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自1999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国家发展战略,这是为了使中国社会经济在21世纪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保持较高速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近20年来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沿海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正在不断扩大,不仅严重影响了国内各区域间的社会整合和经济整合,并且引发许多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已经弓1起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04年课题组申请到*“西部开发中的人口流动与族际交往研究”重大招标项目。2005年先后在西部六个重要城市(乌鲁木齐、拉萨、兰州、银川、西宁、格尔木)组织了流动人口的大规模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2239份。马戎等编著的《西部开发中的人口流动与族际交往研究》是这一课题的终成果。本书的主要内容除“导言”外,共分两大部分。部分是2005年秋季展开的西部六城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
流动人口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稳定性差,大部分流动人口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频繁进行就业转换,这种就业不稳定性对其自身和用工单位都不利。本书从制度视角对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进行分析,在不 契约理论分析框架下,研究流动人口工作时间长度、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收入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劳动制度环境影响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进而影响其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收入。本书 对完善流动人口就业管理提出了对策及建议,主要是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劳动权益的保护,在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等方面提供 优质的服务。 本书适合从事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学者及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对在行政 和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从1930年进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开始,在长达七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费孝通在人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领域开疆拓土,成就斐然。他一生的学术历程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与时代的起伏变换密切相关。本书汇编了晚年费孝通对自己一生从学历程的回顾与反思的文章,其中既有长篇的思想自述;也有对影响终身的五位老师――吴文藻、潘光旦、派克、史禄国、马林诺夫斯基――的追忆与重读,他名之曰“补课”;更有对社会学与人类学在学科和理论层面的不断思考。 本书还收录了费孝通“次学术生命”阶段的四篇文章,其中《新教教义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关系》一文为近年发现的费孝通佚稿,也是最早关于韦伯社会学的述评之一。
《学术博客用户行为:理论模型与实践研究》遵循规范的实证研究范式,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重点关注学术博客采纳意愿、采纳行为和持续意愿这三类学术博客用户行为。在借鉴不同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分别从信任、心理诱因和满意感视角构建学术博客信任建立的前因与后果模型、学术博客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心理诱因模型以及学术博客持续意愿的基于拓展的ECT—IS模型、S—O—R模型、交互性与沉浸感模型,并进一步以知名的学术博客平台——科学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别进行数据搜集,并以结构方程模型来进行数据分析,形成研究结论。
\"《人口原理》从两个不变法则出发,认为:①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②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论证了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加,人口增长必然超过生活资料增长。人口自然法则要求二者保持平衡,因此,必然发生强大的妨碍,阻止人口的增加,这种妨碍就是贫穷与罪恶。马尔萨斯把自己的观点概括为三个命题,即“人口增加,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生活资料增加,人口也必然增加;占优势的人口增加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使人口和生活资料保持均衡”。 《人口原理》是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代表作品之一,是较为全面和深刻地阐述马尔萨斯关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速度不一致问题的作品,奠定了马尔萨斯作为人口学家的地位。本书中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的增长将会大大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因而会导致人口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