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种之求:优生学在中国近代的传播及其影响》以优生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为主线,勾连起中国近代社会复杂的思想变迁,系统梳理了优生学在中国近代的传播过程,总结了这一具有特殊历史、科学和文化意义的学科之传播特点,并系统分析了优生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人婚姻、恋爱、生育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彰显出中国近代科学传播中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中遗传学对社会文化变革的特殊影响,对于人们了解优生学这一学科的基本内涵、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特点、与中国特定的历史与文化关系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选材丰富,视点独特。
杨菊华教授等著的《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是一本典型的人口学著作,本书融合了几位人口学者一个时期以来的研究成果。读者不难从本书的书名、各章节的标题和作者的学术背景得出这个结论。本书作者翟振武、杨菊华、陈卫等都学贯中西,毕业于我国的名校;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海外——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布朗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口学专业专攻人口学,师从名师,并先后取得人口学博士学位。他们人口学研究的基本功都十分扎实,再加上多年人口学教学的实践,他们在人口学的造诣是很深的。他们指导并带领学生一道精心研究,获得的成果有很高的可信度。 本书的出版充分说明人口学是我国社会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科学。众所周知,科学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历史一再证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口始终是个重要问题。我国在20世
《人口科学发展新论》是浙江新时期人口科学发展的理论结晶。入选的148篇论文中,有专家学者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前沿思考;有领导干部破解难题、总揽全局的决策思维;有基层工作者深入实际、含英咀华的真知灼见。全书以“统筹人口发展,构建和谐计生”为主线,从人口发展、宣传教育、依法行政、利益导向、优质服务、流动人口、队伍建设、性别比治理、生殖健康九个方面,深人发掘,升华总结,展现了理论认识点与面的统一、事与理的统一、重点与难点的统一、基础工作与高层倡导的统一,充分体现了人口理论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论文集的出版必将为全省人口计生工作更好地开展发挥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育水平急剧下降,目前已经在更替水平以下。中国的生育政策在降低生育水平方面曾经起到重要作用,并且依然在发挥作用。未来生育政策走向如何?这本《中国低生育水平研究》由姜全保、韦艳和果臻著,在介绍了当前生育水平的争议之后,探讨了生育率下降的影响因素和变动趋势,研究了生育率下降的人口后果,并且分析了部分低生育水平国家和地区生育率下降的过程、后果及为了提高生育水平而采取的对策,进而对中国的生育政策进行了回顾与展望。本书希望能解决当前的一些争议,为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社会包括中国人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我们已经进入理论与实践反思、生育政策调整的关键时期,对于中国乃至世界而言,人口问题的实质不是人口数量多少带来的问题,而是人口怎样变化带来的问题,是人口规模与结构急剧变化带来的问题。我国生育政策是影响我国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这正是我们高度关注并深入论争生育政策调整的现实意义所在。 本书的几个议题始终是围绕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的关键问题:其一,关于人口自身再生产规律及人口转变规律的再认识问题;其二,人口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即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其三,如何评估现行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特别是评估生育政策实施的、被人们忽略或淡化的“滞后”后果;其四,公共政策包括人口和生育政策背后应
这是一本有关中国计划生育制度的理论、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著作。 作者分专题探讨了中国计划生育60年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重大事件和主要阶段的历史问题,不仅界定了节制生育与计划生育等一些重要范畴的科学含义,还揭示了几十年来因为制度不透明而笼罩在这一问题上的一系列谜团。譬如,人们一直说“一胎化”是邓小平和陈云提出来的,作者则证明它是以陈慕华为首的计划生育部门在1979年实际推行;1980年党中央致党团员的《公开信》是刚刚担任总书记的胡耀邦的一个临时性安排,是由“一胎化”走向现行的生育政策的一个过渡、拐点和转向路标;1981年中共中央发布的以“女儿户”为核心的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对“一胎化”政策的妥协和纠正等等
本研究基于实地调研,对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在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实践过程,总结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社会工作项目开展的成效及经验,探索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在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运作机制,提出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建议。
本书重点讨论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正面收益,即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生育行为,并且这种改变是有正面意义的,进而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以便进一步完善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是一项高成本的公共政策,包括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文明执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造成新生婴儿性别比失衡,形成独生子女问题,侵犯妇女儿童权益,一些理念、做法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等。计划生育政策的合理性基于两个前提:中国面临严重的人口压力;计划生育政策可有效减缓人口增长。根据我们所做预测,中国人口的峰值将出现在2020年左右,峰值人口在14亿左右,人口压力已不是当务之急;相反,中国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将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养老负担。经验研究显示,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本书是基于云南昆曼公路沿线及其辐射的少数民族村庄的多次调研而进行的研究,阐述了中国在全球化生产和贸易大背景下,人们自主或被迫的流动如何影响和改变少数民族妇女和男人的生计、生活、身份,进而影响社会关系和文化认同的变迁。流动既是生计的策略和能力,也能呈现社会关系变化的过程。本书试图对与流动相关的社会服务、土地利用的变化、边境贸易与旅游、民族文化发展与传承等方面提出政策分析和建议。
《中国少数民族生育文化》是我国生育文化学学科建设丛书之一,与已经出版的《中华生育文化导论》、《婚育观念通论》和待出版的其他专著构成一个系列。它不以理论探讨为主,侧重实地调查与文献资料的分析整理;不从宏观角度研究中国或中华民族生育文化,而是突出民族特色,详细描述各少数民族的生育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生育文化》是我国生育文化学学科建设丛书之一,与已经出版的《中华生育文化导论》、《婚育观念通论》和待出版的其他专著构成一个系列。它不以理论探讨为主,侧重实地调查与文献资料的分析整理;不从宏观角度研究中国或中华民族生育文化,而是突出民族特色,详细描述各少数民族的生育文化。