策之一,是依靠新人口红利,即创新。全书拟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作者们的切入角度包括:老年人的学习、健康产业的发展、老年人作为社会资本、老年人的财富管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与乡村振兴、英国乡村养老项目对中国
创新人才培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也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本书围绕中国创新人才培育途径与模式,采用文献调研、政策挖掘、国别比较与综合评价等多维度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全球16个创新型国家创新人才培育的模式和特点,量化分析了中国创新人才培育的优势与差距,提出面向未来的中国创新人才培育的行动建议。 本书适合创新人才培育与管理、教育科技与政策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员阅读,也可供从事人才科学管理与政策制定工作的政府公务人员、管理人员与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是“北京社科名家文库”之一,全书共分五个部分,主要对人口和老龄问题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国情出发》《关于人口政策的两个认识误区》《关于长期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理论思考》《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再认识》《重新审视我国人口“未富先老”的命题》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迈向现代化过程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无论是过去人口过快增长对中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全方位压力,还是近年来政府和社会面对人口低生育水平带来的焦虑和困境,都需高度关注,深入研究。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全面来临,中国人口规模、结构、分布的态势和格局继续深刻变动,人口研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书汇集收录叶明德教授近40年人口科学研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第一章:人口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第二章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研究。第三章人口与反贫困研究。第四章浙江人口发展与人口决策研究。第五章讨论人口社会学领域有关女性人口、人口素质、人口文化等内容。
本书系 复旦发展与政策评论 丛书中的一种。从人口发展的视角,本书刊载了十篇论文,分别探讨了 胡焕庸线 的人口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变化、老年人数字鸿沟、代际关系对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流动人口市民化、特大城市人口调控政策历史演变、婴幼儿机构托育对婚姻质量的影响、迁移流动过程中的婚姻变迁、老年人社会参与情况等问题。 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幼托问题、人口迁移与婚姻 这些问题都是当下人们关注的痛点、热点问题。关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书做了细致、认真的考察,值得向广大读者和学者推广。
本书围绕我国人口发展的核心目标与要求,在不同生育政策情景下,从我国人口规模和结构预测、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对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作者的研究成果。本书基于计量经济学、人口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统计学等方法,与现实问题密切结合,构建创新性的模型,力求真实地呈现中长期我国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及其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内在逻辑。在预测、测算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人口发展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全书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分析历史,展望未来,对我国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口政策的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旨在研究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景观规划如何满足老年人对景观的多种需求,从而帮助他们实现 积极老龄化 的目标 提升身心健康、加强社会融合等。本书首先系统整理老年人对景观的偏好,梳理科学证据;其次,运用空间数据科学手段,将这些偏好作为条件,调查城市环境对老年人景观偏好的满足情况,并评价各个关键指标。然后,在城市尺度下精确测定老年人的蓝绿空间可达性和便捷程度;*终,根据研究所得结论,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策略和建议。
思念也缠绕于此。因为,这是我们的国度、我们的家园。然而,这个家园实在是太大了,她的历史也极为悠久,曾在其中生活的各种各样的人,上演的一幕幕戏剧,所发生的一个个事件,他们的思想与情感、欢乐与悲伤,我们并不都能听得到、感受得到,更不用说去真切地领会了。所幸的是,在我们周围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长久地徜徉于这个家园的某一个区域,爱她并研究她,熟知其中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甚至于她的一颦一笑,他们将带领我们去领略这个家园的风景,了解她的过去,倾听她的诉说。这样一群人就是这套丛书的作者。他们将围绕相关主题专题设纲,以平易而亲切的语言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问题,进行具有深度和新意的解读。在向读者讲授准确的知识的同时展示历史的令人着迷的风姿,并激发读者重新思考、了解或深入探究整
王跃生*的《制度与人口 以中国历史和现实 为基础的分析(上下)》集中探讨制度与人口数量、分 布、结构和秩序的关系,考察制度对人口行为的制约 、调整和引导作用,分析制度与人口行为的因果关系 ,认识制度对人口行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后果。本书 主要涉及五种类型的制度:一是影响人口数量变动的 制度,包括婚姻制度、生育制度和人口压力应对制度 ;二是与人口承载单位相关的制度,有家系传承制度 、家庭形态制度;三是与人口空间分布有关的制度, 主要是人口迁移制度;四是与人口结构有关的制度, 包括性别制度、老年人口制度;五是与人口管理有关 的制度,主要为户籍制度和人口统计制度。在分析每 类制度时,努力对不同制度形式在历史时期和当代社 会的状态、演变加以梳理,同时对该制度的实施效果 进行研究。
人口流动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外来人口,尤其是农民工涌入城市,加剧了社会多元化的可能,同时也为不同社会群体间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契机。本书将以冲突和融合为切入点,基于对一系列微观社会调查与宏观统计数据的分析,讨论转型期人口社会流动的渠道及其市民化问题。全书将分析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农民的职业选择及其过程,并将讨论制度等因素所可能带来的境遇或难题。在此基础上,本书还将讨论本地人口与外地人口之间的群体交往,及其如何塑造社会信任并影响社会融合。
在当前城市抢人背景下,对我国人口流动的居留意愿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当前流动人口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人口迁移的相关理论,对我国人口迁移的历程与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尤其是高学历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高学历人口呈现高度集中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利用空间分析模型,在空间地区、城市规模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同时,从个体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城市电子公共服务等方面研究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探究 留人 的机制,并提出对策建议,总结 留人 的机制。
《人口原理》是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创作的人口学著作。书中提出了构建人口理论的两个前提,阐述了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书中认为,人口增加,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生活资料增加,人口也必然增加;占优势的人口增加被贫困和罪恶所抑制,使人口和生活资料保持均衡。
男性与女性,公共与私人,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中两对相互对反又极具张力的关键词。本书的上半部,作者细致分疏了西方传统思想与女性思想之间的关联,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圣 托马斯、马基雅维利、卢梭、黑格尔、马克思等学者在此问题上的看法 恰恰是这些思想资源,构成了20世纪以来激进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等女性主义流派的存在前提,而这也是本书下半部的着力所在。在呈现社会与政治思想中女性历史的同时,作者针对七八十年代美国社会的政治冷漠与女性主义的*激进,进行了深切而痛彻的反思。这种 反思 ,对中国当下的女性问题来说也正是必须的。
本书是 格致方法 定量研究系列 丛书中的一部,主要主要介绍了应用人口学这一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构成,人口学信息的主要来源,调查手段以及人口数量及特征的估计方法。清楚简洁地回答了哪些人口数据是可用的,哪些机构收集了这些数据,从哪里获取这些数据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以获得新的数据这些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上海市为例,基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上海市范围内持续开展的30余项生育意愿调查数据以及195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生育统计资料,阐述了我国典型大城市居民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的变迁趋势,并进行了不同社会经济特征的子人群的比较研究,探究了低生育率地区居民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关系,生育政策的陆续调整放宽对上海居民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影响,以及上海未来生育水平变动趋势。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的学生、研究人员以及决策者阅读和参考。
老龄化时代的到来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我国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不仅直接影响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影响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老年健康涵盖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的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健康状况都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改进我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需要从伦理学的视角对老年健康予以研究,其价值依据在于老年健康的 善 的本质、老年健康的跨学科研究趋势、老年健康的战略地位这三点。当代中国老年健康领域中存在五大具有伦理意义的社会问题,主要有:医疗卫生资源分配正义的失衡、老年患者的过度医疗、家长主义对老年患者的干预、失能老人长期照料中的公正缺位、老年人社会适应中的边缘化。这五大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